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调节充电方式的移动终端及充电芯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93089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调节充电方式的移动终端及充电芯片,移动终端包括充电输入端口、充电芯片和电池;充电芯片内设置有过压保护单元、输入电压检测及输出电流设置单元、输出电流控制单元和充电控制单元;充电输入端口通过所述过压保护单元与输出电流控制单元连接,输出电流控制单元与充电芯片的输出端口连接;充电输入端口通过输入电压检测及输出电流设置单元与输出电流控制单元连接;输出电流控制单元通过充电控制单元与电池连接;电池通过一开关管连接充电芯片的输出端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充电器电源电压与充电电流的检测,实时设置充电器输出的充电电流,不需要增加硬件端口和软件控制就能识别充电器并能调节移动终端的充电模式。(*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调节充电方式的移动终端及充电芯片
本技术涉及移动终端的充电
,具体涉及一种自动调节充电方式的 移动终端及充电芯片。
技术介绍
移动终端的充电器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5V小于500mA的电流充电器或者 采用计算机USB (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数据线,供手机类小电流、小 容量电池设备充电使用;第二类、5V大于500mA的电流充电器,用于给智能手机, MID (Mobile Internet Devices,移动互联网设备),上网本类大电流、大容量电池设备充电使用。目前,在对移动终端的充电电路进行设计时,经常会遇到一些这样的问题 一、需增加一个过压保护芯片(手机类产品国家有要求);二、当电池电压较低时,虽然 移动终端插入了充电器,但仍需等待一段时间,待电池电压升高时才能正常使用;三、 虽然移动终端插入充电器后,系统能正常使用,但不能解决计算机USB充电和充电器充 电的充电电流大小及充电模式设置的问题。请参阅图1,其为现有技术的一种充电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的设计电路原理图。如图所示,这类充电IC在小电流充电和大电流充电时,有两个不同的输入 口,并且在充电IC外部需增加一个过压保护IC。其缺点是整个充电电路的成本较高,并 且当电池电压较低时系统不能工作,必需等电池电压升高时系统才能正常工作。请参阅图2,其为现有技术的另一种充电IC的设计电路原理图。如图所示,这 类充电IC使用了路径管理的方法,在充电IC内部增加了过压保护的功能,虽然解决了电 池电压低时系统不能工作的问题,但是该充电IC使用一个输入口,在充电时该充电IC无 法识别是插入了大功率充电器还是插入了计算机USB接口类小功率充电器,需要系统做 出判断后用芯片的IO 口(充电芯片的输入输出端口)对ENl (使能输入引脚)和EN2这 两个弓I脚进行设置才能正常充电。因而现有移动终端的充电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调节充电方式 的移动终端,能智能识别插入移动终端的充电器并能自动调节移动终端的充电方式。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调节充电方式的移动终端,其包括充电输入端口、充电芯片和电池, 其中,所述充电芯片内设置有过压保护单元、输入电压检测及输出电流设置单元、输出 电流控制单元和充电控制单元;所述充电输入端口通过所述过压保护单元与所述输出电 流控制单元连接,所述输出电流控制单元与所述充电芯片的输出端口连接;所述充电输 入端口通过所述输入电压检测及输出电流设置单元与所述输出电流控制单元连接;所述输出电流控制单元通过所述充电控制单元与电池连接;所述电池通过一开关管连接所述 充电芯片的输出端口。所述的自动调节充电方式的移动终端,其中,还包括电源输出端口,所述充电 输入端口通过所述过压保护单元与所述电源输出端口连接。所述的自动调节充电方式的移动终端,其中,还包括用于设置最大输出电流的 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输出电流控制单元,另一端接地。所述的自动调节充电方式的移动终端,其中,还包括用于设置最大充电电流的 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充电控制单元,另一端接地。所述的自动调节充电方式的移动终端,其中,在所述充电控制单元和电池之间 设置有用于检测电池温度的温度检测电阻。所述的自动调节充电方式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开关管为场效应管。所述的自动调节充电方式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充电输入端口为充电器输入 端口或者USB电源输入端口。本技术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自动调节移动终端充电方式的充电 芯片,其中,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充电输入端口、充电芯片和电池;所述充电芯片内设置 有过压保护单元、输入电压检测及输出电流设置单元、输出电流控制单元和充电控制单 元;所述充电输入端口通过所述过压保护单元与所述输出电流控制单元连接,所述输出 电流控制单元与所述充电芯片的输出端口连接;所述充电输入端口通过所述输入电压检 测及输出电流设置单元与所述输出电流控制单元连接;所述输出电流控制单元通过所述 充电控制单元与电池连接;所述电池通过一开关管连接所述充电芯片的输出端口。所述的用于自动调节移动终端充电方式的充电芯片,其中,所述移动终端还包 括电源输出端口,所述充电输入端口通过所述过压保护单元与所述电源输出端口连接。所述的用于自动调节移动终端充电方式的充电芯片,其中,所述充电输入端口 为充电器输入端口或者USB电源输入端口。本技术提供的自动调节充电方式的移动终端及充电芯片,由于采用了在充 电芯片内设置一过压保护单元、输入电压检测及输出电流设置单元、输出电流控制单元 和充电控制单元,通过对充电器电源电压与充电电流的检测,实时设置充电器输出的充 电电流,不需要增加硬件端口和软件控制就能识别充电器并能调节移动终端的充电模 式,并且本实用的移动终端省去了一个过压保护IC,节约了产品的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一种充电IC的设计电路原理图;图2为现有技术的另一种充电IC的设计电路原理图;图3为本技术自动调节充电方式的移动终端的电路原理图;图4为本技术移动终端的充电控制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调节充电方式的移动终端及充电芯片,针对现有不 同种类的充电芯片的缺陷进行优化改进,通过对充电器电源电压与充电电流的检测,不4需增加硬件端口和软件控制,就能智能识别插入移动终端的充电器并能自动调节充电器 输出的充电电流的大小。当充电器插入时,移动终端首先按较小等级的电流数值(譬如,450mA)供给 系统使用,若系统用电较少时,多余电量给电池充电,同时检测输入电源电压值是否变 化,若电压低于门限电压(譬如,4.5V),则说明该移动终端插入了 USB数据线充电或是 使用了能提供较小充电电流的充电器,此时不管充电电流是否达到设定值不再增加充电 电流。若输入电源电压值变化很小,且高于4.5V,则继续增加供给系统的电流并同时检 测输入电源电压是否高于4.5V,直到达到所设定的充电电流。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 实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 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的移动终端为手机、MID、上网本或智能手机的一种或多种,请参 阅图3,所述的移动终端包括充电输入端口 110、充电芯片120和电池Bat。所述的充电 芯片120设置在移动终端的主板上,用于设置充电器输出的充电电流及其充电模式。所 述移动终端通过在所述充电输入端口 110处插入充电器或者USB数据线给电池Bat充电。其中,所述的充电芯片120内设置有过压保护单元121、输入电压检测及输出电 流设置单元122、输出电流控制单元123和充电控制单元124。所述过压保护单元121用于当充电器输入的电压较高时,对移动终端进行过压 保护。所述输入电压检测及输出电流设置单元122用于实时检测充电器输入的电压,并 根据该电压设置充电电流。所述输出电流控制单元123用于根据输入电压检测及输出电流设置单元122设置 的充电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调节充电方式的移动终端,其包括充电输入端口、充电芯片和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芯片内设置有过压保护单元、输入电压检测及输出电流设置单元、输出电流控制单元和充电控制单元;  所述充电输入端口通过所述过压保护单元与所述输出电流控制单元连接,所述输出电流控制单元与所述充电芯片的输出端口连接;  所述充电输入端口通过所述输入电压检测及输出电流设置单元与所述输出电流控制单元连接;所述输出电流控制单元通过所述充电控制单元与电池连接;  所述电池通过一开关管连接所述充电芯片的输出端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调节充电方式的移动终端,其包括充电输入端口、充电芯片和电池,其 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芯片内设置有过压保护单元、输入电压检测及输出电流设置单元、 输出电流控制单元和充电控制单元;所述充电输入端口通过所述过压保护单元与所述输出电流控制单元连接,所述输出 电流控制单元与所述充电芯片的输出端口连接;所述充电输入端口通过所述输入电压检测及输出电流设置单元与所述输出电流控制 单元连接;所述输出电流控制单元通过所述充电控制单元与电池连接;所述电池通过一开关管连接所述充电芯片的输出端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节充电方式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源输 出端口,所述充电输入端口通过所述过压保护单元与所述电源输出端口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节充电方式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设 置最大输出电流的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输出电流控制单元,另一端 接地。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自动调节充电方式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 包括用于设置最大充电电流的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充电控制单元, 另一端接地。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节充电方式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充电控 制单元和电池之间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立新
申请(专利权)人: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