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厚度肩袖修复系统和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5248455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部分厚度肩袖修复系统和方法。具体而言,公开了一种缝合锚,所述缝合锚具有细长的主体,所述主体具有远端、近端和外表面。轴向取向的芯从近端伸入主体中,且芯的近侧部分具有用于接合工具的多个毗邻表面。所述芯包括一个或多个轴向的缝合通道,所述缝合通道通向芯内部的缝合附连件。缝合线的长度从所述主体近端伸入至少一个缝合通道并延伸至所述缝合附连件。螺纹围绕与所述至少一个缝合通道相邻的所述主体外表面的一部分螺旋延伸。所述主体在所述芯和所述主体外表面之间具有壁厚度,且其中所述缝合通道包括其中所述壁厚度趋于零的所述区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进行部分厚度肩袖(rotator cuff)撕裂修复的系统和方法。肩膀的肩袖中PASTA(部分关节表面肌腱撕脱)损伤会特别难以修复。肩袖包括一 组环绕肩膀和肌腱的肌肉,所述肌腱将所述肌肉附连至肱头上。肌腱在其附连至肱头之处 有连接点(footprint),并且在PASTA损伤中,肌腱连接点的一部分变成与所述肱头分离。 此类损伤最常见于R上肌腱上。用于治疗的一种选择为使用针对全厚度撕裂的标准技术完 成撕裂和修复的过程。由此失去了对现有附连的保存,并且必须对整个肌腱进行再附连。另 一选择是产生穿过肌腱的切口,并置入贯穿肌腱的标准缝合锚。这就对肌腱造成了显著的 创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用于修复PASTA损伤的系统和方法,所述系统和方法与现有治疗选 择相比具有优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缝合锚含有细长的主体,所述主体具有远端、近端和外表 面。轴向取向的芯从近端伸入主体中,且芯的近侧部分具有用于接合工具的多个毗邻表面。 芯具有至少一个轴向取向的缝合通道。缝合附连件与所述芯相关联。螺纹围绕与至少一个 缝合通道相邻的主体外表面的一部分延伸。所述主体在所述芯和主体外表面之间具有壁厚 度,所述缝合通道包括其中壁厚度趋于零的区域。优选地,基本上沿所述芯的整个长度的壁厚度为零。优选地,所述毗邻表面形成了工具接纳凹陷,而且其中至少一个缝合通道包括所 述工具接纳凹陷第一侧的第一缝合通道和所述工具接纳凹陷第二侧的第二缝合通道。缝合 线的长度可向下穿过所述第一缝合通道至缝合附连件,然后从第二缝合通道退出。优选地, 所述工具接纳凹陷基本上从主体近端延伸至缝合附连件,并提供对工具的良好保持并降低 工具使用时锚主体上的应力。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螺纹的最大外径小于4mm,其中所述缝 合线具有2号(gauge #2)或更小的标号。优选地,所述螺纹的最大外径小于3. 5mm,更优选 地,最大外径为2. 8mm。优选地,所述缝合锚的抗拔力至少为25磅。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由生物可吸收聚合物形成,在可供选择的实施例中由 钛形成。优选地,所述缝合附连件包括置于所述芯内并允许缝合线穿过其中滑动的横向构 件。优选地,所述缝合锚还包括插入毗邻表面之间形成的工具接纳凹陷的驱动器,所 述驱动器包括与毗邻表面相接合的互补表面,并由此对缝合锚主体施加扭矩。优选地,所述 驱动器还包括至少一个缝合接纳槽,所述缝合接纳槽与互补表面相邻并与所述锚主体中的 至少一个缝合通道对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用于进行部分厚度肩袖修复。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透过所 述肩袖的肌腱插入最大直径为4. Omm的第一缝合锚并将其锚定入肱骨中;将第二缝合锚插入肱骨中;使第一长度的缝合线从所述第一缝合锚穿过肌腱并到达所述第二缝合锚,由此 将肌腱固定至肱骨。在所述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缝合锚由生物可吸收材料形成。优选地,在 插入后,所述第一缝合锚并不依附于肱骨表面。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使第二长度的缝合 线通过第一缝合锚并穿透肌腱的步骤。所述方法还可包括将第三缝合锚锚入肱骨中,并使 第二缝合线到达所述第三缝合锚。优选地,所述第一缝合锚的最大直径为3. 5mm,更优选地为2. 8mm。 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缝合锚的透视图;图2为装载于驱动器上的图1的缝合锚的侧正视图;图3为图1的缝合锚的俯视平面图;图4为肱骨和相关联的经受PASTA损伤的肩袖肌腱的侧正视图,其示出了插透肌 腱并到达用于放置缝合锚的所需位置的K线;图5为图4的肌腱的侧正视图,其示出了 K线上穿过肌腱的套管系统;图6为图5的套管系统的透视图;图7为图4的肌腱的侧正视图,其示出了装载于驱动器上的缝合锚,其经由套管系 统的外侧部分穿过肌腱;图8为图4的肌腱的侧正视图,其示出了植入肌腱下的肱骨的缝合锚以及从前套 管外的缝合锚通过的缝合线;图9为图4的肌腱的侧正视图,其示出了穿过肌腱某一位置的脊髓针以及经过所 述脊髓针并出离前套管的缝合回收器;图10为图4的肌腱的侧正视图,其示出了从所述缝合锚经过并在不同位置穿过肌 腱的缝合线;以及图11为图4的肌腱的侧正视图,其示出了打结在一起的缝合线,以将肌腱压至肱 骨上,从而实现对PASTA损伤的修复。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缝合锚10。该缝合锚包括具有尖远侧顶端14和近端16 的细长主体12。轴向通路18从近端16延伸进入主体12中。通路18沿着其侧面20开口。 线22环绕着主体12。缝合桥M在其远侧部分沈横向地跨过通路18。现同时转向图2和图3,嵌入体28装入通路18中。缝合线30的长度绕经缝合桥 24并接收于嵌入体观上的纵向槽32内。如图3最佳所见,近端16处的通路18的截面形 状基本上为六边形34,其中在其相对拐角上具有一对缝合通道36。缝合通道36通向缝合 桥M的任一侧。嵌入体观具有互补的形状,以装入六边形34内,且其槽32与缝合锚10 上的缝合通道36对齐。使如图所示的缝合锚10(具有贯穿主体12以使通路18只对线22开放的缝合通 道36)的截面最小化,以使其对将穿过的软组织的创伤最小,同时仍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以使驱动器28驱动其进入骨内。在骨内可能需要附加固定强度的情况下,缝合锚10的截面可以增大,在这种情况下,缝合通道36进而不一定需要横向地贯穿主体12。所述锚10可 以由任何合适的生物相容性材料形成,例如不锈钢、钛、钴铬合金、PEEK(聚芳基醚酮)、其 它生物相容性聚合物、高分子-陶瓷复合材料、生物可吸收聚合物等。图4至图10示出了使用图1的缝合锚10修复PASTA损伤的工序。如图4可见, 以经由皮肤的方式或以关节镜方式,将克氏线(K线)38在第一位置39插透肩袖的肌腱40, 到达所需锚部位42,该锚部位位于其附连点44下并设置于相关联的肱骨头46上。K线38 可以穿入所述部位42,或者仅设置在部位42处。为了便于操纵K线38,优选地,K线38的 外表面是有纹理的,且可被设置有可拆除的近侧柄部(未示出)。肱骨头46上的该部位42 为将植入缝合锚10 (见图1)的位置。如图5可见,套管系统48经过K线38并穿过肌腱40到达部位42处。图6更为 详细地示出了套管48。其包括具有尖远侧顶端52、近侧柄部M和贯穿其中的内腔56的内 套管50。内套管50装于外套管58内,所述外套管58具有远端60、近侧柄部62和贯穿其 中的内腔64。内套管50的远侧顶端52稍微地伸出外套管58的远端60之外,而且远端60 呈锥形,使得与穿过肌腱40的芯不同,远侧顶端52产生小洞而且远侧顶端52和远端60的 锥度使套管系统48可以推开组织并产生穿过肌腱40的且具有最小伤害的最小洞。先将套 管插透狭长切口并插入组织中。套管系统48使组织轻轻地扩张,以将对组织的创伤降低到 最低。外套管58具有提供贯穿深度的视觉指示的线条66,还具有帮助进行锚插入和估算进 入骨中的合适深度的可视窗口 68。为了防止插入过程中内套管50相对外套管58滑动,优 选地提供帮助保持它们在一起的措施。图示的是互锁的凸块70和槽72,但是也可使用其它 选项,如摩擦件、螺线、磁体等。如图7可见,在准备插入锚10时除去K线38和内套管50,并使外套管58保持在 锚部位42处。将缝合锚10预装载于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缝合锚,包括:细长主体,其具有远端、近端和外表面;轴向取向的芯,其从所述近端进入所述主体;所述芯的近侧部分,其具有用于接合工具的多个毗邻表面;所述芯包括至少一个轴向取向的缝合通道;缝合附连件,所述缝合附连件与所述芯相关联;螺纹,其围绕与所述至少一个缝合通道相邻的所述主体的外表面的一部分;以及所述主体在所述芯和所述主体的外表面之间具有壁厚度,所述缝合通道包括所述壁厚度趋于零的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K迪马特奥GR惠特克MZ森根
申请(专利权)人:德普伊米特克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