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节式眼内晶状体,其中该晶状体包括:柔性的晶状体主体,该晶状体主体一般具有前侧表面和后侧表面并包括柔性镜片,所述晶状体主体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从该镜片径向延伸出的伸长部分,从而使该晶状体被设置成在眼睛的睫状体收缩的作用下向前移动,并且,该晶状体的大小被设计得能够植入到眼睛的囊袋中,从而使睫状肌的收缩引起囊袋中位于虹膜之后的晶状体在睫状肌收缩的作用下朝着虹膜向前移动。(*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眼内晶状体,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的,用于植入到已经通过一个取出手术去除了天生晶状体基质的人眼睛的囊袋内的调节式眼内晶状体,其中在取出手术中,将天生晶状体的后囊和前囊残边完整地留在眼内。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在人眼睛内应用眼内晶状体的新方法,从而使病人具备对正常睫状肌的作用作出反应的调节能力。
技术介绍
人眼睛具有一个位于角膜和虹膜之间的前室、一个位于虹膜后方并盛装晶状体的后室、一个位于晶状体后方并盛装玻璃体的玻璃体室和位于玻璃体室的后部的视网膜。正常人眼具有一个晶状体囊,该晶状体囊的周边通过小带连接到眼睛的睫状肌上,并且晶状体囊盛装有晶状体基质。晶状体囊具有弹性的光学透明的前部和后部膜状壁,它们通常也被眼科学家分别称为前囊和后囊。在虹膜和睫状肌之间有一个环形的缺口状空间,又称为睫毛沟。人眼睛具有天生调节能力。天生调节是指睫状肌由大脑控制而舒张和收缩,从而使眼睛具有近视觉(near vision)和远视觉(distantvision)。睫状肌的这种行为是自动的,从而将天生晶状体设置为一定形状,将进入眼睛的被视景物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人眼睛受到多种功能失调因素的影响,这些功能失调因素会降低或者彻底破坏眼睛的正常工作能力。其中一种常见的功能失调涉及天生晶状体基质不断变浑浊,从而形成白内障。治疗白内障的方法一般是手术去除白内障化的人眼晶状体并植入一个人工眼内晶状体来代替天生晶状体。现有技术中有各种用于此目的的眼内晶状体。这些眼内晶状体的实际外观和结构差别很大。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眼内晶状体,该眼内晶状体具有一个中央光学区域或者镜片以及触觉连接件(haptics)。该触觉连接件从镜片向外伸出并与人眼睛的内部结合,从而将镜片支承在眼睛的轴线上。美国专利US5047051公开了一种具有一个触觉固定板、一个位于触觉固定板纵向中心的镜片和固定到触觉固定板上的触觉环。一直到1980年才实现用手术去除白内障。这些手术包括囊内取出法或者囊外取出法,其中囊内取出法为将包括晶状体外侧囊袋和内侧晶状体基质的整个晶状体取出;囊外取出法是将晶状体的前囊去除,但完整留下晶状体的后囊。这种囊内取出法和囊外取出法可能导致某些手术后出现复杂情况,从而给这些方法的使用增加不必要的危险。最严重的复杂情况就是在用囊外取出法将晶状体取出后后囊混浊、眼内晶状体不共心和黄斑囊样水肿。人们开发了一种称为前囊切开术的改进手术方法,该方法用来在囊内取出法和囊外取出法取出白内障过程中减少上述和其它的手术后复杂情况的发生以及相应的危险。简而言之,前囊切开术就是在天生晶状体的前囊上切出一个开口,而将囊袋完整地留在眼内,其中该囊袋具有一个弹性后囊、位于前囊开口周围的残边或者边缘和一个位于前囊残边和后囊的外周边之间的环形沟槽(这里又称为囊袋沟)。该囊袋的周边通过眼睛的小带与眼睛周围的睫状肌保持连接。利用晶状体乳化法和抽吸法或者其它方法使得白内障化的天生晶状体穿过前囊开口而从囊袋中取出,然后将一个眼内晶状体穿过该开口植入到该囊袋内。一个称为囊破裂术(capsulorhexis)的新的、改进形式的前囊切开术基本上是一个连续形成圆形或者弧形裂口的前囊切开术。囊破裂术是沿着一个与晶状体轴线同轴的基本上呈圆形的撕裂线撕裂天生晶状体囊袋的前囊,并且将由撕裂线所包围的前囊的大致圆形部分去除。如果连续圆形裂口切开术或者囊破裂术操作恰当,可以提供一个穿过天生晶状体囊袋的基本上圆形的开口,该开口与眼睛的轴线同轴,其周边由一个连续的前囊残边或者边缘环绕。前囊残边为一个相对较为光滑和连续的边缘,并且包围前囊开口。但是,在进行连续圆形裂口切开术时,前囊残边经常被无意撕裂、切开或者破裂,或者残边内侧边缘形成刻痕或者切口,从而导致残边在受到应力作用时,尤其是在纤维化过程中很容易撕裂,这在下面还要进行描述。另外一种前囊切开术又称为包覆囊切开术,该手术为在天生晶状体的囊袋的前囊上形成一个水平的切口,然后在前囊上与水平切口相交并从水平切口出发切出两个垂直切口,最后沿着一个撕裂线撕裂前囊。该撕裂线具有一个上部向上拱起的拱形部分,该拱形部分从两个垂直切口的顶端开始并接着形成一个向下的垂直部分,该垂直部分与向下延伸的垂直切口平行并穿过第二垂直切口。该方法在眼睛的中央轴线上形成一个基本上呈拱形的前囊开口。该开口的底部边缘为水平切口,一个垂向侧边为垂直切口,其对面的垂向侧边为第二垂直切口,前囊开口的上部边缘为前囊撕裂线的拱形部分。在前囊开口的一侧,垂直切口与邻近的水平切口的端部形成一个柔性的皮片(flap)。在前囊开口的另外一侧,垂直切口和邻近的水平切口的端部形成一个第二皮片。第三种前囊切开术称为啤酒罐或者罐开启器前囊切开术,该手术为沿着一个与眼睛轴线同轴的一个圆形线在多个位置上撕裂天生晶状体的前囊,然后将圆形线周边所包围的囊袋的大致圆形部分去除。该方法可以形成一个与眼睛轴线基本上同轴的大致圆形的前囊开口,该前囊开口的周边为前囊的环形残边或者边缘。该前囊残边的内侧边缘具有多个由前囊上撕裂的孔的边缘所形成的扇形褶皱,从而导致残边在受到应力作用时,尤其是在纤维化过程中很容易撕裂,这在下面还要进行描述。各种眼内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和放置到眼睛内的方法也有所不同。所述调节能力是指眼内晶状体根据近视觉和远视觉的需要来调节,即使眼睛聚焦。美国专利5326347和某些早期的专利描述了一些调节式眼内晶状体。大多数非调节式眼内晶状体具有单一焦距的镜片,该镜片只能将眼睛的焦距调节到某一个固定距离,因此需要配戴眼镜来改变焦距。另外一些非适应性晶状体具有双焦距镜片,该镜片可以将近处物体和远处物体成象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大脑选择合适的图象而排斥其它图象,因此双焦距晶状体不用配戴眼镜就可以获得近视觉和远视觉。但是双焦距晶状体的缺点是每一个双焦距图象仅利用了40%的光线,而其余的20%的光线在散射中散失了。将眼内晶状体放置在眼内的位置可能有四个。它们是(a)前室,(b)后室,(c)囊袋和(d)玻璃体室。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个改进的用于植入到人眼囊袋内的调节式眼内晶状体。利用前囊切开术,最好用囊破裂术从人眼睛囊袋中取出天生晶状体基质后,该囊袋仍然保留在眼睛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改进的调节式眼内晶状体具有一个中央镜片和触觉连接件;所述触觉连接件沿着直径方向从所述镜片的互相面对的两侧向外伸出,并且相对于所述镜片可以向前或者向后移动。在某些所述实施例中,触觉连接件的内侧端部通过铰链状接合件,这里又称为铰链,连接到镜片上,而触觉连接件的向前/向后移动则涉及在这些铰链处的旋转运动。在其它所述实施例中,触觉连接件是弹性柔性的,触觉连接件相对于所述镜片向前/向后移动涉及触觉连接件的弹性弯曲或者弯折。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重点指出的是,术语“弯曲”、“弯曲的”、“柔性的”和这里所使用的类似术语在广义上既覆盖了带有铰链的触觉连接件,又覆盖了可弹性弯曲的触觉连接件。所述某些实施例的晶状体在这里称为单板状触觉晶状体。这些单板状触觉晶状体打算用在眼睛手术中所使用的囊切开术操作适当,从而在晶状体植入到眼睛内时前囊残边或边缘不仅完全保留完整、未裂开、撕裂或者遭受类似作用,而且在后面的纤维化过程中也保留完整的情况中。另外所述一些实施例中的晶状体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调节式眼内晶状体,其中该晶状体包括:柔性的晶状体主体,该晶状体主体一般具有前侧表面和后侧表面并包括柔性镜片,所述晶状体主体具有两个或多个从该镜片径向延伸出的伸长部分,从而使该晶状体被设置成在眼睛的睫状体收缩的作用下向前移动,并且,该晶状体的大小被设计得能够植入到眼睛的囊袋中,从而睫状肌的收缩引起囊袋中位于虹膜之后的晶状体在睫状肌收缩的作用下朝着虹膜向前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斯图尔特卡明,
申请(专利权)人:J斯图尔特卡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