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空气动力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99222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获得一种能够有效地对车轮罩内进行整流的车辆用空气动力结构。车辆用空气动力结构(10)具有:空气流冲撞壁(24),其被设置在车轮罩(14)内的相对于前轮(15)的车体前后方向的后方,并沿车宽方向延伸且朝向车体上下方向的下侧;空气流导向壁(22),其从空气流冲撞壁(24)的车体前后方向的后端部(24A)向车体上下方向的下侧下垂。空气流导向壁(22)或者沿车体的上下方向延伸,或者沿同时朝向前轮(15)一侧及车体上下方向的下侧的倾斜方向延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对车轮罩内的空气流进行整流的车辆用空气动力结构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空气动力稳定器具有以下结构,S卩,将导风板固定在汽车的车轮罩内的 相对于车轮的前侧或者车宽方向内侧(例如,参考特表2003-528772号公报)。此外,英国 专利申请公开第2265785号说明书中所公开的技术也是众所周知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上述现有技术中,由于导风板从车轮罩突出,所以存在需避免导风板与车 轮之间的干涉等的种种限制,因此难以获得充分的整流效果。考虑到上述事实,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对车轮罩内进行整流 的车辆用空气动力结构。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式中的车辆用空气动力结构具有空气流冲撞壁,其被设置在车 轮罩内的相对于车轮的车体前后方向的前方或者后方,并沿车宽方向延伸且朝向车体上下 方向的下侧;空气流导向壁,其从所述空气流冲撞壁中的远离所述车轮一侧的端部沿车体 上下方向朝向下方延伸设置;并且所述空气流导向壁或者沿车体的上下方向延伸,或者同 时向所述车轮一侧及车体上下方向的下侧延伸。根据此形态,随着车辆行驶,空气流冲撞车轮的前面,并在车轮罩内产生朝向后方 (车轮旋转方向的上游一侧)的空气流。另外,随着车辆的行驶(车轮的旋转),在车轮罩 内产生被车轮的旋转所带动而朝向前方(车轮旋转方向的下游一侧)的空气流。在空气流冲撞壁被设置在比车轮的旋转中心更靠车体前后方向的后侧的结构中, 在车轮罩内朝向前方的空气流的一部分被空气流导向壁引导而与空气流冲撞壁冲撞。由 此,在由空气流冲撞壁和空气流导向壁所形成的凹(槽)状部分的周围,压力将上升,从而 向车轮罩的空气流入被抑制。另外,因空气流冲撞壁位于比车轮旋转中心更靠后方的位置, 所以能够在上游(入口)一侧抑制随着车轮旋转而产生的向车轮罩的空气流入,并抑制流 入车轮罩内的空气从侧方被排出。另一方面,在空气流冲撞壁被设置在比车轮的旋转中心更靠车体前后方向的前侧 的结构中,在车轮罩内的朝向后方的空气流被空气流导向壁引导并被空气流冲撞壁阻挡, 从而抑制空气流在车轮罩内朝向后方流动。由此,在车轮罩内朝向后方的空气流与朝向前 方的空气流的相互干涉被抑制,从而所述空气流被顺畅地向车轮的侧方排出。即,车轮周围 的空气流被整流。由此,在本车辆用空气动力结构中,能有效地对车轮罩内进行整流。另外,在本车辆用空气动力结构中,在空气流冲撞壁被设置在相对于车轮的车体前后方向的前后任意一侧的结构中,有冰雪等附着物附着在车轮罩内面和车轮之间的情 况。这里,在本车辆用空气动力结构中,由于空气流导向壁或者沿车体上下方向延伸, 或者同时向车轮一侧及车体上下方向的下侧(例如倾斜)延伸,所以空气流导向壁不会相 对于竖直方向(车体上下方向),在车轮罩内面侧形成负角。即,在本车辆用空气动力结构 中,没有从车体上下方向的下侧承受(挂)冰雪等的附着物的形状,从而所述附着物容易掉 落。另外,在具有多个空气流导向壁的结构中,优选为所述多个空气流导向壁全部沿车体上 下方向延伸,或者同时向车轮一侧及车体上下方向的下侧延伸。在上述方式的车辆用空气动力结构中,所述空气流冲撞壁以及所述空气流导向壁 被形成在覆盖部件上,所述覆盖部件在侧视时呈向车体上下方向的下方开口的圆弧状,并 从车体上下方向的上侧覆盖所述车轮。根据上述方式,因上述结构的空气流冲撞壁及空气流导向壁被形成在覆盖部件 上,所以通过例如使形成该覆盖部件时的脱模方向与在向车辆的设置状态中的竖直方向一 致,能够成为不形成负角(下陷)的成形结构。在上述方式的车辆用空气动力结构中,所述空气流冲撞壁以及空气流导向壁被配 置在相对于所述车轮的旋转中心的车体上下方向的上侧。根据上述方式,由于空气流冲撞壁以及空气流导向壁(具有多个空气流冲撞壁和 空气流导向壁的组合的结构中,位于车体上下方向的最下侧的组合)位于相对于车轮旋转 中心的车体上下方向的上侧,所以空气流冲撞壁位于从相对于车轮旋转中心的车体上下方 向的上侧离开的位置。因此,圆形车轮外表面与空气流冲撞壁之间的沿车体前后方向的距 离变大,从而能够抑制随着对空气流进行阻挡,空气动力作用于车轮。专利技术效果如以上说明,本专利技术中的车辆用空气动力结构具有能够有效地对车轮罩内进行整 流的优良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模式化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车辆用空气动力结构的简略整体结 构的侧剖视图。图2为放大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车辆用空气动力结构的主要部分的侧剖 视图。图3为表示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车辆用空气动力结构的汽车前部的立 体图。图4A为表示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车辆用空气动力结构的汽车的立体 图。图4B为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进行比较的比较例中的汽车的立体图。图5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车辆用空气动力结构的侧剖视图。图6A为模式化地表示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比较的比较例中的车辆用空气动 力结构中的冰雪附着状态的侧剖视图。图6B为模式化地表示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比较的比较例中的车辆用空气动力结构中的空气流的侧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根据图1 图4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车辆用空气动力结构10进行说明。另 夕卜,适当地标记于各图中的箭头FR、箭头UP、箭头IN、以及箭头OUT分别表示应用了车辆用 空气动力结构10的汽车S的前方(前进方向)、上方、车宽方向内侧及外侧,并且以下仅表 示上下前后及车宽方向的内外时对应于上述各箭头方向。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车辆用空 气动力结构10虽然分别被适用于作为车轮的左右前轮15、后轮16,但是由于各车辆用空气 动力结构10基本上被构成为相同(左右的情况为对称),所以下文主要对前轮用的左右一 方的车辆用空气动力结构10进行说明。在图1中,以模式化的侧剖视图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车辆用空气动力结构 10的简略全体构成。另外,在图2中,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车辆用空气动力结构10的主 要部分被放大的侧剖视图所表示,在图3中,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车辆用空气动 力结构的汽车S的前部被模式化的立体图所表示。如图1及图3所示,汽车S具有构成其 车体的前翼子板护板12,并在前翼子板护板12上形成有用于容许前轮15的转向的,从侧 面观察时呈向下开口的大致半圆弧状的车轮拱罩12A。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前翼子板护 板12的内侧结合有挡泥板,并在挡泥板上设置有车轮罩内衬。由此,汽车S的前部形成有 使前轮15被配置为能够转向的车轮罩14。在车轮罩14的内侧配置有作为覆盖部件的翼子板衬套18,其被形成为,在侧视时 对应于车轮拱罩12A,且呈比该车轮拱罩12A的直径稍大的大致圆弧状,并且在俯视时呈遮 盖前轮15的大致矩形状。因此,翼子板衬套18以在侧视时不从车轮拱罩12A露出的方式 被收容在车轮罩14内。该翼子板衬套18从前方、上方、后方遮盖前轮15的大致上半部分, 从而防止泥和小石子等冲撞挡泥板(车轮罩内衬)等。翼子板衬套18,例如是由树脂成形 (注射吹塑或真空成形)所形成的树脂制品,或者是以无纺织布为基材或表皮材料的结构。并且,构成车辆用空气动力结构10的翼子板衬套18具有在侧视时向前轮15 —侧 开口的凹状部(槽部)20。在该实施方式中,凹状部20被设置在翼子板衬套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空气动力结构,具有:空气流冲撞壁,其被设置在车轮罩内的相对于车轮的车体前后方向的前方或者后方,并沿车宽方向延伸且朝向车体上下方向的下侧;空气流导向壁,其从所述空气流冲撞壁中的远离所述车轮一侧的端部向车体上下方向的下侧延伸设置,并且,所述空气流导向壁或者沿车体的上下方向延伸,或者同时向所述车轮一侧及车体上下方向的下侧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野宗弘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