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魏天战专利>正文

一种洁耳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9819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洁耳器,其特征在于,壳体内装有一转动扇,其后端设有一小直流电动机,通过线路与两节小电池相连接,壳体内圆外套有一过滤网,外围外设有一杂物仓,其前端套有一软皮管。通过软皮管将杂物吸入杂物仓内。(*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清洁耳朵内杂物的器具,特别适合对耳朵非常敏感及有耳朵内有炎症的人群使用。
技术介绍
目前,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要定期的清洁耳内的杂物,而目前人们所使用的清洁器大多为铁制品,这对耳孔敏感及耳朵内有炎症的人群来说极其不方便,本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上述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了上述人们生活中出现的不便而采用小电动机及转动风扇将耳孔内的杂物吸出来的一种洁耳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洁耳器主要由两半壳体及装在壳体内的小直流电动机、转动扇、两节小电池、开关与套在壳体上的过滤网、杂物仓及套在杂物仓前端的软皮管等组成。一壳体内装有小直流电动机并采用螺钉将其固定在壳体上,小电动机前端为一转动扇,电动机的正负极分别与壳体下端内部的电池的正负极相连接,在盛电池壳体内的上部装有一电源开关,通过开关来调整电动机的转动与停止,然后将另一半壳体与之相配合,采用两螺丝钉使两壳体固定在一起,将过滤器套在壳体的内圆上,再将杂物仓套在壳体的上端,最后将软皮管套在杂物仓前端的吸杂管上。使用时,将软皮管插入耳朵内,接通电源开关带动电动机转动,通过转动扇及软皮管将耳内的杂物吸出来,从而达到清洁耳孔的效果。杂物仓内杂物过多时,可将其拔下,采用电池盖内的小毛刷将其杂物清理出去。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种洁耳器,能轻松、舒服地将耳内的杂物清理出去,而不会伤害耳孔内部,造型美观,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半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剖视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一壳体(10)及装在壳体内的转动扇(4),转动扇(4)通过转动轴(5)与直流电动机(8)相联,电动机(8)通过固定片(6)及固定螺丝(7)将其固定在壳体(10)上,电动机(8)两端的正负两极分别与壳体(10)下端底部的电池的正负极相连接,开关(13)通过电路板(12)分别与电动机(8)及电池相连接,从而达到启动及关闭的目的。然后将另一半壳体与壳体(10)相配合后,通过螺孔(11)、(14)将两壳体固定住,再分别将过滤网(3)及杂物仓(2)套在壳体的内圆及壳体上端。再将软皮管(1)套在杂物仓前端的吸杂管上。然后在壳体(10)内的电池仓内分别装入两节小电池,使用时,将软皮管(1)插入耳内,用手拔动开关(13),接通电源,电动机(8)轴(5)转动带转动扇(4)转动,从而达到将耳内的杂物清理出去的目的。电池仓盖(15)内侧挂有一小毛刷(16),以便杂物仓内(2)杂物过多时将其清理出去。权利要求1.一种洁耳器,由两半壳体组成,壳体内装有小直流电动机固定在壳体上,小电动机机前端为一转动扇,杂物仓套在壳体的上端,前端为吸杂管头,其特征是壳体内设有一电源开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洁耳器,其特征是软皮管套在杂物仓前端的吸杂管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洁耳器,其特征是壳体内圆外套有一过滤网。专利摘要一种洁耳器,其特征在于,壳体内装有一转动扇,其后端设有一小直流电动机,通过线路与两节小电池相连接,壳体内圆外套有一过滤网,外围外设有一杂物仓,其前端套有一软皮管。通过软皮管将杂物吸入杂物仓内。文档编号A61F11/00GK2737336SQ20042009759公开日2005年11月2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3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3日专利技术者魏天战 申请人:魏天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洁耳器,由两半壳体组成,壳体内装有小直流电动机固定在壳体上,小电动机机前端为一转动扇,杂物仓套在壳体的上端,前端为吸杂管头,其特征是:壳体内设有一电源开关。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天战
申请(专利权)人:魏天战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