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烟气流量的脱硫塔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97334 阅读:2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控制烟气流量的脱硫塔结构,在该脱硫塔的底部设有除尘排污段,在除尘排污段的上部设有脱硫处理段,在脱硫处理段上设有进烟口,进烟口设置在脱硫塔的侧壁上,在脱硫塔内部位于进烟口的上端设有喷淋层,在喷淋层的上端设有除雾层,除雾层的上端为脱硫塔的烟囱段,脱硫塔的除尘排污段、脱硫处理段和烟囱段由下至上呈阶梯状的圆柱结构。通过合理设定脱硫塔内除尘排污段、脱硫处理段、进烟口和烟囱段的截面面积,以及在脱硫塔内部设置的喷淋层结构和除雾层的结构,这样就可以通过对脱硫塔结构的改进,以及各关键点有效脱硫面积的设定,从而达到控制烟气流速,实现最佳费效比的效果。(*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烟尘处理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控制烟气流量的脱硫塔结构
技术介绍
脱硫塔主要用于排除烟气中的SO2,在设计脱硫塔时,应当对脱硫塔各关键点的气 流速度加以控制,以达到较佳的综合效果。理论上来说,脱硫塔内的烟气流速度越低越好,这样对控制脱硫效率有利。但当处 理一定的烟气量时,过低的烟气流量势必会增加脱硫塔的横截面尺寸过大,造成整个脱硫 工程成本的增加。若能将脱硫塔的横截面减小,会使整个脱硫工程的成本降低。但过高的 烟气流速度会使脱硫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如何在满足环保要求的脱硫效果前提下,通过对 脱硫塔结构的优化,将脱硫设施的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待解决的 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设计一种控制烟气流量的脱 硫塔结构,通过对脱硫塔结构的改进,以及各关键点有效脱硫面积的设定,从而达到控制烟 气流速,实现最佳的费效比。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控制烟气流量的脱硫塔结 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脱硫塔的底部设有除尘排污段,在所述除尘排污段的上部设有脱硫 处理段,在所述脱硫处理段上设有进烟口,所述进烟口设置在所述脱硫塔的侧壁上,在所述 脱硫塔内部位于所述进烟口的上端设有喷淋层,在所述喷淋层的上端设有除雾层,所述除 雾层的上端为所述脱硫塔的烟 段,所述脱硫塔的除尘排污段、脱硫处理段和烟 段由下 至上呈阶梯状的圆柱结构。为了增加脱硫剂与烟气中SA的接触面积,在本技术中优选的技术方案是,在 所述脱硫塔内喷淋层至少设置三层。为了增加脱硫剂与烟气中的SO2充分均勻的接触,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无害的 盐。在本技术中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在所述喷淋层中设有隔板,在所述隔板上均勻 地设有若干个网孔;所述的喷淋层中还设置有喷淋物的排泄管,或将所述排泄管的端口设 置在所述脱硫塔的侧壁上。为了在脱硫塔内尽可能多的滤除喷淋后烟气中的水蒸汽,在本技术中优选的 技术方案还包括,在所述脱硫塔内除雾层至少设置两层。为了使脱硫塔内上升烟雾中的水份和微粉遇到阻拦挡板后能凝结成水珠及灰尘, 然后沿挡板流回到喷淋层,在本技术中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在所述除雾层中设有 网架,在所述网架上设有挡板,所述挡板倾斜地设置在所述网架上。为了使烟雾中的水份和微粉反复多次地遇到阻拦挡板,以提高烟雾中水分和灰尘 去除的效果,在本技术中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在相邻两层所述除雾层上设置的所述挡板的倾斜方向相反。为了充分利用脱硫塔内的有效容积,是的进入塔内的烟气流得到流速上的缓冲, 在本技术中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脱硫塔在所述进烟口处连接有进烟管,所述 进烟管向下倾斜地连接在所述脱硫塔的侧壁上。为了可以将Sh处理后生成的盐类等废物及时清除出脱硫塔,在本技术中优 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脱硫塔在所述除尘排污段的侧壁上设有排污口,在所述排污口 处装有排污阀门或排污门。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合理设定脱硫塔内除尘排污 段、脱硫处理段、进烟口和烟 段的截面面积,以及在脱硫塔内部设置的喷淋层结构和除雾 层的结构,可使脱硫塔在与其连接的锅炉类排烟气的排烟流量最大时,将塔内各段的烟气 流速可控制在;进烟口的流量8 10m/S ;脱硫处理段的流量2. 6 3. Om/s ;喷淋上升段 的流量2. 6 3. Om/s ;除雾上升段的流量2. 6 3. Om/s ;烟囱段的流量15 18m/s。这 样就可以通过对脱硫塔结构的改进,以及各关键点有效脱硫面积的设定,从而达到控制烟 气流速,实现最佳费效比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控制烟气流量的脱硫塔结构示意图。图中1、脱硫塔;2、底部;3、除尘排污段;4、脱硫处理段;5、进烟口 ;6、侧壁;7、喷淋层;8、除雾层;9、烟囱段;10、隔板;11、排泄管;12、网架;13 ;挡板;14、进烟管;15、排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 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如图所示,本技术是一种控制烟气流量的脱硫塔结构,在所述脱硫塔1的底 部2设有除尘排污段3,在所述除尘排污段3的上部设有脱硫处理段4,在所述脱硫处理段 4上设有进烟口 5,所述进烟口 5设置在所述脱硫塔1的侧壁6上,在所述脱硫塔1内部位 于所述进烟口 5的上端设有喷淋层7,在所述喷淋层7的上端设有除雾层8,所述除雾层8 的上端为所述脱硫塔1的烟囱段9,所述脱硫塔1的除尘排污段3、脱硫处理段4和烟囱段 9由下至上呈阶梯状的圆柱结构。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为了增加脱硫剂与烟气中的接触面积,在本技术中 优选的实施例是,在所述脱硫塔1内喷淋层7设置了三层,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的结构完全 相同。实施例3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为了增加脱硫剂与烟气中的充分均勻的接触,并发生化 学反应,生成无害的盐。在本技术中优选的实施例还包括,在所述喷淋层中设有隔板10,在所述隔板10上均勻地设有若干个网孔;所述的喷淋层7中还设置有喷淋物的排泄管 11,或将所述排泄管11的端口设置在所述脱硫塔1的侧壁6上,其余部分与实施例2的结 构完全相同。实施例4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为了在脱硫塔内尽可能多的滤除喷淋后烟气中的水蒸汽,在 本技术中优选的实施例还包括,在所述脱硫塔1内除雾层8至少设置两层,其余部分与 实施例3的结构完全相同。实施例5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为了使脱硫塔内上升烟雾中的水份和微粉遇到阻拦挡板后 能凝结成水珠及灰尘,然后沿挡板流回到喷淋层,在本技术中优选的实施例还包括,在 所述除雾层中设有网架12,在所述网架12上设有挡板13,所述挡板13倾斜地设置在所述 网架12上,其余部分与实施例4的结构完全相同。实施例6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为了使烟雾中的水份和微粉反复多次地遇到阻拦挡板,以提 高烟雾中水分和灰尘去除的效果,在本技术中优选的实施例还包括,在相邻两层所述 除雾层8上设置的所述挡板13的倾斜方向相反,其余部分与实施例5的结构完全相同。实施例7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为了充分利用脱硫塔内的有效容积,是的进入塔内的烟气流 得到流速上的缓冲,在本技术中优选的实施例还包括,所述脱硫塔1在所述进烟口 5处 连接有进烟管14,所述进烟管14向下倾斜地连接在所述脱硫塔1的侧壁6上,其余部分与 实施例1的结构完全相同。实施例8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为了可以将处理后生成的盐类等废物及时清除出脱硫 塔,在本技术中优选的实施例还包括,所述脱硫塔1在所述除尘排污段3的侧壁6上设 有排污口 15,在所述排污口 15处装有排污阀门或排污门,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的结构完全 相同。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 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控制烟气流量的脱硫塔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脱硫塔的底部设有除尘排污 段,在所述除尘排污段的上部设有脱硫处理段,在所述脱硫处理段上设有进烟口,所述进烟 口设置在所述脱硫塔的侧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控制烟气流量的脱硫塔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脱硫塔的底部设有除尘排污段,在所述除尘排污段的上部设有脱硫处理段,在所述脱硫处理段上设有进烟口,所述进烟口设置在所述脱硫塔的侧壁上,在所述脱硫塔内部位于所述进烟口的上端设有喷淋层,在所述喷淋层的上端设有除雾层,所述除雾层的上端为所述脱硫塔的烟囱段,所述脱硫塔的除尘排污段、脱硫处理段和烟囱段由下至上呈阶梯状的圆柱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立平宋正兴陈砚雄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亿金环保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