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79523 阅读:2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抓斗,包括:上部框架,下部框架,多个爪,和多个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框架设有:多个连接部,分别与所述多个油缸的一端连接;主供油路和主排油路,分别具有与来自车身的油压源连接的主供油口和主排油口;副供油路,与所述主供油路连通,针对所述多个油缸的每一个各设置一个;副排油路,与所述主排油路连通,针对所述多个油缸的每一个各设置一个;以及油缸口,设置在所述副供油路和副排油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抓斗
技术介绍
抓斗被广泛用于物料搬运、旧建筑物的解体等。现有技术中,爪斗如图1所示,具 有作为安装到车身上的安装部的托架110,与托架110连接的框架102,转动自如地连接在 框架102的下部的多个爪101,以及一端与框架102的上部连接、另一端与爪101连接、进行 爪101的张开/关闭动作的多个油缸103。现有技术中,抓斗如图2所示,在框架102的下部的中心设有分油器200,在分油 器200的上面设有一个主供油口 202和多个油缸口 204,主供油口 202与主供油软管201连 接,来自油压源(未图示)的油经主供油软管201进入该主供油口 202,油缸口 204与油缸 软管203连接,分油器中的油从油缸口 204经油缸软管203进入油缸。分油器200的下面 设有一个主排油口 206,该主排油口 206与主排油软管205连接,分油器中的油从该主排油 口 206经主排油软管205进入油压源。在三爪的抓斗中,有8根软管(油缸软管6根,主供 油软管1根,主排油软管1根),在四爪的抓斗中,有10根软管(油缸软管8根,主供油软管 1根,主排油软管1根),在安装软管时,需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旋转式抓斗,包括:上部框架,其具备作为安装到车身上的安装部的托架;下部框架,其设置在所述上部框架的下部;多个爪,转动自如地与所述下部框架连接;和多个油缸,一端与所述上部框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爪连接,进行所述爪的张开/关闭动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框架设有:多个连接部,分别与所述多个油缸的一端连接;主供油路和主排油路,分别具有与来自车身的油压源连接的主供油口和主排油口;副供油路,与所述主供油路连通,针对所述多个油缸的每一个各设置一个;副排油路,与所述主排油路连通,针对所述多个油缸的每一个各设置一个;以及油缸口,设置在所述副供油路和副排油路,所述油缸口与所述油缸分别通过软管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旋转式抓斗,包括上部框架,其具备作为安装到车身上的安装部的托架;下部框架,其设置在所述上部框架的下部;多个爪,转动自如地与所述下部框架连接;和多个油缸,一端与所述上部框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爪连接,进行所述爪的张开/关闭 动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框架设有多个连接部,分别与所述多个油缸的一端连接;主供油路和主排 油路,分别具有与来自车身的油压源连接的主供油口和主排油口 ;副供油路,与所述主供油 路连通,针对所述多个油缸的每一个各设置一个;副排油路,与所述主排油路连通,针对所 述多个油缸的每一个各设置一个;以及油缸口,设置在所述副供油路和副排油路,所述油缸口与所述油缸分别通过软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抓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框架由圆柱状的实心材料构成, 所述主供油路、主排油路、以及副供油路和副排油路由设置在实心材料中的通孔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抓斗,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供油路和主排油路中分别形成 有供油室和排油室,所述供油室和排油室分别与所述副供油路和副排油路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抓斗,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室和排油室在所述上部框架中 在上下方向错开形成两层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口隆幸王传华吴英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