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淑女专利>正文

水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38803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01 02:34
一种水管,包含一个可挠的内管件及一个可挠的套管件。该内管件包括一个界定出一个水流通道的内管壁,该内管壁包括两个位于该水流通道的相反侧的基部,该内管壁可在一个所述基部叠靠的叠合状态及一个所述基部向外凸出的撑立状态之间转换。该套管件包围该内管件而用于限制该内管壁在该撑立状态时该内管件的口径。前述创新设计可压扁该水管而方便收折、卷绕,并可缩小该水管的整体材积而方便使用与收纳。该套管件包围该内管件的结构,可限制该内管件的口径以避免过度膨胀而破裂,且前述结构的制造工序较为简便,从而还可降低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水管,包含一个可挠的内管件及一个可挠的套管件。该内管件包括一个界定出一个水流通道的内管壁,该内管壁包括两个位于该水流通道的相反侧的基部,该内管壁可在一个所述基部叠靠的叠合状态及一个所述基部向外凸出的撑立状态之间转换。该套管件包围该内管件而用于限制该内管壁在该撑立状态时该内管件的口径。前述创新设计可压扁该水管而方便收折、卷绕,并可缩小该水管的整体材积而方便使用与收纳。该套管件包围该内管件的结构,可限制该内管件的口径以避免过度膨胀而破裂,且前述结构的制造工序较为简便,从而还可降低制造成本。【专利说明】水管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管,特别是涉及一种其一端安装于一个出水头上而可将该出水头所流出的水液输送至其另一端流出的水管。
技术介绍
一般水管的一端安装于一个出水头上,并可将该出水头所流出的水液输送至该水管的另一端流出,从而让使用者的用水范围不会仅限缩于该出水头周边的区域,进而扩大可活动范围,提升使用便利性。不过前述水管的管壁的强度通常不高,往往无法承受太高的水压,因而无法应用于需要喷射出较高水压的场合。 为了克服前述问题,有业者提供了一种强度较高的强化水管,其主要是将树脂包覆网状的强化纤维并经由热压处理制得。通过网状的强化纤维增加该强化水管的管壁的强度,从而可应用在需要承受高水压的场合。不过,前述强化水管的重量也较重而不方便使用,此外,其制造方法繁琐复杂,造成制造成本较高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不论是一般水管或是强化水管,由于其具有预定的厚度及形状,纵算不输水使用,前述一般水管或是强化水管仍呈截面圆形的中空管状,整体材积也很大,欲收纳时只能盘卷成具有一定直径的圆圈状,并无法缩减体积,所以非常占用存放空间,在搬运及携带上也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材积较小且易于搬运及收纳的水管。 本技术水管包含一个可挠的内管件,该内管件包括一个沿着一个轴线长向延伸且围绕界定出一个水流通道的内管壁。该内管壁包括两个位于该水流通道的相反侧的基部,该内管壁可相对该水流通道在一个所述基部彼此相向朝该轴线邻近且相互叠靠的叠合状态,以及一个所述基部彼此相对远离该轴线向外凸出的撑立状态之间转换。该水管还包含一个用于限制该内管壁在该撑立状态时该内管件的口径的可挠的套管件,该套管件沿着该轴线长向延伸且包围在该内管件的外围。该套管件与该内管件共同界定出一个缓冲空间,该缓冲空间不连通该水流通道。 本技术所述水管,该内管壁还具有一个围绕界定出该水流通道的内表面;该内管件还包括一个设置于该内表面上而朝该水流通道凸出的顶撑单元,在该内管壁位于该叠合状态时该顶撑单元顶撑于所述基部之间而使所述基部相间隔不接触。 本技术所述水管,该顶撑单元具有至少一个沿该轴线长向延伸的顶撑壁。 本技术所述水管,该顶撑单元具有数个顶撑壁,所述顶撑壁彼此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基部上。 本技术所述水管,该内管壁还具有两个分别沿该轴线长向延伸且连接于所述基部之间的连接部。 本技术所述水管,该内管壁的剖面呈椭圆形,所述基部位于前述椭圆形的一个长轴的相反侧,所述连接部位于前述椭圆形的一个短轴的相反侧。 本技术所述水管,该套管件包括一个包围在该内管件的外围的围绕壁,该围绕壁具有两个沿该轴线长向延伸的侧边;该套管件还包括两个设置于所述侧边且彼此结合在一起的车缝壁。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内管件的内管壁可在该撑立状态与该叠合状态之间转换的创新设计,使该水管可被压扁而方便收折、卷绕,确实可缩小该水管的整体材积而方便使用与收纳。另一方面,当该内管件因灌有水液而膨胀时,该套管件可限制该内管件的口径,以避免该内管件过度膨胀而破裂。前述将该套管件包围于该内管件的外围的制法较为简单方便,制造工序精简,从而还可降低制造成本。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水管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个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2是该实施例的一个组合剖视图,图中该实施例的一个内管件的一个内管壁位于一个撑立状态; 图3是一个使用状态示意图,图中该实施例被压扁而使该内管壁位于一个叠合状态,并可供收折或卷绕; 图4是一个使用状态示意图,图中该内管壁位于该撑立状态,主要显示该内管件因填充水液而膨胀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参阅图1、图2、图3,本技术水管的一个实施例包含一个内管件I,以及一个套管件2。 该内管件I是以不透水且可挠的材料制成,例如塑胶、橡胶及布等材料。该内管件I包括一个沿着一个轴线7长向延伸且围绕界定出一个水流通道10的内管壁11,以及一个设置于该内管壁11上而朝该水流通道10凸出的顶撑单元12。 该内管壁11包括两个分别沿该轴线7长向延伸且位于该水流通道10的相反侧的基部111,以及两个分别沿该轴线7长向延伸且连接于所述基部111之间的连接部112。 在本实施例中,该内管壁11未受外力作用时,如图2所示地,该内管壁11的剖面大致呈椭圆形,所述基部111位于前述椭圆形的一个长轴81的相反侧,所述连接部112位于前述椭圆形的一个短轴82的相反侧。 该内管壁11可相对该水流通道10在一个如图3所示的叠合状态,以及一个如图2所示的撑立状态之间转换。该内管壁11在该叠合状态时,所述基部111彼此相向朝该轴线7邻近且相互叠靠;该内管壁11在该撑立状态时,所述基部111彼此相对远离该轴线7向外凸出。 该内管壁11还具有一个围绕界定出该水流通道10的内表面113,以及一个与该内表面113相反的外表面114。而该顶撑单元12设置于该内表面113上而朝该水流通道10凸出。该顶撑单元12具有数个沿该轴线7长向延伸且彼此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基部111上的顶撑壁121。在该内管壁11位于如图3所示的该叠合状态时,该顶撑单元12的顶撑壁121顶撑于所述基部111之间,进而使所述基部111相间隔不接触,使所述基部111是间隔地叠靠。 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该内管件I的具体材料为橡胶而具有弹性,因此本实施例的内管壁11可相对该轴线7膨胀。不过在实施上,只要该内管件I具有可挠性而使该内管壁11可在该叠合状态及该撑立状态之间转换,就可以达成本技术改良的目的。 该套管件2的强度大于该内管件1,并且由可挠的材料制成,例如塑胶、橡胶及布等材料。该套管件2沿着该轴线7长向延伸且包围在该内管件I的外表面114的外围,该套管件2主要用于限制该内管壁11在该撑立状态时该内管件I的口径,从而限制该内管壁11最大的扩张量。 该套管件2包括一个包围在该内管件I的外围的围绕壁21,该围绕壁21与该内管件I共同界定出一个缓冲空间20。该缓冲空间20不连通该水流通道10,该围绕壁21具有两个沿该轴线7长向延伸的侧边211。该套管件2还包括两个设置于所述侧边211且彼此结合在一起的车缝壁22。 在制造上,先将该套管件2的围绕壁21包围于该内管件I的外围,接着再车缝该套管件2的车缝壁22以使其结合在一起,就可以制得本实施例的水管。不过在实施上,该套管件2也可直接先成形为管状体后,再套设于该内管件I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管,包含一个可挠的内管件,该内管件包括一个沿着一个轴线长向延伸且围绕界定出一个水流通道的内管壁;其特征在于:该内管壁包括两个位于该水流通道的相反侧的基部,该内管壁可相对该水流通道在一个所述基部彼此相向朝该轴线邻近且相互叠靠的叠合状态,以及一个所述基部彼此相对远离该轴线向外凸出的撑立状态之间转换;而该水管还包含一个用于限制该内管壁在该撑立状态时该内管件的口径的可挠的套管件,该套管件沿着该轴线长向延伸且包围在该内管件的外围;该套管件与该内管件共同界定出一个缓冲空间,该缓冲空间不连通该水流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淑女吴英烜
申请(专利权)人:李淑女吴英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