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45024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具有上、下两排端子收容槽的绝缘本体、组装于绝缘本体内的上、下两排导电端子、组装于绝缘本体后端的承接块及组装于绝缘本体与承接块外的金属遮蔽壳体,所述上、下两排导电端子中的每一导电端子的后端设有一焊接部,所述承接块上设有若干横向排列的容置槽,所述上、下排导电端子中的每一导电端子的焊接部相互间隔且位于同一平面,所述导电端子的焊接部均收容于所述容置槽内。由于导电端子的焊接部设置于同一平面,这样线缆与端子之间通过一次焊接即可完成二者之间的电性连接,因此节约了焊接时间。(*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组件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实现与线缆快速焊接的电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中国技术专利公告第CN 2896615Y号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请参考该专利的 附图及图中标号,该电连接器100包括端子套座40、组装于端子套座40的第一排端子组20 及第二排端子组30及组装于端子套座40后端并将第一排端子组20及第二排端子组30分 隔开来的分隔座体50,其中第一排端子组20内的端子21的焊接部及第二排端子组30内的 端子31的焊接部分别置于分隔座体50的上、下表面。由于端子21、31的焊接部位于上、下 两个平面上,当电连接器100与线缆焊接时,需要先将线缆内的一部分导体与第一排端子 组20内的端子21的焊接部焊接,然后再将线缆内的一部分导体与第二排端子组30内的端 子31的焊接部焊接。由此可以看出端子21、31与线缆之间的连接需要通过二次焊接才能 完成。这样无疑增加了焊接步骤及时间,影响了电连接器组件与线缆之间的快速焊接。是以,需要一种改进的电连接器组件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与线缆快速连接的电连接器组件。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具 有上、下两排端子收容槽的绝缘本体、组装于绝缘本体内的上、下两排导电端子、组装于绝 缘本体后端的承接块及组装于绝缘本体与承接块外的金属遮蔽壳体,所述上、下两排导电 端子中的每一导电端子的后端设有一焊接部,所述承接块上设有若干横向排列的容置槽, 所述上排导电端子中的每一导电端子的焊接部与下排导电端子中的每一导电端子的焊接 部相互间隔且位于同一平面,所述导电端子的焊接部均收容于所述容置槽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电连接器组 件内上、下两排导电端子的焊接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这样导电端子与线缆内的导体就可 以通过一次焊接就完成二者之间的电性连接从而实现了导电端子与线缆间快速焊接的目 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合图。图2是图1所示的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视图。图3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图4是图3所示的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视图。图5是图3所示的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的部分立体组合图。图6是图5所示的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的另一角度的部分立体组合图。图7是图1内沿A-A线的剖视图。图8是图1内沿B-B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3所示,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100是一种可与线缆(未图示) 连接的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2、收容于绝缘本体2内的若干导电端子3、组装于绝 缘本体2后端的承接块4及组装于绝缘本体2及承接块4外的金属遮蔽壳体5。该电连接 器组件100内导电端子3的后端可分别与线缆(未图示)内的对应的导体焊接。请参阅图2至图4,绝缘本体2包括具有前端面211及后端面212的主体部21、由 主体部21后端面212向后延伸而成的支撑部22及从主体部21后端面212向后延伸并位 于支撑部22两侧的一对扣持部23。绝缘本体2主体部21内设有由其前端面211向后凹陷 而成的收容腔213,收容腔213的上、下内表面上还设有上、下两排端子收容槽24,该等端子 收容槽24与收容腔213相互连通,以使导电端子3的前端伸入收容腔213内。端子收容槽 24向后延伸至绝缘本体2的后端面212以使导电端子3的后端延伸出绝缘本体2主体部21 的后端面212。绝缘本体2包括一主体部21后端上表面的左右两侧设有一对挡止部214。 绝缘本体2支撑部22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若干横向排列的槽道221,该等槽道221分别与 主体部21内的端子收容槽24在前后方向上一一对齐,每一槽道221均具有一定的深度,槽 道221用以导引导电端子3的前端进入端子收容槽内24。每一扣持部23的上表面设有用 于卡扣承接块4勾部231。请参阅图2及图4至图8,若干导电端子3分成上端子组31及下端子组32且分 别卡持定位于绝缘本体1的上、下两排端子收容槽24内。导电端子3包括位于其前端的弹 性对接部301、从弹性对接部301后端向后延伸并与绝缘本体1端子收容槽24相互固持的 卡持部302、位于导电端子3后端的焊接部303及连接卡持部302及焊接部303的连接部 304。导电端子3弹性对接部301的前端呈弯曲状。上端子组31中的导电端子3的连接部 304包括一水平部3041及自水平部3041末端向下延伸的竖直部3042,其中至少一导电端 子3连接部304的水平部3041相对卡持部302在横向方向向外弯折。下端子组32中的导 电端子3的连接部304包括一水平部3041及自水平部3041末端向上延伸的竖直部3042。 其中上、下端子组31、32中的至少一导电端子3连接部304的水平部3041相对卡持部302 在横向方向向外弯折。上、下端子组31、32内的每一导电端子3的焊接部303相互间隔且 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请参阅图2、图4及图7至图8,承接块4包括一基部41及自基部41后端面的下 侧向后延伸的延伸部42。承接块4基部41上设有一用于收容绝缘本体2支撑部22的凹陷 腔43,该凹陷腔43自承接块4基部41的前端面向后凹陷而成。凹陷腔43由顶壁431、底 壁432及一对侧壁433围设而成,一对用于收容绝缘本体2卡持部23的缺口 434分别形成 于一对侧壁433上,顶壁431的上表面上还设有一卡持块435。基部41的后表面上设有若 干向前延伸并与凹陷腔43连通的通孔411。延伸部42的上表面设有若干横向排列且与基 部41上的通孔411前后对齐的容置槽421,该等容置槽421用于收容导电端子3的焊接部 303。请参阅图1至图4及图7,金属遮蔽壳体5包括一底板51、由底板51前端形成的一四周封闭的匣穴52及由底板51两侧向上竖直延伸而成并与匣穴52两侧相连的两侧壁53。匣穴52可用于收容绝缘本体2的主体部21,一扣持片54自匣穴52后端延伸而成,扣 持片54上设有一卡孔541,该卡孔541可与承接块4基部41上的卡持块435干涉配合。请参阅图1至图8所示,组装电连接器组件100时,首先将若干导电端子3分成上 端子组31及下端子组32,并将上述导电端子3组装于绝缘本体2。组装完成后,上端子组 31内的导电端子3对接部301及卡持部302收容于绝缘本体2的上端子收容槽24内,下 端子组32内的导电端子3对接部301及卡持部302收容于绝缘本体2的下端子收容槽24 内,其中导电端子3对接部301的一部分延伸入绝缘本体2的收容腔213内。导电端子3 连接部304及焊接部303延伸出绝缘本体2主体部21的后端面212,其中连接部304的水 平部3041位于绝缘本体2的支撑部22的两侧且被绝缘本体2的支撑部22所支撑,连接部 304的竖直部3042位于支撑部22的后侧且平行于支撑部22的后端面,导电端子3焊接部 303位于绝缘本体2支撑部22的后方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其次将承接块4组装于绝缘本体2的后方,绝缘本体2支撑部22收容于承接块4 的凹陷腔43内,绝缘本体2的扣持部23收容于承接块4两侧的缺口 434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具有上、下两排端子收容槽的绝缘本体、组装于绝缘本体内的上、下两排导电端子、组装于绝缘本体后端的承接块及组装于绝缘本体与承接块外的金属遮蔽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两排导电端子中的每一导电端子的后端设有一焊接部,所述承接块上设有若干横向排列的容置槽,所述上排导电端子中的每一导电端子的焊接部与下排导电端子中的每一导电端子的焊接部相互间隔且位于同一平面,所述导电端子的焊接部均收容于所述容置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聘胜祁锋军陈钧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