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橡胶衬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48986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橡胶衬套,包括内管(1)、橡胶体(3)和外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2)的两端向内弯曲,在沿轴方向形成了对所述橡胶体(3)的限位与约束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限制了橡胶体的轴向位移,使橡胶体与内管、外管粘结面的相对位移大幅度减小,大幅度降低了粘结破坏的几率;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将橡胶体的受力方式由纯剪切装换为压缩+剪切,提高了产品轴向的承载能力,提高产品寿命。(*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橡胶衬套
技术介绍
汽车上的底盘产品多采用衬套形式,受力情况较复杂,需承受各个方向的动态和 静态载荷,受力方式有拉压、剪切、扭转、倾摆等。目前普遍采用的橡胶衬套为直筒型结构,在沿轴方向对橡胶体没有限位或约束, 橡胶体承受纯剪切力,而橡胶承受剪切载荷的能力较差,容易产生剪切方向的疲劳破坏和 粘结破坏,严重影响产品的疲劳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轴向承载能力 强、产品寿命高的橡胶衬套。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的橡胶衬套,包括内管、橡胶体和外管,所述外管的两 端向内弯曲,在沿轴方向形成了对所述橡胶体的限位与约束结构。通过收口工艺,将外管尺寸由原来Φ54. 4mm缩小为Φ53. 2mm,从而去除了内应力。通过整形折弯工艺,将外管两端折弯成R8. 7mm的圆角。减少零件剪切力的影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通过对产品结构的重新设计及折弯工艺 的应用,在产品的两端,将外管向内弯曲,在沿轴方向形成了对橡胶体的限位与约束结构, 使橡胶体的受力方式由纯剪切转变为以压缩为主,发挥了橡胶承压能力强的优点;2、本实 用新型结构限制了橡胶体的轴向位移,使橡胶体与内管、外管粘结面的相对位移大幅度减 小,大幅度降低了粘结破坏的几率;同时本技术结构将橡胶体的受力方式由纯剪切装 换为压缩+剪切,提高了产品轴向的承载能力,提高产品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橡胶衬套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产品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 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阅读了本技术之后,本领域技术 人员对本技术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实施例如图2所示,一种橡胶衬套,包括内管1、橡胶体3和外管2,所述外管2的 两端向内弯曲,在沿轴方向形成了对所述橡胶体3的限位与约束结构,所述外管2的外径为 53. 2mm,所述外管2的两端向内弯曲成半径为8. 7mm的圆角。3 本技术产品是将内管、外管和橡胶体直接硫化得到过渡产品(硫化件),再将 硫化件经过收口及折弯得到最终产品。权利要求1.一种橡胶衬套,包括内管(1)、橡胶体(3)和外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2)的 两端向内弯曲,在沿轴方向形成了对所述橡胶体(3)的限位与约束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橡胶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2)的外径为53.2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橡胶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2)的两端向内弯曲成半 径为8. 7mm的圆角。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橡胶衬套,包括内管(1)、橡胶体(3)和外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2)的两端向内弯曲,在沿轴方向形成了对所述橡胶体(3)的限位与约束结构。本技术结构限制了橡胶体的轴向位移,使橡胶体与内管、外管粘结面的相对位移大幅度减小,大幅度降低了粘结破坏的几率;同时本技术结构将橡胶体的受力方式由纯剪切装换为压缩+剪切,提高了产品轴向的承载能力,提高产品寿命。文档编号F16F1/38GK201786979SQ20102053938公开日2011年4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0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0日专利技术者孙红, 盛剑, 裘萱 申请人:安维斯(无锡)橡胶减震器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橡胶衬套,包括内管(1)、橡胶体(3)和外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2)的两端向内弯曲,在沿轴方向形成了对所述橡胶体(3)的限位与约束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剑孙红裘萱
申请(专利权)人:安维斯无锡橡胶减震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