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定影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344426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定影方法。该定影装置包括:定影带,具有第一金属发热层;加压部,与所述定影带的外周相对;感应电流产生线圈,位于所述定影带的周面附近;夹持形成部件,位于所述定影带的内部,用于将所述定影带压向所述加压部;以及辅助发热部件,在所述定影带的内部,位于所述感应电流产生线圈的加热区域,具有第二金属发热层,并延伸到所述感应电流产生线圈的加热区域的外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 其可实现启动的快速性、且提高异常发热时的安全性。
技术介绍
作为复印机或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所使用的定影装置公开有如下的定影装 置为了节能且可获得启动的快速性,而使用加热层薄、热容量小的定影带,且使用加压垫 作为夹持形成单元。由于定影带的热容量小,所以由于定影时热量向薄片(sheet)转移,因此担心定 影带的温度快速下降。由于定影带的温度快速下降,定影带容易发生带周期性的温度不均 勻。担心由于定影带的温度不均勻而引起定影后在薄片上发生例如光泽不均勻等图像质量 的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定影方 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定影装置,其包括定影带,具有第一金属发热层; 加压部,与所述定影带的外周相对;感应电流产生线圈,位于所述定影带的周面附近;夹持 形成部件,位于所述定影带的内部,用于将所述定影带压向所述加压部;以及辅助发热部 件,在所述定影带的内部,位于所述感应电流产生线圈的加热区域,具有第二金属发热层, 并延伸到所述感应电流产生线圈的加热区域的外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图像形成部,用于在记录 介质上形成图像;以及定影装置,包括定影带,具有第一金属发热层;加压部,与所述定影 带的外周相对;感应电流产生线圈,位于所述定影带的周面附近;夹持形成部件,位于所述 定影带的内部,用于将所述定影带压向所述加压部;以及辅助发热部件,在所述定影带的内 部,位于所述感应电流产生线圈的加热区域,具有第二金属发热层,并延伸到所述感应电流 产生线圈的加热区域的外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了定影方法,其包括产生感应电流,对定影带进行 加热;以及通过透过所述定影带的所述感应电流,使位于所述定影带的内部的、延伸到所述 感应电流的产生区域外侧的所述辅助发热部件发热。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安装了实施方式的定影单元的MFP的概略结构图;图2是表示从侧面观察实施方式的定影单元的概略结构图和以定影单元为中心 的控制模块概略图;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定影带的温度检测部位的概略说明图;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定影带和辅助发热部件的层结构的概略说明图;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加压垫的结构的概略说明图;以及图6是表示辅助发热部件的其他层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概略说明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安装了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即多功能一体机(Multi Functional Peripheral,以下简称为MFP) 1的概略结构图。MFP 1包括读取图像的扫描 部13、作为图像形成部的打印机部14、提供作为记录介质的薄片P的供纸部21、具有集积打 印机部14排出的薄片P的第一托盘5 和第二托盘52b的排纸部52。MFP 1在框体11的 侧部具有手动供纸部23。MFPl在从供纸部21或手动供纸部23经由打印机部14至排纸部 52之间具有薄片P的输送机构40。扫描部13对自动原稿输送装置(ADF) 35供给的原稿进行扫描,读取图像信息。在 扫描部13完成读取图像信息后,ADF 35向原稿排出部31排出原稿。打印机部14将与输入图像信息、从扫描部13读取的图像信息相对应的图像图像 形成在薄片P上。打印机部14具有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和黑色(K)这四组图 像形成站(station) 50、曝光装置42以及将通过图像形成站50形成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任 意大小的薄片P上的转印单元44。打印机部14包括将色调剂图像定影在薄片P上的定影 装置即定影单元45。四组图像形成站50是相同的结构,其包括感光鼓41 ;带电装置48,用于使感光 鼓41均勻带电;以及显影装置43,带电后通过曝光装置42照射曝光用光,对形成在感光鼓 41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从而形成色调剂图像。转印单元44包括中间转印带44a、一次 转印辊44c以及二次转印辊44b。供纸部21包括上层供纸盒21a、下层供纸盒21b以及大容量盒21c。输送机构40 包括向转印单元44供给拾取辊22从供纸部21或手动供纸部23取出的薄片P的输送辊 24、以及对位辊(resist roller) 16。输送机构40经过转印单元44、定影单元45将具有定 影色调剂图像的薄片P向排纸部52或循环路径(pass) 51输送。排纸部52向第一托盘5 或第二托盘52b排出薄片P、或者向循环路径51方向反转薄片P。循环路径51再次将薄片 P导向转印单元44。输送机构40在从转印单元44到定影单元45之间具有用于检测薄片 P的薄片传感器40a。MFP 1随着图像形成的开始,通过带电装置48使感光鼓41带电后,通过曝光装置 42对感光鼓41照射曝光用光,在感光鼓41上形成与曝光用光对应的静电潜像。显影装置 43对感光鼓41上的静电潜像赋予色调剂,使静电潜像可视化。转印单元44将使感光鼓41 上的静电潜像可视化而形成色调剂图像通过中间转印带4 转印在薄片P上。从供纸部21和手动供纸部23中的任一个供给的薄片P经由输送机构40,与一次 转印在中间转印带4 上的色调剂图像同步地到达中间转印带4 与二次转印辊44b的夹 持处。二次转印辊44b将中间转印带4 上的色调剂图像二次转印到通过中间转印带4 与二次转印辊44b的夹持处的薄片P上。定影单元45将色调剂图像定影在薄片P上。排 纸输送部52将定影了色调剂图像的薄片P排出至第一托盘5 或第二托盘52b。循环路径 51将定影了色调剂图像的薄片P再次导向转印单元44的二次转印辊44b方向。下面对定影单元45进行详细说明。如图2、图3所示,定影单元45包括定影带60、 加压辊61、感应电流产生线圈(以下简称为IH线圈)70、夹持形成部件即加压垫72、辅助发 热部件74以及非接触的热电堆式红外线温度传感器67。定影单元45包括剥离部件即剥离板64,剥离板64在定影带60的外周上,从夹持 部63到达至薄片P排出侧。定影带60具有多层结构。例如如图4所示,定影带60在支撑层60a的周围具有金 属发热层即厚度为40 μ m的镍(Ni)发热层60b、厚度为20 μ m的粘接层60c、厚度为200 μ m 的硅橡胶层60d以及厚度为30 μ m的氟树脂的脱模层60e。发热层60b的材料可以是不锈 钢,铝(Al)、铜(Cu)、银(Ag)以及不锈钢和铝的复合材料等。法兰盘(flange) 62支撑定影 带60的两侧。定影带60与法兰盘62作为一体地从动于压辊61或独立地旋转。加压垫72例如由耐热性的硅海绵或硅橡胶形成,表面具有例如氟树脂的脱模层。 支板73支撑加压垫72,将加压垫72固定在定影带60内部。加压辊61例如在芯金周围具有耐热性的硅海绵或硅橡胶层,在表面具有PFA脱摸 层。支撑加压辊61的加压辊架80具有支点80a。加压辊架80通过支点80a相对于支撑定 影带60的定影带架90转动。加压辊61具有调整加压辊61施加于加压垫72的压力的加 压变化机构87。加压变化机构87具有凸轮81、轴承82以及加压弹簧85。加压弹簧85沿 箭头r方向对加压辊61加压。凸轮81是椭圆形的,其包括具有距离旋转中心81a远的凸轮面83a和距离旋转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影带,具有第一金属发热层;加压部,与所述定影带的外周相对;感应电流产生线圈,位于所述定影带的周面附近;夹持形成部件,位于所述定影带的内部,用于将所述定影带压向所述加压部;以及辅助发热部件,在所述定影带的内部,位于所述感应电流产生线圈的加热区域,具有第二金属发热层,并延伸到所述感应电流产生线圈的加热区域的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菊地和彦木野内聪横山秀治功刀宏之中山浩冈野义明高田节夫曾根寿浩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东芝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