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组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273368 阅读:2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组散热装置,尤其是一种锂电池电池组散热装置。该电池组散热装置,所述的电池组包括安装在壳体内的若干单体电池以及单体电池之间的连接单元,单体电池之间设置有散热装置,其特点是:所述的散热装置包括散热通孔和散热铝管,连接单元上设置有散热通孔,散热通孔内设置有散热铝管,散热铝管与单体电池紧贴,散热铝管内壁上涂覆有相变材料层,散热铝管出口端通过金属固定套与壳体的上盖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散热效果好、结构简单。(*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组散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池组散热装置,尤其是一种锂电池电池组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在未来的动力能源方面展示了美好的前景,但是由于锂离子电池的结 构和原理,在反复使用过程中常因内阻产生较大热量,且内阻会变化,热量会逐渐增加,特 别是大电流放电时,产生的热量更大,因此需要解决锂离子电池的热量管理问题,在锂离子 热管理中,让锂离子电池快速降温及保证电池温度的均一性是主要目标。现有的锂电池组一般通过风扇散热降温的,但是采用风扇无法做到均勻散热,而 且即使是局部散热的效果也比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散热效果 好、结构简单的电池组散热装置。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电池组散热装置,所述的电 池组包括安装在壳体内的若干单体电池以及单体电池之间的连接单元,单体电池之间设置 有散热装置,其特点是所述的散热装置包括散热通孔和散热铝管,连接单元上设置有散热 通孔,散热通孔内设置有散热铝管,散热铝管与单体电池紧贴,散热铝管内壁上涂覆有相变 材料层,散热铝管出口端通过金属固定套与壳体的上盖固定。本技术所述的连接单元包含有若干个,上下两个连接单元两两匹配形成连接 单元组,每个连接单元组内的连接单元上设置有等量的散热通孔。本技术所述的散热通孔形状为圆形。本技术所述的散热通孔内插装有散热铝管,散热铝管的下端设置在连接单元 组中的下连接单元上,散热铝管穿过该连接单元组中的上连接单元,散热铝管出口端设置 有金属固定套,金属固定套插入上盖,并固定有螺帽。本技术所述的散热铝管截面形状为圆形、三角形或六边形。本技术所述的相变材料层其厚度小于5mm,相变温度为40°C。本技术所述的连接单元采用绝缘导热材料。本技术所述的壳体采用铝合金或冷轧板材料。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在电池组的单体电池之间设有散热 装置,能很好的把电池组的单体电池之间的热量散发出去,提高电池组的稳定性,延长电池 组的使用寿命。2、结构简单,安装时只需要将散热装置安装在单体电池之间即可,同时可以 根据电池组内单体的的多少而添加或减少散热装置的多少,使用非常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安装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图2,本技术包括散热通孔1、散热铝管2、相变材料层3、金属固定 套4、螺帽5、上盖6、壳体7、单体电池8和连接单元组9。壳体7采用铝合金或冷轧板材料,壳体7内设置有若干个单体电池8,单体电池8 之间设置有连接单元9,连接单元9为绝缘导热材料,连接单元9包含有若干个,每个连接 单元9轴向两端具有插槽,两端的插槽分别供单体电池8的正极和负极插固,径向相邻的连 接单元9固定在一起。上下两个连接单元9两两匹配形成连接单元组,每个连接单元组内 的连接单元9上设置有等量的散热通孔1,一般一个连接单元组内设置有2-6个散热通孔。 散热通孔1为圆形,壳壁厚为1. 0mm,其内插装有散热铝管2,散热铝管2的截面形状可以 是圆形、三角形、六边形等多种形状,一般圆形的散热铝管2其直径为6-15mm,管壁厚度为 0. 2mm。散热铝管2与单体电池8紧贴,散热铝管2内壁上涂覆有相变材料层3,相变材料 层3其厚度小于5mm,相变温度为40°C。散热铝管2的下端设置在连接单元组中的下连接 单元9-2上,散热铝管2穿过该连接单元组中的上连接单元9-1,散热铝管2出口端设置有 金属固定套4,金属固定套4插入上盖6,并固定有螺帽5。电池组产生的热量,一方面通过 相变材料层3将热量吸收,另一方面通过散热铝管2将热通过上盖引出实现。上盖6设置 在壳体7顶部,整体密封。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 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技术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 均包括于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 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技术 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电池组散热装置,所述的电池组包括安装在壳体内的若干单体电池以及单体电 池之间的连接单元,单体电池之间设置有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装置包括散热 通孔和散热铝管,连接单元上设置有散热通孔,散热通孔内设置有散热铝管,散热铝管与单 体电池紧贴,散热铝管内壁上涂覆有相变材料层,散热铝管出口端通过金属固定套与壳体 的上盖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单元包含有若干 个,上下两个连接单元两两匹配形成连接单元组,每个连接单元组内的连接单元上设置有 等量的散热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通孔形状为 圆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通孔内插装有散 热铝管,散热铝管的下端设置在连接单元组中的下连接单元上,散热铝管穿过该连接单元 组中的上连接单元,散热铝管出口端设置有金属固定套,金属固定套插入上盖,并固定有螺 帽。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电池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铝管截面形 状为圆形、三角形或六边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相变材料层其厚度小 于5mm,相变温度为40°C。7.根据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电池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单元采用 绝缘导热材料。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采用铝合金或冷 轧板材料。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组散热装置,尤其是一种锂电池电池组散热装置。该电池组散热装置,所述的电池组包括安装在壳体内的若干单体电池以及单体电池之间的连接单元,单体电池之间设置有散热装置,其特点是所述的散热装置包括散热通孔和散热铝管,连接单元上设置有散热通孔,散热通孔内设置有散热铝管,散热铝管与单体电池紧贴,散热铝管内壁上涂覆有相变材料层,散热铝管出口端通过金属固定套与壳体的上盖固定。本技术散热效果好、结构简单。文档编号H01M10/50GK201829589SQ20102054832公开日2011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30日专利技术者吴亚平, 杜小红, 蒋永庆, 许健, 黄云娣, 黄崇明 申请人:杭州海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组散热装置,所述的电池组包括安装在壳体内的若干单体电池以及单体电池之间的连接单元,单体电池之间设置有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装置包括散热通孔和散热铝管,连接单元上设置有散热通孔,散热通孔内设置有散热铝管,散热铝管与单体电池紧贴,散热铝管内壁上涂覆有相变材料层,散热铝管出口端通过金属固定套与壳体的上盖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小红黄崇明蒋永庆许健吴亚平黄云娣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海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