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头,包括固定座、连接杆及至少二弹性件。连接杆一端与固定座活动相连。接头还包括定位板。定位板固定连接于连接杆。至少二弹性件设于固定座与定位板之间且位于连接杆两侧或环绕在连接杆的周围。接头的连接杆可相对固定座进行灵活地摆动,且能从摆动位置快速,准确地复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接头,尤其涉及一种可摆动的接头。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的发展,自动化设备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生产领域中,比如能够进行抓取和移动的机械手,其可以按照设定的运动轨迹运动,并与打磨装置配合实现工件的打磨抛光。现有机械手的主动元件与从动元件之间的连接大多采用刚性的固定连接。然而,当工件需打磨的表面形貌较为复杂时,往往需要与打磨设备相连的从动元件相对主动元件具有摆动及复位功能,现有的连接装置一般较难满足上述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可实现灵活摆动,快速复位的接头。一种接头,包括固定座、连接杆及至少二弹性件。连接杆一端与固定座活动相连。接头还包括定位板。定位板固定连接于连接杆。至少二弹性件设于固定座与定位板之间且位于连接杆两侧或环绕在连接杆的周围。当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接头的连接杆从初始位置开始朝四周灵活摆动时,由于至少二弹性件位于连接杆两侧或环绕在连接杆的周围,因此其可对连接杆施加较为均衡的回复力,从而保证连接杆从摆动位置快速,准确地回复至初始位置。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接头的组装图。图2是图1所示接头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图1沿III-III线的剖面图。图4是图1沿IV-IV线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接头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接头100包括一个固定座10、一个连接杆30、四个弹性件50及一个定位板60。连接杆30与固定座10活动连接并可相对固定座10朝四周灵活摆动。定位板60套设于连接杆30,四个弹性件50设于定位板60及固定座10之间。请同时参阅图2,固定座10大致为方形块,其中部开设有方形容纳腔11。固定座10沿图示X轴的两相对侧壁上还各开设有一个与容纳腔11相通的轴孔13。接头100还包括两个第一轴承15、两个轴承套筒17和两个第一旋转轴19。第一轴承15包括外圈151及与外圈151相连的内圈153。外圈151可置于轴孔13内并与轴孔13相对固定。本实施例中,第一轴承15为滚珠轴承。第一轴承15也可用滚子或滚-->针轴承替代。轴承套筒17包括圆柱状卡合部171及与其相邻的容纳部173。卡合部171的直径可与第一轴承15的内圈153的孔径相当或略大,因此卡合部171可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卡合于内圈153。第一旋转轴19大致为长杆状,其沿图示X轴方向延伸。第一旋转轴19包括头部191及与其相邻的螺纹部193。头部191可容纳于轴承套筒17的容纳部173内。螺纹部193可依次穿过轴承套筒17、第一轴承15及轴孔113而进入容纳腔111内。接头100还包括可收容于容纳腔11内的摆动件20。摆动件20大致为一方块,其沿图示Y轴方向的厚度要小于容纳腔11沿Y轴方向的宽度。摆动件20中部开设有容纳连接杆30的方形容置腔21。摆动件20沿X轴方向的两相对侧壁上各开设有一个螺纹孔23(见图3)。螺纹孔23可与第一旋转轴15的螺纹部153相配合。摆动件20的侧壁上位于螺纹孔23的外缘还垂直延伸形成一圆环状支撑部25。支撑部25与摆动件20的侧壁共同形成一个用以容纳轴承套筒17的卡合部171的容置槽251。摆动件20沿图示Y轴方向的两相对侧壁上各开设有一个与容置腔21相通的轴孔27。请一并参阅图4,接头100还包括两个第二轴承22、一个第二旋转轴24及两个卡簧26。第二轴承22与第一轴承15规格相同,其包括外圈221及内圈223。外圈221可置于轴孔27内并与轴孔27相对固定。第二旋转轴24大致为长条形圆杆,其沿图示Y轴方向延伸。第二旋转轴24的直径与第二轴承22的内圈223的孔径相当或略大,因此两个第二轴承22的内圈223可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卡合于第二旋转轴24的两端。第二旋转轴24的两端还分别开设有一个卡槽241。两个卡簧26可分别进入两个卡槽241,以防止第二轴承22从第二旋转轴24上脱离。连接杆30大致为长杆状,其包括主体31、枢接部33及螺纹部35。枢接部33和螺纹部35分别位于主体31的两端。枢接部33大致为方块状,其沿图示X轴方向的厚度小于摆动件20的容置腔21沿图示X轴方向的宽度。枢接部33上还开设有供第二旋转轴24穿过的轴孔331。轴孔331的直径与第二旋转轴24相当或略小,因此第二旋转轴24可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与枢接部33固定相连。连接杆30还具有轴线37。接头100还包括一个盖板40。盖板40大致为正方形板,其中部开设有供连接杆30的主体31穿过的圆形通孔41。通孔41的直径比主体31的直径大,以允许主体31在通孔41内晃动。可以理解,通孔41的形状也可为方形或三角形等,只需满足通孔41的面积大于主体31的截面积即可。通孔41具有轴线411。盖板40上还设有相对通孔41的轴线411对称分布的四个固定件43。本实施例中,固定件43为螺钉,四个固定件43位于邻近盖板40的四个角的位置。固定件43具有圆筒状的头部431。盖板40可通过该四个固定件43螺合于固定座10上。四个弹性件50可分别套设在四个固定件43的头部431上。本实施例中,弹性件50为弹簧。定位板60的形状大致与盖板40相似,其中部开设有供连接杆30的螺纹部35穿过的圆形通孔61。通孔61的直径与螺纹部35的直径大致相等。定位板60靠近盖板40的一侧对应四个弹性件50的位置还设有四个导柱63。四个弹性件50可分别套设在四个导柱63上。接头100还包括一个螺母70。螺母70可与连接杆30的螺纹部35相螺合,以使-->定位板60与连接杆30固定。组装时,首先连接杆30的枢接部33进入摆动件20的容置腔21。第二旋转轴24依次穿过摆动件20的轴孔27和枢接部33的轴孔331后,两个第二轴承22分别套设在第二旋转轴24的两端且分别置于两个轴孔27内。两个卡簧26分别进入第二旋转轴24两端的卡槽241,以防止第二轴承22与第二旋转轴24脱离。由于枢接部33的厚度小于容置腔21的宽度,因此枢接部33可在容置腔21内绕第二旋转轴24的轴线进行一定角度的旋转,从而使得连接杆30的螺纹部35可在X-Z平面内摆动。摆动件20进入固定座10的容纳腔11,且使摆动件20的容置槽251与固定座10的轴孔13对齐。第一轴承15进入轴孔13并与之固定。轴承套筒17的卡合部171穿过第一轴承15的内圈153并进入容置槽251内。第一旋转轴19的螺纹部193穿过轴承套筒17,并螺合于摆动件20的螺纹孔23内,由此将轴承套筒17与摆动件20固定。而第一旋转轴19的头部191此时收容于轴承套筒17的容纳部173内。此时第一旋转轴19的轴线与第二旋转轴24的轴线垂直相交。由于摆动件20的厚度小于容纳腔11的宽度,因此摆动件20可在容纳腔11内绕第一旋转轴19的轴线进行一定角度的旋转,从而使得连接杆30的螺纹部35可在Y-Z平面内摆动。盖板40通过四个螺钉43固定至固定座10,且使连接杆30的螺纹部35穿过盖板40的通孔41。在初始位置时,通孔41的轴线411与连接杆30的轴线37保持重合。四个弹性件50分别套设于四个螺钉43的头部431上并环绕在连接杆30的周围。定位板60放置在四个弹性件50上,且使四个导柱63分别穿设于四个弹性件50内。螺母70与连接杆30的螺纹部35相螺合,由此使定位板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接头,包括固定座、连接杆及弹性件,该连接杆一端与该固定座活动相连,其特征在于:该接头还包括定位板,该定位板固定连接于该连接杆,该弹性件的数量至少为二,该至少二弹性件设于该固定座与该定位板之间且位于该连接杆两侧或环绕在该连接杆的周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头,包括固定座、连接杆及弹性件,该连接杆一端与该固定座活动相连,其特征在于:该接头还包括定位板,该定位板固定连接于该连接杆,该弹性件的数量至少为二,该至少二弹性件设于该固定座与该定位板之间且位于该连接杆两侧或环绕在该连接杆的周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头,其特征在于:该接头还包括与固定座固定相连的盖板,该盖板上开设有供该连接杆穿过的通孔,该通孔的面积大于该连接杆的截面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头,其特征在于:该盖板上相对该通孔的轴线对称设有至少二固定件,每一弹性件固定在该固定件上,该盖板通过该至少二固定件固定于固定座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头,其特征在于:该定位板靠近该盖板的一侧还设有对应于该至少二弹性件的至少二导柱,每一弹性件固定在该导柱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头,其特征在于:该定位板上开设有供该连接杆穿过的通孔,该连接杆末端具有螺纹部,该接头还包括一个螺母,该螺母与该连接杆的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尚轩,张成,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