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带机皮带接头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48293 阅读:2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带机皮带接头的连接结构,在管皮带(9)的接头位置、管带外卷边(13)一侧,设接头保护区(15),接头保护区(15)为三角形,三角形的一边为管带外卷边(13),另一边为各个开口线的靠近管带外卷边(13)的端点构成的直线,这两个边的交点即尾线(8)的一个端点,一层开口线(5)靠近管带外卷边(13)的端点到管带外卷边(13)相距一段距离。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粘接完毕的管皮带最终在外边缘的受力边,仅剩下一个口,减少了开口的磨损、撕裂和起翘,大大延长了管皮带接口的使用寿命,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和运行费用,避免影响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工业生产的物料输送设备的
,涉及管式皮带输送机的技术,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带机皮带接头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各行各业的土地占用受到限制,尤其处于城市边缘的冶 金行业,或是大型重组的老行业,都存在场地使用异常紧张的现象。它们或者将料场剥离, 进行远距离输送;或者就地避开复杂的路况,进行转弯升降输送。在这种情况下,普通皮 带机通常无法实现物料输送,即使在能输送的情况下,建设皮带通廊和转运站,投资往往较 大。因此在工业生产的物料输送中,出现了管式皮带输送机技术。如图4所示,管式皮 带输送机也简称管带机。管带机建设投资小,维护方便,可以有效的避免扬尘,并且能节约 占地面积,是复杂状况和远距离输送的一种有效途径。但是在管带机的使用过程中,由于管皮带的成型条件,造成管带机胶接接口及皮 带边缘处磨损及起边现象特别严重。如图3所示的平皮带胶接传统胶接方法,按照皮带的厚度,经过三层或四层的逐 级剥离,并逐级形成一层开口线5、二层开口线6、三层开口线7以及尾线8;—层开口线5以 内为保留区域4,即不剥离的区域。开口线呈30°角。这种胶接方法,最终造成皮带两侧边 缘有过长的损伤边。当然这种损伤对于平皮带而言,没有太大的影响。如本说明书附图中的图1和图 2所示,平皮带输送机运动部分由平皮带1、输送辊2构成,平皮带1的两侧为皮带侧边3。 在平皮带运转时,皮带侧边3基本上无磨损。因为皮带两侧的皮带侧边3除了侧挡棍,没有 其他的受力、磨损点,在平皮带运转时,这两个侧边无磨损,完全可以满足生产需要,无需改 进。但对于管式机而言,一般情况下,管式输送机要么是远距离输送,要么是路况非常 复杂,高度较高或转弯半径很小,管皮带9周边布满了托辊10、压辊11、侧挡棍12,对管皮带 9的磨损非常严重。如图5所示,管皮带9的侧边包裹,管带外卷边13将管带内卷边14包 裹在内,管皮带9在运行时,管带外卷边13处的磨损严重,易开边。如高位煤仓的上料方式采用管带机输送,管带机水平165米,提升高度47. 97米, 管径300,倾角27°,设计正常输送量为250吨/小时。由于提升高度过高、角度较大等原 因,目前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1、皮带在雨雪天气不能使用;2、上料量达不到250吨的设计要求;3、皮带经常跑偏、机头和机尾皮带开翻以及皮带憋胀管,每次处理都需要8 12 小时;4、皮带磨损受伤严重,特别是皮带胶接两边磨损严重,受摩擦和挤压,胶接头两边经常开裂,维修基本上每周1 2次维护,无法保证正常工作,造成巨额的铁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管带机皮带接头的连接结构,其目的是克服管 皮带接头处侧边容易损伤的缺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管带机皮带接头的连接结构,所述的管带机皮带为管皮带,所述 的管皮带的两侧边分别为管带外卷边和管带内卷边,所述的管皮带接头处为多层逐级剥离 然后胶接,并形成多层倾斜的开口线,从尾线至一层开口线的方向为管皮带运转方向,在所 述的管皮带的接头位置、所述的管带外卷边一侧,设接头保护区,所述的接头保护区为三角 形,所述的三角形的一边为所述的管带外卷边,另一边为各个开口线的靠近所述的管带外 卷边的端点构成的直线,这两个边的交点即所述的尾线的一个端点,所述的一层开口线靠 近所述的管带外卷边的端点到所述的管带外卷边相距一段距离。所述的管皮带相连接处的两个接头上相应的开口线之间在皮带的平面方向上设 有缝隙,并缝隙中填充填料带,所述的填料带的材料为粘接材料。所述的缝隙的宽度为3 6mm。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粘接完毕的管皮带最终在外边缘的受力边,仅剩下 一个口,减少了开口的磨损、撕裂和起翘,大大延长了管皮带接口的使用寿命,最大程度地 降低成本和运行费用,避免影响生产。附图说明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图1为
技术介绍
部分所述的一种平皮带输送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
技术介绍
部分所述的另一种平皮带输送机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
技术介绍
部分所述的平皮带胶接方法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
技术介绍
部分所述的管式皮带输送机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的管皮带的横截面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采用的管皮带的胶接方法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平皮带,2、输送辊,3、皮带侧边,4、保留区域,5、一层开口线,6、二层开口线,7、 三层开口线,8、层线,9、管皮带,10、托辊,11、压辊,12、侧挡辊,13、管带外卷边,14、管带内 卷边,15、接头保护区。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 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制造工艺 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思、 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如图6所表达的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为一种管带机皮带接头的连接结构,所述的管带机皮带为管皮带9,所述的管皮带9的两侧边分别为管带外卷边13和管带内卷边14,所述 的管皮带9接头处为多层逐级剥离然后胶接,并形成多层倾斜的开口线,从尾线8至一层开 口线5的方向为管皮带9运转方向。为了解决在本说明书
技术介绍
部分所述的目前公知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克服其缺 陷,实现克服管皮带接头处侧边容易损伤的缺陷的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方法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管带机皮带接头的连接结构,在所述的管皮带9的接头位置、所 述的管带外卷边13 —侧,设接头保护区15,所述的接头保护区15为三角形,所述的三角形 的一边为所述的管带外卷边13,另一边为各个开口线的靠近所述的管带外卷边13的端点 构成的直线,这两个边的交点即所述的尾线8的一个端点,所述的一层开口线5靠近所述的 管带外卷边13的端点到所述的管带外卷边13相距一段距离。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优化管带输送机的管皮带胶接技术,能延长管皮带使用寿命,最 大程度地降低成本,避免影响生产,克服传统方法的使用周期短、频繁修补、皮带接头频繁 翘头的弊端。如图6所示,其具体方法是采用保留边缘做法,尽可能减少磨损受力边的破损。为 此,皮带胶接方法经过改进,顺着皮带运转方向,预留一三角区域,作为满足保护边缘的保 护边,按照图示办法,确定各条开口线,进行胶接皮带。依据图示办法,确定一层开口线,然 后进行剥离皮带,以此类推,直至尾线8。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管皮带9相连接处的两个接头上相应的开口线之间在皮带的平面 方向上设有缝隙,并缝隙中填充填料带,所述的填料带的材料为粘接材料。以上所述的缝隙的宽度为3 6mm。在皮带对接时,对口缝隙之间留6mm以下的间隙,交接时以填料带填充,使接口之 间通过填料带融化的粘接液充分粘接。之后按平皮带正常操作方法进行,直到粘接完成。经 过这样处理后,粘接完毕的皮带最终在管带外边缘的受力边,仅剩下一个口。减少了开口的 磨损和撕裂,大大提升了皮带接口的使用寿命,节约成本和运行费用。上述的管带机胶接技术,从胶接方法及接头处理进行优化改良。达到了延长管式 皮带使用寿命的目的,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避免影响生产,使原来粘接完毕后形成的磨损 线,经过改造使用本专利技术后,最终在管皮带外边缘的受力边,仅剩下一个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带机皮带接头的连接结构,所述的管带机皮带为管皮带(9),所述的管皮带(9)的两侧边分别为管带外卷边(13)和管带内卷边(14),所述的管皮带(9)接头处为多层逐级剥离然后胶接,并形成多层倾斜的开口线,从尾线(8)至一层开口线(5)的方向为管皮带(9)运转方向,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管皮带(9)的接头位置、所述的管带外卷边(13)一侧,设接头保护区(15),所述的接头保护区(15)为三角形,所述的三角形的一边为所述的管带外卷边(13),另一边为各个开口线的靠近所述的管带外卷边(13)的端点构成的直线,这两个边的交点即所述的尾线(8)的一个端点,所述的一层开口线(5)靠近所述的管带外卷边(13)的端点到所述的管带外卷边(13)相距一段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明王春海陈福海高峰董小平乔灵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新兴铸管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