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硫化碳尾气吸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316261 阅读:5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二硫化碳尾气吸收装置,包括反应釜、吸收塔和沉降罐,反应釜顶部设有出气口,底部设有出料口,出气口通过接管与沉降罐上端相连通,沉降罐上方为吸收塔,吸收塔内设缓冲区,缓冲区内靠上部设有喷淋器,沉降罐中部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水口,出水口连接循环水泵,然后与缓冲区内的喷淋器相连接,沉降罐底部还设有回流管,回流管与反应釜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二硫化碳尾气吸收装置,提高了二硫化碳的利用率,同时消除了二硫化碳尾气排放过程中意外事故的发生,给企业节约了大量成本。(*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体吸收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生产过程中二硫化碳的尾气吸 收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一些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常常会应用到二硫化碳作为原料,由于二硫化碳是 易挥发、强毒性的液体,反应若在在高温条件下进行,会使其的挥发量变大,造成环境污染。现有的处理方法是在用一般的密闭容器,将挥发的气体收集起来,再统一进行处 理,这样不仅使二硫化碳充分利用,而且,二硫化碳极度易燃,收集的二硫化碳若保存不当, 会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提 高二硫化碳利用率且消除安全隐患的二硫化碳尾气吸收装置。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的二硫化碳尾气吸收装置,其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 种二硫化碳尾气吸收装置,包括反应釜、吸收塔和沉降罐,所述反应釜顶部设有出气口,底 部设有出料口,出气口通过接管与沉降罐上端相连通,沉降罐上方为吸收塔,吸收塔内设缓 冲区,缓冲区内靠上部设有喷淋器,沉降罐中部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水口,出水口连接循环水 泵,然后与缓冲区内的喷淋器相连接,沉降罐底部还设有回流管,回流管与反应釜相连通。反应釜的出气口,沉降罐中部的出水口、底部的回流管入口均设有阀门。沉降罐中液面高度应高于回流管出口高度。作为优化缓冲区的填料为瓷圈,使用寿命长、不腐蚀。工作机制反应釜中汽化的二硫化碳经出气口进入到沉降罐内,大部分汽化状态 的二硫化碳继续上升,进入到吸收塔内,在缓冲区遇到喷淋的液体而冷凝下来,随液体沉降 到沉降罐内,小部分气化状态的二硫化碳还没进入吸收塔就遇到滴落下来的液体而沉降到 沉降罐内,由于二硫化碳的比重比水大,经过一段时间的静置,沉降罐底部二硫化碳的浓度 比较大,聚集到一定量时,打开底部阀门,使这部分浓度较高的二硫化碳通过回流管自动回 流到反应釜内,减少了二硫化碳的回收工作,避免了安全事故的产生,同时又节约了生产原 料。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二硫化碳尾气吸收装置,提高了二硫化碳的利用率, 同时消除了二硫化碳尾气排放过程中意外事故的发生,给企业节约了大量成本。附图说明附图是本技术是本技术所述二硫化碳尾气吸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如图所示的二硫化碳尾气吸收装置,包括反应釜1、吸收塔2和沉降罐3,反应釜1 顶部设有出气口 4,底部设有出料口 5,出气口 4通过接管6与沉降罐3上端相连通,沉降罐 3上方为吸收塔2,吸收塔2内设有填料为瓷圈的缓冲区7,缓冲区7内靠上部设有喷淋器 8,沉降罐3中部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水口 9,出水口 9连接循环水泵10,然后与缓冲区7内的 喷淋器8相连接,沉降罐3底部还设有回流管11,回流管11与反应釜1相连通,安装时应注 意沉降罐3中液面高度应高于回流管11出口高度。权利要求1.一种二硫化碳尾气吸收装置,包括反应釜(1)、吸收塔(2)和沉降罐(3),所述反应釜 顶部设有出气口 G),底部设有出料口(5),出气口(4)通过接管(6)与沉降罐C3)上端相 连通,沉降罐(3)上方为吸收塔0),吸收塔O)内设缓冲区(7),缓冲区(7)内靠上部设有 喷淋器(8),其特征在于沉降罐C3)中部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水口(9),出水口(9)连接循环 水泵(10),然后与缓冲区(7)内的喷淋器(8)相连接,沉降罐C3)底部还设有回流管(11), 回流管(11)与反应釜(1)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硫化碳尾气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罐(3)中液 面高度应高于回流管(11)出口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硫化碳尾气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1)的出 气口 G),沉降罐(3)中部的出水口(9)、底部的回流管(11)入口均设有阀门(1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硫化碳尾气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区(7)的填 料为瓷圈。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二硫化碳尾气吸收装置,包括反应釜、吸收塔和沉降罐,反应釜顶部设有出气口,底部设有出料口,出气口通过接管与沉降罐上端相连通,沉降罐上方为吸收塔,吸收塔内设缓冲区,缓冲区内靠上部设有喷淋器,沉降罐中部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水口,出水口连接循环水泵,然后与缓冲区内的喷淋器相连接,沉降罐底部还设有回流管,回流管与反应釜相连通。本技术所述的二硫化碳尾气吸收装置,提高了二硫化碳的利用率,同时消除了二硫化碳尾气排放过程中意外事故的发生,给企业节约了大量成本。文档编号B01D53/18GK201823443SQ20102056196公开日2011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15日专利技术者陆振军, 黄志刚 申请人:南通宝叶化工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二硫化碳尾气吸收装置,包括反应釜(1)、吸收塔(2)和沉降罐(3),所述反应釜顶部设有出气口(4),底部设有出料口(5),出气口(4)通过接管(6)与沉降罐(3)上端相连通,沉降罐(3)上方为吸收塔(2),吸收塔(2)内设缓冲区(7),缓冲区(7)内靠上部设有喷淋器(8),其特征在于:沉降罐(3)中部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水口(9),出水口(9)连接循环水泵(10),然后与缓冲区(7)内的喷淋器(8)相连接,沉降罐(3)底部还设有回流管(11),回流管(11)与反应釜(1)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志刚陆振军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宝叶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