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颌面骨缺损修复的弧形牵引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5662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颌面骨缺损修复的弧形牵引器,包括承载管,其上插有牵引轴,承载管的一端连接一弧形导轨,导轨上依次套装有第一固定盘、传送盘和第二固定盘,钢丝沿导轨设置,其两端分别与传送盘和牵引轴固定连接。将导轨、传送盘和固定盘置入体内,传送盘与传送骨固定一起,承载管和牵引轴放置体外,旋转牵引轴,通过钢丝带动传送盘运动从而带动传送骨沿弧形导轨运动。每天旋转牵引轴一次,旋转若干天后,使传送骨沿弧形导轨前进一段,最终完成弧形骨的生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牵引器可以实现传送骨段的弧线运动,从而实现带有弧度的骨的生成,同时该牵引器还能控制传送骨的移动距离及固定传送骨段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医疗行业的骨缺损修复技术,涉及一种牵引器,尤其涉及应用于颌面骨缺损修复的弧形牵引器
技术介绍
牵张成骨(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技术最早由矫形外科用于延长四肢长骨,近年来,D0开始用于治疗颌面发育不全和因创伤、肿瘤切除后所致的颌骨缺损。牵引器是牵引成骨技术中使用的最重要的装置,它的好坏决定着牵引成骨的成功与否。颌面骨牵引器经历了从动物实验研究到临床应用,从外置式到内置式,从粗糙到精细的20多年的发展历程,直到1992年McCarthy等人才将此技术成功应用于治疗先天性颌面部发育不良的下颌骨畸形颌面骨牵引器可分为外置式牵引器及内置式牵引器。外置式牵引器是最先应用于颌面骨的牵引器,它的设计比较方便,制作简单,价格便宜,但会产生颜面皮肤瘢痕,并且容易损伤面神经分支,所以它的应用并不广泛。内置式牵引器虽然克服了外置牵引器的一些缺点,但也有一些缺陷首先,内置牵引器多数只能实现单方向牵引,不能满足颌面骨三维方向牵引的需求。其次,颌面骨具有特有的弧度及复杂的颌周组织附着,现在使用的牵引器容易造成牵引器折裂或骨延长方向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牵引器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颌面骨缺损修复的弧形牵引器,其具有多牵引方向和适应颌面骨弧度变化的特点。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应用于颌面骨缺损修复的弧形牵引器,包括一内部中空的承载管,承载管管壁上沿轴向排列有至少两个孔,一孔为通孔,其中插有牵引轴,牵引轴伸出承载管外的一端圆周上均匀分布有齿,齿与承载管上另外的孔相配合,用于牵引轴转动后与承载管的固定及确立传送盘的移动距离,从而能够控制传送盘的移动距离并约束传送盘的位置,承载管的一端连接一弧形导轨,导轨上依次套装有第一固定盘、传送盘和第二固定盘,第一固定盘和第二固定盘用于导轨两端与骨之间的固定,传送盘用于传送骨段,使之沿导轨运动,钢丝沿导轨设置,其两端分别与传送盘和牵引轴固定连接,起到传递力的作用。本专利技术的特点还在于,钢丝沿导轨的设置,采用导轨上开有凹槽,钢丝嵌入凹槽中。牵引轴伸入承载管腔内的部位开有通孔,钢丝穿过通孔与牵引轴固定。传送盘与导轨之间设置螺钉,用于限制传送盘绕导轨转动,使传送盘在一个平面上运动。第一固定盘、第二固定盘与导轨之间设置螺钉,用于限制固定盘绕导轨的转动和沿导轨的滑动。承载管与导轨螺纹连接。该牵引器可以实现传送骨段的弧线运动,从而实现带有弧度的骨的生成,同时该牵引器还能控制传送骨的移动距离及固定传送骨段的位置。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牵引器结构示意图;图2为承载管结构示意图;图3为牵引轴结构示意图;图4为导轨结构示意图;图5为传送盘结构示意图;图6为固定盘结构示意图。图中,1.螺帽,2.牵引轴,3.承载管,4.螺帽,5.第一固定盘,6.导轨,7.钢丝,8.传送盘,9.螺钉,10.螺钉,11.第二固定盘,12.齿,13.孔,14.通孔。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为本专利技术牵引器的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的牵引器包括一内部中空的承载管3,参见图2,承载管3管壁上沿轴向排列有三个孔13,中间的孔13为通孔,牵引轴2插入其中,另外两个孔13用于牵引轴2转动后齿12的插入,起到固定的作用,承载管3内部的一端有螺纹,用于与导轨6的连接。参见图3,牵引轴2伸出承载管3的一端圆周上均匀分布有三个齿12,与承载管3上的孔13相配合,牵引轴2伸出承载管3的另一端加工有螺纹,当插入承载管3后,用螺帽1固定,在承载管3腔内的牵引轴2上开有通孔14,让钢丝7穿过并固定在此处。导轨6与承载管3安装好后用螺帽4固定,导轨6为弧形,其上依次套装有第一固定盘5、传送盘8和第二固定盘11,图5、图6分别给出了传送盘8和固定盘5、11的一种结构形式,传送盘8为一底座上焊接有n形套管的组合件,底座的两边有可固定铆钉的孔,用于与传送骨固定,n形套管的侧壁上开有小孔,用于与导轨6之间安装螺钉9,以限制传送盘8绕导轨6转动,保证传送盘8在一个平面上运动;固定盘5、11为一底座上焊接有圆柱形套管的组合件,底座的两边有可固定铆钉的孔,用于将导轨6固定在缺损旁边的骨头上,圆柱形套管的顶部有一螺纹孔,用于与导轨6之间安装螺钉10,起到限制固定盘5、11绕导轨6转动和沿导轨6滑动。图4给出了导轨6的一种结构形式,导轨6上开有凹槽,钢丝7嵌入凹槽中,钢丝7的一端固定在传送盘8上,另一端穿过牵引轴2,的通孔14并与之固定。承载管3、牵引轴2、螺帽1、螺帽4设置在体外,导轨6、第一固定盘5、第二固定盘11、传送盘8装入体内。钢丝7采用高强度、高弹性模量及柔韧性好的材料,例如OCr18Ni9Ti。首先进行牵引器的装配。先将牵引轴2插入承载管3中间的孔1中,转动牵引轴2,使得其上的通孔14能在承载管3的非螺纹端被看到,将钢丝7穿过牵引轴2上的通孔14,把钢丝7的末段折成钩状,使得钢丝7末段能够挂在牵引轴2上,然后把螺帽4套在导轨6的螺纹端,再将钢丝7没有折弯的一端穿过导轨6的螺纹端的小孔,使得钢丝7能够处于导轨6的凹槽中,之后,就可通过螺纹把承载管3与导轨6连接在一起,暂时不用固定螺帽4,然后依次把第一固定盘5、传送盘8及第二固定盘11套装在导轨6上,把螺钉9装在传送盘8上,再将钢丝7穿过传送盘8侧壁的小孔并绕在传送盘8底面的一个小孔上,并把螺帽1装在牵引轴2上,最后先把传送盘8移到导轨的非螺纹端,用力压住传送盘8,再转动牵引轴2,让钢丝7缠住轴(并且能够压住钢丝末端的弯钩),直到钢丝绷紧时,可停止转动牵引轴2,旋紧螺帽1将牵引轴2固定。将牵引器放置在骨缺损处。装配好的牵引器消毒后就可进行手术,手术时,先显露出骨缺损部位,将得到的一段传送骨固定于传送盘8的底盘,然后调整第一固定盘5和第二固定盘11的位置,分别用四个钛钉把两个固定盘5、11固定在缺损旁边的骨头上,固定完后,将螺钉10装在固定盘5、11的顶部,确保固定盘5、11与导轨6之间无转动、滑动,最后进行缝合,缝合处在螺帽4与传送盘5之间,使得螺帽4、承载管3及牵引轴2露在体外。手术后的牵引操作。先松开螺帽1,将牵引轴2的一个齿12从承载管3的一个孔13中拔出,旋转60度(这样钢丝7一端移动距离为2πr/6,r为牵引轴2的半径),则传送盘8移动2πr/6,这时牵引轴2的另一个齿12刚好处于承载管3的另外一个孔13的位置,就可以把牵引轴2的齿2插入承载管3的孔13中,最后拧紧螺帽1以固定牵引轴2,防止牵引轴2发生水平运动,这样也避免了传送盘8在骨及肌肉的力的作用下发生移动,第二天,再旋转牵引轴2,通过钢丝7带动传送盘8移动,传送盘8带动传送骨沿导轨6移动,根据骨缺损的长度,进行同样的操作数天后就完成了弧形骨的初步生成。权利要求1.一种应用于颌面骨缺损修复的弧形牵引器,其特征是包括一内部中空的承载管(3),承载管(3)管壁上沿轴向排列有至少两个孔(13),一孔(13)为通孔,其中插有牵引轴(2),牵引轴(2)伸出承载管(3)外的一端圆周上均匀分布有齿(12),齿(12)与承载管(3)上另外的孔(13)相配合,用于牵引轴(2)转动后与承载管(3)的固定及确立传送盘(8)的移动距离,承载管(3)的一端连接一弧形导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颌面骨缺损修复的弧形牵引器,其特征是:包括一内部中空的承载管(3),承载管(3)管壁上沿轴向排列有至少两个孔(13),一孔(13)为通孔,其中插有牵引轴(2),牵引轴(2)伸出承载管(3)外的一端圆周上均匀分布有齿(12),齿(12)与承载管(3)上另外的孔(13)相配合,用于牵引轴(2)转动后与承载管(3)的固定及确立传送盘(8)的移动距离,承载管(3)的一端连接一弧形导轨(6),导轨(6)上依次套装有第一固定盘(5)、传送盘(8)和第二固定盘(11),钢丝(7)沿导轨(6)设置,其两端分别与传送盘(8)和牵引轴(2)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涤尘陈本兰四库卢秉恒周立斌吴仲赢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