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后花鼓的驱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15372 阅读:7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行车后花鼓的驱动结构,主要在自行车的后轮花鼓内组设有一离合器所构成,当飞轮与离合器呈空转状态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并无公知的棘块与棘齿结构,所以不会发生棘齿的运转噪音,可达到无声空转的功能。而当飞轮为离合器所卡掣时,该离合器的各掣动块的卡掣位移距离相当细微,达到几近同步掣动行驶的功能而不会有公知结构的作动延迟情况。再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离合器可适用于右侧或左侧飞轮系统,操作上仅需将该离合器180度翻转组设即可,完全无须变更离合器的任何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适用范围相对较广。(*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后花鼓的驱动结构,特别是指自行车的后轮花鼓与飞 轮的驱动连结结构。技术背景一般常见的自行车,其动力传动结构,主要是在使用者踩踏脚踏板后带动前齿盘 转动,再通过一链条或皮带传动到后轮一侧的飞轮,藉以驱动后轮而自行车得以行驶。在后轮与飞轮之间,会以一花鼓作为连结结构,请参阅附图说明图1所示,此为公知自行车 后轮花鼓及转动连结构件,在花鼓10与飞轮11之间会以一单向棘齿装置12作为后轮驱动 行驶或空转的传动结构,其中,该单向棘齿装置12主要是在花鼓10的内面设有棘齿环121, 于飞轮11的内面成形设有组设槽122,并于组设槽122内配置有复数个棘齿块123及弹片 124所构成,可通过该棘齿块123与棘齿环121遂行棘转状态的空转运作或掣动状态的驱动 行驶运作。值得注意的是,公知自行车的后轮,虽可通过单向棘齿装置进行后轮的传动行驶 及空转运作,然而,却存在有诸多的缺陷或限制,例如其一,单向棘齿装置,在空转运作时,棘齿块会与棘齿环进行棘转敲击,而造成明 显的棘转噪音。其二,单向棘齿装置的运作,是通过棘齿块与棘齿环相齿合而运作,在操作上会有 棘齿间隙的时间延迟,传动上较为迟缓。其三,公知单向棘齿装置,其棘齿块与棘齿环以具方向性的型态相齿合配设,且于 飞轮成形有组设槽,而仅适合装设于一般的右侧飞轮系统,并无法直接适用于左侧飞轮系 统(如特技自行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后花鼓的驱动结构,主要在自行车的 后轮花鼓内组设有一离合器所构成,当飞轮与离合器呈空转状态时,本技术并无公知 的棘块与棘齿结构,所以不会发生棘齿的运转噪音,可达到无声空转的功能。为达到前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自行车后花鼓的驱动结构,包括一花鼓,装 设于自行车的后轮,该花鼓具有一贯设的轴孔,该轴孔一侧端口定义为组设口,另一侧端口 相对定义为配设口,于该配设口内组设有一轴承;一离合器,外侧设有一作动环,该离合器 以作动环固定组设于花鼓的组设口内,该作动环的内侧面定义为作动面,该作动面向内组 设有一卡掣装置,该卡掣装置由复数个掣动块排列装设于一内环的穿槽与一外环的穿槽之 间,并于内、外环之间装设有一环状弹片推抵前述各掣动块,该掣动块凸伸位于该内环外部 的端定义为内端,该内端与该作动面接触,该掣动块凸伸位于该外环外部的端则定义为外 端,该掣动块的内端与外端为形体不对称的异型结构,掣动块呈倾斜状环设于内、外环之 间,而该各掣动块的内端所形成的环形轮廓定义为一掣动口 ;一飞轮,一侧定义为带动端成形有齿盘,相对的另一侧则定义为驱动端具有一转轴,并以一贯孔贯穿带动端与驱动端, 于该贯孔内组设有轴承;该飞轮以转轴套设于掣动口内,且转轴与各掣动块的内端相接触; 一心轴,依序穿设过该飞轮的贯孔内轴承、花鼓的轴孔及配设口内的轴承,且该心轴的两端 分别凸伸位于组设口与配设口外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当飞轮为离合器所卡掣时,该离合器的各掣动块的 卡掣位移距离相当细微,达到几近同步掣动行驶的功能,不会有公知结构的棘齿作动时间 延迟问题。本技术的离合器可适用于右侧或左侧飞轮系统,操作上仅需将该离合器作 180度翻转组设即可,完全无须变更离合器的任何结构,本技术可适用范围相对较广。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公知自行车的后花鼓内部棘轮装置的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结合剖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离合器与飞轮转轴结合的侧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结构装设于自行车右侧飞轮系统的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离合器与飞轮转轴掣动状态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离合器与飞轮转轴转动状态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结构装设于自行车左侧飞轮系统的状态示意图。图9为图8中离合器与飞轮转轴结合的侧视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是花鼓11是飞轮12是单向棘齿装置 121是棘齿环122是组设槽123是棘齿块124是弹片20、20a是花鼓21是轴孔22是组设口23是配设口24是轴承30、30a是离合器31是作动环32是作动面33是卡掣装置34、34a是掣动块341是内端342是外端35是内环351是穿槽36是外环361是穿槽37是环状弹片38是掣动口40、40a是飞轮41是带动端411是齿盘42是驱动端421、421a是转轴 43是贯孔441是轴承442是轴承50是心轴60是链条61是前齿盘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请配合参阅图2-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自行车后花鼓的驱动结 构,主要是在该自行车的后轮花鼓内组设有一离合器并配合飞轮及心轴所构成,在本实施 例中,自行车的飞轮40、链条60及前齿盘61均装设于自行车的后轮右侧,为右侧飞轮传动 系统,其中该花鼓20,装设于自行车的后轮,作为后轮的转轴,该花鼓20具有一贯设的轴孔 21,该轴孔21定义位于该花鼓20的转轴上,该轴孔21 —侧端口定义为组设口 22,另一侧端 口相对定义为配设口 23,于该配设口 23内组设有一轴承24 ;该离合器30,最外侧设有一环定义为作动环31,该离合器30以作动环31固定组 设于花鼓20的组设口 22内,该作动环31的内侧面则定义为作动面32,该作动面32向内 组设有一卡掣装置33,该卡掣装置33由复数个掣动块34排列装设于一内环35的穿槽351 与一外环36的穿槽361之间,并于内、外环35、36之间装设有一环状弹片37推抵前述各掣 动块34,该掣动块34凸伸位于该内环35外部的端定义为内端341,该内端341与作动面32 接触,该掣动块34凸伸位于该外环36外部的端则定义为外端342,该掣动块34的内端341 与外端342为形体不对称的异型结构,所以掣动块34呈倾斜状环设于内、外环35、36之间, 而该各掣动块34的内端341所形成的环形轮廓定义为一掣动口 38 ;该飞轮40,一侧定义为带动端41并成形有齿盘411,相对的另一侧则定义为驱动 端42具有一转轴421,并以一贯孔43贯穿带动端41与驱动端42,于该贯孔43内组设有 二轴承441、442 ;该飞轮以转轴421插设于掣动口 38内,且转轴421与各掣动块34的内端 341相接触;该心轴50,依序穿设过该飞轮40的贯孔43内轴承441、442、花鼓20的轴孔21及 配设口 23内的轴承24,且该心轴50的两端分别凸伸位于组设口 22与配设口 23外部;藉此,当自行车前进行驶且该飞轮40被带动转动时,该飞轮40的转动方向定义为 『正向转动』,此时,该离合器30的掣动块34倾斜方向与飞轮40的转轴421转动方向为相 逆向,导致掣动块34卡掣该转轴421,使该转轴421无法在掣动口 38中转动,而得以带动后 轮前进转动;相对的,当飞轮40相对于正向转动而进行『逆向转动』时,该离合器30的掣动 块34倾斜方向与飞轮40的转轴421转动方向为顺向,该飞轮40的转轴421得以于掣动口 38中转动,而呈现飞轮40空转的转动型态。以上所述即为本技术实施例各主要构件的结构及其组态说明,至于本实用新 型实施例的操作方式及其功效,说明如下首先,自行车的花鼓与飞轮之间,可相对转动或无法相对转动,定义了自行车的 『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后花鼓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花鼓,装设于自行车的后轮,该花鼓具有一贯设的轴孔,该轴孔一侧端口定义为组设口,另一侧端口相对定义为配设口,于该配设口内组设有一轴承;一离合器,外侧设有一作动环,该离合器以作动环固定组设于花鼓的组设口内,该作动环的内侧面定义为作动面,该作动面向内组设有一卡掣装置,该卡掣装置由复数个掣动块排列装设于一内环的穿槽与一外环的穿槽之间,并于内、外环之间装设有一环状弹片推抵前述各掣动块,该掣动块凸伸位于该内环外部的端定义为内端,该内端与该作动面接触,该掣动块凸伸位于该外环外部的端则定义为外端,该掣动块的内端与外端为形体不对称的异型结构,掣动块呈倾斜状环设于内、外环之间,而该各掣动块的内端所形成的环形轮廓定义为一掣动口;一飞轮,一侧定义为带动端成形有齿盘,相对的另一侧则定义为驱动端具有一转轴,并以一贯孔贯穿带动端与驱动端,于该贯孔内组设有轴承;该飞轮以转轴插设于掣动口内,且转轴与各掣动块的内端相接触;一心轴,依序穿设过该飞轮的贯孔内轴承、花鼓的轴孔及配设口内的轴承,且该心轴的两端分别凸伸位于组设口与配设口外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鸿仁
申请(专利权)人:合胜贸易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