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屏用的LED支架单元、LED支架及LED支架单元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233347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屏用的LED支架单元,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其中,第一基板中间设有一中空的反光杯;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下表面接合,该第二基板相对两侧设置有电极。该第一基板的宽度大于该第二基板上两电极之间的宽度与两侧电极的厚度之和。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由于第一基板的宽度大于该第二基板上两侧电极之间的宽度与两侧电极的厚度之和,在焊接时锡膏将不会裸露在该LED支架单元外,即锡膏将不额外占据安装空间,从而提高显示屏的分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LED支架制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显示屏用的LED支架单元、LED支 架以及LED支架单元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光源具有高效率、长寿命、不含Hg等 有害物质的优点,并以其亮度高、工作电压低、功耗小、易于集成、驱动简单以及耐冲击且 性能稳定的优势,被誉为“第四代光源”。LED的应用非常广泛,其中,大型户内外显示屏 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LED应用产品。常用于显示屏的LED器件包括直插式LED器件和 PLCC (plasticleaded chip carrier)型顶部发光 LED 器件。直插式LED器件是将LED芯片封装在一个杯型环氧树脂框罩内,其正负极引脚分 别伸出框罩与外部电路板电连接。直插式LED器件具有较好的防水、抗紫外线能力以及良 好的散热效果,尤其适合户外显示屏。但是,直插式LED器件也存在着诸多缺陷,具体如下 首先在制造直插式LED器件的封装成型步骤中,由于带有LED芯片的杯型支架插入模具的 深度难以控制,容易出现各批次产品间的LED芯片与封装透镜的距离不一致,严重影响产 品发光亮度和发射角度的一致性;其次,在制造户外显示屏时,由于直插式LED器件带有正 负极引脚,需要采用手工操作将其放置在显示屏的线路板上并通过波峰焊焊接,之后还需 要裁剪线路板背部多余的引脚,因此工艺程序繁琐,生产效率较低;再者,对于直插式LED 器件来说,过炉时需要有足够精确的工艺技术保证LED垂直于PCB板并控制各LED器件具 有一致的高度,否则任何偏差都会影响已经设置好的LED亮度的一致性,出现亮度不均勻 的“马赛克”色块;此外,由于直插式LED器件体积较大,不利于缩短显示屏的像素间距,从 而限制了户外显示屏分辨率的提高。直插式LED器件的上述缺陷严重限制了户外显示屏的 质量和产量的进一步提高。PLCC型顶部发光LED器件是表面贴装型LED器件的典型器件,其具有发光亮度和 发射角度一致性好、体积小、兼容回流焊安装的优点,且能够克服上述直插式LED制造的显 示屏存在的安装工艺复杂,容易出现“马赛克”色块以及分辨率低的缺陷。请参阅图1,其是 现有技术中PLCC型顶部发光LED器件支架单元结构,其包括层叠设置第一基板12和第二 基板14。第一基板12中间设置有一中空的反光杯121。第二基板14上表面两侧分别设置 电极层142,该电极层142沿着该第二基板14的侧边延伸覆盖至该第二基板14的下表面, 形成正负电极。由于第一基板12和第二基板的宽度14相同,电极层142覆盖在第二基板 14的侧边时外露,当通过锡膏15将第二基板14的正负电极焊接在线路板上时,锡膏15将 不可避免的附着在第二基板14的侧边的电极层142上,附着的锡膏15通常会占据约Imm 的宽度,因此当将多个PLCC型顶部发光LED器件组成显示屏时,相邻两个LED器件之间的 间距至少为2mm。且由于附着锡膏15的宽度不确定,因此相邻两个LED器件的间距也具有 不确定性。因此,现有技术的PLCC型顶部发光LED器件支架单元结构不利于相邻LED器件的排放以及其间距的缩小,并限制了显示屏的分辨率的提高。此外,LED芯片设置在反光杯 121内的第二基板14上,散热效果较差,发光亮度较小,无法在户外环境中提供对比度明显 的清晰图像。因此,PLCC型顶部发光LED器件在户外显示屏中的应用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提高显示屏分辨率的 显示屏用的LED支架单元及LED支架。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LED支架单元的制造方法。—种显示屏用的LED支架单元,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其中,第一基板中间设 有一中空的反光杯;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下表面接合,该第二基板相对两侧设置有电极。该 第一基板的宽度大于该第二基板上两电极之间的宽度与两侧电极的厚度之和。一种显示屏用的LED支架,其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第一基板上设有m行Xn 列的反光杯;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下表面接合。该第二基板上设置n+1列的通槽或者设置 有n+1列和至少m行的隔离孔,该通槽或隔离孔位于对应反光杯的两侧;该第二基板位于通 槽或隔离孔边缘设置有电极,将该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沿通槽或者隔离孔切割后,形成权 利要求1所述的LED支架单元。一种显示屏用的LED支架单元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l 制造第一基板,具体包括子步骤Si. 1 通过钻孔或者冲切工艺,在绝缘基板上形成m行Xn列的反射杯;S2 制造第二基板,具体包括子步骤S2. 1 在绝缘基板上形成n+1列的通槽或者形成n+1列隔离孔,该通槽或隔离孔位 于对应反光杯的两侧;S2. 2 通过腐蚀工艺、机械加工、激光加工或者印刷打印工艺,在绝缘基板的上表 面下表面分别形成第一电极层和第三电极层,然后通过金属化处理在通槽或者隔离孔内壁 上形成与第一电极层和第三电极层连接的第二电极层,从而形成电极;S3 将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通过粘合胶粘合连接;S4 将LED支架沿通槽或者隔离孔切割形成单个独立的LED支架单元。相对于现有技术,由于本专利技术的LED支架单元第一基板的宽度大于该第二基板上 两电极之间的宽度与两侧电极的厚度之和,在焊接时锡膏将不会裸露在该LED支架单元 外,即锡膏将不额外占据安装空间,从而可以将各LED支架单元紧凑排列,以缩小LED器件 之间的间距,进一步提高显示屏的分辨率。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LED支架设置了通槽或者隔离孔,保证切割形成上述 的LED支架单元的第一基板的宽度大于该第二基板上两电极之间的宽度与两侧电极的厚 度之和,以达到提高显示屏的分辨率的有益效果。为了能更清晰的理解本专利技术,以下将结合附图说明阐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PLCC型顶部发光LED器件支架单元结构示意图。图2A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LED支架单元2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B是图2A所示的第二基板M的俯视图。图2C是图2A所示的第二基板M的仰视图。图2D是图2A所示的LED支架单元20通过锡膏将第二基板14的正负电极242焊 接在线路板上的示意图。图3A是图2A所示的LED支架单元20对应的LED支架200俯视图。图;3B是图3A所示的LED支架200的第一基板220的俯视图。图3C是图3A所示的LED支架200的第二基板MO的俯视图。图3D是图3A所示的LED支架200的第二基板MO的仰视图。图4是使用实施例1的LED支架单元20制造的LED器件。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LED支架单元3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LED支架单元4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A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的LED支架单元的第二基板M的俯视图。图7B是图7A所示的第二基板M的仰视图。图7C是图7A所示的第二基板M的左视图。图8A是图7A所示的支架单元对应的LED支架的第二基板MO的俯视图。图8B是图8A所示第二基板MO的仰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5的LED支架单元的第二基板64的仰视图。图10是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5的LED支架单元对应的LED支架中的第二基板640的 仰视图。图IlA是对实施例1中LED支架200对应第二基板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的俯视图。图IlB是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屏用的LED支架单元,包括--第一基板,其中间设有一中空的反光杯;--第二基板,其与第一基板下表面接合,该第二基板相对两侧设置有电极;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基板的宽度大于该第二基板上两电极之间的宽度与两侧电极的厚度之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彬海孙百荣李伟平李程梁丽芳夏勋力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国星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市荣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