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汽车仪表盘专用聚碳酸酯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62771 阅读:3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碳酸酯薄膜,尤其涉及一种3D汽车仪表盘专用聚碳酸酯薄膜。一种3D汽车仪表盘专用聚碳酸酯薄膜,其厚度为0.05毫米~0.8毫米,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为具有粗糙度的磨砂面,所述第二表面为不具有粗糙度的抛光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聚碳酸酯薄膜具有优良抗冲击性、耐热变形性、良好的拉伸延展性能,成型拉伸最大程度达到15mm,采用单面无光泽的表面磨砂纹理,使其具有极好的耐擦刮性能,可防止加工过程(印刷和打孔)中的擦伤,以及防止反射和眩目;抛光面具有较高的光泽度,良好的油墨印刷性能,可以进行单色或多色印刷。(*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聚碳酸酯薄膜,尤其涉及一种3D汽车仪表盘专用聚碳酸酯 薄膜。技术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作为便利的交通工具以及运输工 具,已经逐步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以汽车仪表盘来说,现在的中高档汽车 仪表盘要求布局合理,外型美观,功能齐全,给驾驶员在使用中带来一种方便、直观、易于操 作的仪表面板.目前较为流行的汽车仪表面板采用3D立体的方式,从整体外观看上去非常的美 观,而且布局合理,功能全面,方便使用.在面板的选材方面要求也越来越合理化、功能化, 材料的选择要考虑用于3D仪表盘的透光性、抗撞击性、防紫外功能、重量轻、阻燃性、可弯 曲性、温度适应性、耐候性及防结露等一系列功能与特性.从老式的铝材仪表、玻璃仪表上 看,这些材料都不具备以上的功能与特性,而且对于加工3D仪表来说,加工工艺与生产成 本也存在很大的问题.签于以上问题,在材料选择方面,最终确认了易于加工,性能突出的 聚碳酸酯薄膜作为生产加工3D仪表面板的基材.聚碳酸酯薄膜或片材具有优良的透光性,透光率达到89% ;抗冲击性能是玻璃的 250 300倍;重量轻;阻燃等级达到了 UL94-V2级;可依据设计图纸进行冷弯成型也可热 弯成型;聚碳酸酯薄膜或片材在-100度不发生冷脆,在135度时不发生软化,在恶劣的环 境中其力学性能、机械性能等均无明显变化;室外0度,室内温度23度,室内相对湿度低于 80%时,材料的内表面不结露;表面具有很好的油墨吸附性,经表面电晕处理加工的聚碳酸 酯薄膜及片材的达因值可达52,能满足大多数油墨的印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D汽车仪表盘专用聚碳酸酯薄膜,使其能应用 于具有立体效果的3D新型汽车仪表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3D汽车仪表盘专用聚碳 酸酯薄膜,其厚度为0. 05毫米 0. 8毫米,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为具有 粗糙度的磨砂面,所述第二表面为不具有粗糙度的抛光面。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表面的粗糙度为2. 0微米 6. 0微米;所述3D汽车仪表盘专 用聚碳酸酯薄膜的雾度为30% 80%。优选地所述第一表面的粗糙度为3. 0微米 5. 0微米;所述3D汽车仪表盘专用 聚碳酸酯薄膜的雾度为40% 60%。本技术的聚碳酸酯薄膜具有优良抗冲击性、耐热变形性、良好的拉伸延展性 能,成型拉伸最大程度达到15mm,采用单面无光泽的表面磨砂纹理,使其具有极好的耐擦刮 性能,可防止加工过程(印刷和打孔)中的擦伤,以及防止反射和眩目;抛光面具有较高的光泽度,良好的油墨印刷性能,可以进行单色或多色印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 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第一表面;20、第二表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的一种3D汽车仪表盘专用聚碳酸酯薄膜,其厚度为0. 05毫米 0. 8 毫米,具有第一表面10和第二表面20,所述第一表面10为具有粗糙度的磨砂面,即tt光面 的粗糙凸起可以增强光的分散、扩散和雾化效果,其粗糙度为2. 0微米 6. 0微米,优选3. 0 微米 5. 0微米,所述第二表面20为不具有粗糙度的抛光面,其表面具有很高的光泽度,以 提高聚碳酸酯薄膜的光透过率,并具有良好的油墨印刷性,可以进行单色或多色印刷,所述 聚碳酸酯薄膜的雾度为30 % 80 %,优选40 % 60 %。所述聚碳酸酯薄膜的具有良好的 拉伸延展性,可用于3D汽车仪表盘的加工生产过程中,最大的拉抻延展性达到15mm.本技术3D汽车仪表盘专用聚碳酸酯薄膜的制备方法如下a、将聚碳酸酯树脂放入挤出装置中,经加热熔融后挤出,其中挤出装置的温度控 制在250°C 290°C之间,所述聚碳酸酯树脂的分子量为20000 35000,优选地,聚碳酸酯 树脂的分子量为22000 25000。b、将经挤出装置挤出的聚碳酸酯树脂放入成型装置中进行成型并冷却,其中成型 装置可以包括一表面抛光的钢制辊筒和一表面具有磨砂粗糙的钢制辊筒,所述聚碳酸酯薄 膜的厚度是由抛光的钢制辊筒和具有磨砂粗糙的钢制辊筒相距的距离决定。制备的聚碳酸酯薄膜的抛光面,由于其高的光泽面不利于薄膜的粘贴化,会导致 下游使用时其他材料的表面粘贴性不强,故还可以进行第三步处理C、将成型后的聚碳酸 酯薄膜的抛光面进行易粘贴处理,从而提高光面的粘贴强度。薄膜表面的易粘贴处理可以采用两种方法进行化学处理与物理处理;对于化学方法处理,优点是处理的效果好,表面粘贴性强;缺点是处理的方式复 杂,成本高。物理方法处理,优点是处理的速度快,成本低,可以在线处理;缺点是处理的效 果没有化学法好,表面粘贴性可能不足。但对于批量化生产而言,薄膜一般以卷材的形式生 产,如果采用化学法进行处理,必需对半成品薄膜进行分批处理,在处理的过程中会影响产 品的表面质量,比如划伤与污染,同时废品率也会升高。而采用物理的处理方法在实际生产 过程更有优势,可以实现连续在线处理,不影响产品的表面质量,节省了生产成本,提高了 效率。故本技术采用物理处理的方法,在薄膜生产工艺流程中增设电晕处理装置,以电 晕处理为主体方式,在薄膜抛光面进行高压放电,以提高抛光面的表面达因值。经过多次实验与对各项性能参数的检测,最终该3D汽车仪表盘专用聚碳酸酯薄 膜的各项性能参数如下所述聚碳酸酯薄膜的雾面程度为42% 士5%,热收缩率为0. 5%, 光完全透过率为88%,抛光面的表面达因值为48 52达因。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 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 术方案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3D汽车仪表盘专用聚碳酸酯薄膜,其特征是所述3D汽车仪表盘专用聚碳酸 酯薄膜厚度为0.05毫米 0.8毫米,具有第一表面(10)和第二表面(20),所述第一表面 (10)为具有粗糙度的磨砂面,所述第二表面(20)为不具有粗糙度的抛光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汽车仪表盘专用聚碳酸酯薄膜,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表面 (10)的粗糙度为2. 0微米 6. 0微米。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3D汽车仪表盘专用的聚碳酸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表面(10)的粗糙度为3. 0微米 5. 0微米。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3D汽车仪表盘专用聚碳酸酯薄膜,其特征是所述 3D汽车仪表盘专用聚碳酸酯薄膜的雾度为30 % 8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3D汽车仪表盘专用的聚碳酸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3D汽 车仪表盘专用聚碳酸酯薄膜的雾度为40% 60%。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聚碳酸酯薄膜,尤其涉及一种3D汽车仪表盘专用聚碳酸酯薄膜。一种3D汽车仪表盘专用聚碳酸酯薄膜,其厚度为0.05毫米~0.8毫米,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为具有粗糙度的磨砂面,所述第二表面为不具有粗糙度的抛光面。本技术的聚碳酸酯薄膜具有优良抗冲击性、耐热变形性、良好的拉伸延展性能,成型拉伸最大程度达到15mm,采用单面无光泽的表面磨砂纹理,使其具有极好的耐擦刮性能,可防止加工过程(印刷和打孔)中的擦伤,以及防止反射和眩目;抛光面具有较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3D汽车仪表盘专用聚碳酸酯薄膜,其特征是:所述3D汽车仪表盘专用聚碳酸酯薄膜厚度为0.05毫米~0.8毫米,具有第一表面(10)和第二表面(20),所述第一表面(10)为具有粗糙度的磨砂面,所述第二表面(20)为不具有粗糙度的抛光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伟任月璋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奥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