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复合材料无支架型宫内节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1231 阅读:2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纳米复合材料无支架型宫内节育器,纳米复合材料管之间采用非生物降解的聚丙烯手术缝合线或聚乙烯手术线串联连接,首尾两端的纳米复合材料管用手术结或固定卡箍固定于该手术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平稳释放Cu↑[2+],消除了因Cu↑[2+]“爆释”带来的副作用;能显著提高活性金属的有效利用率,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或更小的质量,可减小对子宫内膜的刺激和损伤;具有自洁功能,不在表面产生沉积物,拥有更为优异的生物相容性;添加纳米锌或/和纳米银后,具有抗菌、杀菌和抗凝血等作用;添加的吲哚美辛具有消炎止血的功效。在保证置入和取出方便、不易脱落和避孕效果优异的同时,其副作用更小、异物感更轻、感觉更舒适,也更易于被广大育龄妇女所接受和推广。(*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宫内节育器具,具体为一种纳米复合材料无支架型宫内节育器。技术背景宫内节育器(IUD)是国内外广泛采用的一种避孕器具。由于其具有长期、安全、有效、简便而可逆等优点,受到世界上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育龄女性的欢迎。我国现在每年有1500~1600万育龄女性,加上一些其他使用者,每年的市场需求在2000万套左右,并且在持续以5%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5年达到顶峰。因此,研制长效、安全的避孕器具在我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宫内节育器大致分为惰性IUD和活性IUD两大类。惰性IUD的最大缺点是带器妊娠率高,自1990年起已逐步停止生产,目前已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活性IUD。活性IUD又主要分为带活性金属的IUD和药物缓释IUD,其中以带活性金属铜的活性IUD效果最佳,因此它成为国内外研究最多、使用最广泛的IUD。传统的带铜活性IUD,一直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是它在植入人体子宫初期,存在着金属铜离子的“爆释”现象,而过量释放的Cu2+加剧了子宫内膜组织的损伤、炎症等程度,导致女性使用者出现下腹不适甚至疼痛、经血量明显增多等副作用;其次是它的腐蚀产物中有效的Cu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纳米复合材料无支架型宫内节育器,其特征在于:纳米复合材料管(3)之间由非生物降解的聚丙烯手术缝合线或聚乙烯手术线(4)串联连接,首尾两端的纳米复合材料管(3)用手术结或固定卡箍(2)固定于该手术线(4)上,并在节育器的头部设有将其固定于宫底肌层的手术结(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长生夏先平蔡水洲向华杨志红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