推流装置及利用此推流装置的生物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404942 阅读:2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推流装置,用于污水处理领域,该推流装置位于生物反应池内,包括第一墙体、第二墙体和气泡发生装置,所述第一墙体与生物反应池的底部密闭连接或者连接成一体,所述气泡发生装置在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之间,所述第二墙体的顶端高于第一墙体的顶端,所述第二墙体的底端与生物反应池池底是分离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推流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气泡发生装置产生大量气泡与该处污水充分混合,因此使得经过推流的污水混合非常均匀,有利于为活性污泥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在较低能耗下,可实现较大的循环稀释比,甚至高达上千倍循环稀释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利用此推流装置的生物污水处理装置。(*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推流装置、利用此推流装置的生物污水处理装置和 工艺,属于污水处理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紧缺的问题日益严重,水将成为制约社会发展 的 一项重要因素。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水处理技术的开发和改进。生物污水处理工艺是污水处理工艺中比较特殊的一种,又称为活性污泥 法。活性污泥法可以分为好氧法和厌氧法等。在好氧生物污水处理系统中, 微生物利用水中的溶解氧,氧化降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然后进行微生物和水的分离操作,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溶解氧英文名称为Dissolved Oxygen, 通常记作D0,是指溶解在水里氧的含量,用每升水里氧气的毫克数表示,单 位为mg/L。水中溶解氧的多少是生物污水处理工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为了使水中微生物获得足够的溶解氧,人们利用鼓风机压缩空气或者通 过表面搅拌向水中进行充气。为微生物提供氧气的鼓气装置以及配套的管线、 固定装置等,统称为曝气装置。曝气装置有盘式曝气装置、管式曝气装置、 表曝系统等。现有技术中,为了使得生物反应池中的溶解氧浓度均匀,另外也为了使 得生物反应池中其他的工艺条件均一稳定,生物反应池中的原有的污水和新 进入的污水需要采用水泵回流或者潜水搅拌机推流。采用水泵回流,通常回 流比为1: 1或者2: 1,回流比较小,混合不完全,能耗4交高。在氧化沟工 艺中一般采用潜水搅拌机推流,但混合仍然不完全,能耗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推流装置,用于污水处理工艺。 本技术的另 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此推流装置的生物污水处理装置。本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此推流装置的生物污水处理工艺为了实现以上的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推流装置,用于污水处理领域,该推流装置位于生物反应池内,包 括第一墙体、第二墙体和气泡发生装置,所述第一墙体与生物反应池的底部 密闭连接或者连接成一体,所述气泡发生装置在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之间, 所述第二墙体的顶端高于第 一墙体的顶端,所述第二墙体的底端与生物反应 池池底是分离的。该推流装置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在所述第一墙体的两侧均有污水,污水 液面高于第一墙体的顶端,在两个墙体之间的气泡发生装置产生气泡,气泡 不断涌出,在第一墙体的有气泡发生装置的一侧,气泡和污水混合,使得此 侧的污水中含有较多气泡,因此密度小于所述第二墙体的另一侧的污水,所 述第二墙体另 一侧的污水由于压力差不断的经底部进入第 一墙体和第二墙体 之间,同时在第 一墙体的有气泡发生装置的一侧的液面高于另 一侧的液面, 形成液流的流动,所述的第二墙体的设置阻止液面的随意流动,更加加强了 污水推流流动的效果。在气泡发生装置的一侧,由于大量气泡的不断涌出, 形成气水对流和紊流等多种错流流动,因此使得经过推流的污水混合非常均 匀,有利于为活性污泥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优选地,所述第一墙体为竖直的墙体。优选地,所述第二墙体为倾斜的墙体,倾斜的方向是顶部朝向所述的第 一墙体。优选地,所述气泡发生装置为与供风管连接的带孔管。 优选地,所述与供风管连接的带孔管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与供风管连接 的带孔管。优选地,所述带孔管与供风管的连接通过弯头连接。优选地,所述气泡发生装置为与供风管连接的带孔的空气分配器。优选地,所述带孔的空气分配器为带孔的圓盘。优选地,所述气泡发生装置靠近生物反应池的底部。优选地,所述第二墙体的底端与生物反应池的池底之间的距离为10~150cm,更优选50 ~ 120cm,最优选为80 ~ 100cm。本技术还提供利用上述的推流装置的生物污水处理装置,该推流装 置位于生物反应池内,推动泥水混合物流入曝气区域。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生物污水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将污水通入 生物反应池,所述生物反应池中的泥水混合物和通入的污水混合后,利用上 述的推流装置将混合后的泥水混合物和通入的污水推流至曝气区域,所述曝 气区域的溶解氧为0.1 ~ 0.5mg/L,最终泥水混合物分离得到清水。优选地,在上述的生物污水处理工艺中,所述推流装置中的第一墙体两 侧的液位差为小于20cm,更优选为小于10cm。本技术提供的推流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气泡发生装置的一侧, 由于大量气泡的不断涌出,形成气水对流和紊流等多种错流流动,因此使得 经过推流的污水混合非常均匀,有利于为活性污泥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较低能耗, 一般约占总供风量的5%左右,可实现较大的循环稀释比,甚 至高达1000: 1。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实施例l提供的推流装置的平面图; 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推流装置的纵向剖面图; 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推流装置的A-A剖面图; 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推流装置的B-B剖面图; 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推流装置的对应于实施例1的A-A剖 面图。图中各标记的含义是1一一连接支管,2——供风软管,3—一空气扩散管,4一一出气微孔,5 ——第一墙体,6 — 一第二墙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行阐述请参见图1~4,图l是本技术实施例l提供的推流装置的平面图, 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l提供的推流装置的纵向剖面图,图3是本实用新 型实施例1提供的推流装置的A-A剖面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 的推流装置的B-B剖面图。实施例l提供的推流装置,该推流装置位于生物反应池内,包括第一墙 体5、第二墙体6和气泡发生装置,所述第一墙体5与生物反应池的底部连 接成一体,所述气泡发生装置在第一墙体5和第二墙体6之间,所述第二墙 体6的顶端高于第一墙体5的顶端,所述第二墙体6的底端与生物反应池池 底是分离的。所述气泡发生装置包括供风软管2和与供风软管连接的空气扩散管3, 为了方便连接,因此在供风软管2和与供风软管连接的空气扩散管3之间设 置连接支管1。与供风软管连接的空气扩散3上开有出气微孔4。相对于本实施例,本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可以从图3看出,在水处 理过程中,在生物反应池的各个部分充满污水,包括第一墙体5和第二墙体 6之间也充满污水,从供风装置来的空气气流,通过供风软管2进入连接支 管1,然后进入与供风软管连接的空气扩散管3,最后从出气微孔4冒出,大 量的气泡冒出后,空气和污水在第一墙体5和第二墙体6之间充分混合,气 水混合液密度低于第一墙体5左侧的水的密度,在水压作用下,气水混合液 经第一墙体5顶端进入曝气区域内,源源不断,形成池内推流循环。这样空 气和污水的混合方式,可以使得污水的混合均匀,为活性污泥提供均一的外 部生长环境。如图3,所述第一墙体5为竖直墙,第一墙体5的顶部低于第二墙体6 的顶部l 2m。第一墙体5的左侧为曝气区域(图中未示出)。工作过程中, 污水液面要高于第一墙体5—段适当的距离, 一般在50cm以下。第一墙体5 与生物反应池的底部是连接成一体的。所述第一墙体5还可以为倾斜的墙, 或者是不规则的墙体,只要能够满足第一墙体5和第二墙体6能够形成一个 半封闭的隔离区域即可。因此第一墙体5还可以是整体上看上去是竖直墙, 而在局部区域还可以有 一些设计上的曲线和改变。所述第二墙体6为倾斜的,倾斜线与地面呈45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推流装置,用于污水处理领域,其特征在于,该推流装置位于生物反应池内,包括第一墙体、第二墙体和气泡发生装置,所述第一墙体与生物反应池的底部密闭连接或者连接成一体,所述气泡发生装置在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之间,所述第二墙体的顶端高于第一墙体的顶端,所述第二墙体的底端与生物反应池池底是分离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国邵源张华
申请(专利权)人:必德普北京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邵源张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