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78175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盖体部及组装于盖体部的锁扣装置,所述盖体部包括一对侧壁、一对分离设置且沿两侧壁设置的收容槽,所述锁扣装置包括一对分别收容于两收容槽的弹片,每一弹片包括收容于对应收容槽且沿对应侧壁延伸的基部,基部的下部设有一缺口,所述基部靠近缺口前端处向外延伸出卡钩部、靠近缺口后端处向内延伸与相应基部形成夹角且抵持于收容槽另一内壁的弹性臂,一按压部自基部向后延伸出盖体部之外,每个基部的前端设有一钩部钩住所述盖体部。(*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组件
本技术有关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尤指用于高速信号传输的电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小型可插拔连接器(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万兆以太网接口小型可插拔连 接器(X-SFP)及四通道小型可插拔连接器(QSFP)均为用于光纤传输或讯号传输的电连接 器组件。这些电连接器组件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体积较小。电连接器组件的体积越小,其与 设备面板结合占据的空间越小。较小的电连接器组件能够允许同一设备面板上连接更多数量 的电连接器组件以支持额外的信息通道。然而,使用者很难操作小型可插拔连接器。当其中一个电连接器组件出现故障,需将其从设备面板上拔出而更换新的电连接器组件 时,操作较为困难,若直接拉拔线缆,则可能会对电连接器组件造成损害。为克服前述电连接器组件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许多可行的方法已经被提出。例如美国 专利公告第6851867, 6749448, 6884097, 6908323, 7052306, 6824416, 7090523号等均给 出了解决前述问题的一些方法。前述方法的原理大致相同,即电连接器组件包括一对滑动臂 ,滑动臂前端可与对接连接器的相应部位形成卡扣, 一驱动元件,其可绕电连接器组件某一 支点转动,从而驱动滑动臂沿直线向后运动,从而使滑动臂前端与对接连接器解除卡扣。前 述公告专利中所述的方法能够成功的解决该问题,然而会出现另一问题,即面板上剩余的空 间不足以供使用者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具有改进的锁扣结构以方便电连 接器组件与对接连接器的对接与脱离。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盖体部及组装于盖体部的锁扣装置,所述盖体部包括一对侧壁、 一对分离设置且沿两侧壁设置的收容 槽,所述锁扣装置包括一对分别收容于两收容槽的弹片,每一弹片包括收容于对应收容槽且 沿对应侧壁延伸的基部,基部的下部设有一缺口,所述基部靠近缺口前端处向外延伸出卡钩 部、靠近缺口后端处向内延伸与相应基部形成夹角且抵持于收容槽另一内壁的弹性臂, 一按 压部自基部向后延伸出盖体部之外,每个基部的前端设有一钩部钩住所述盖体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具有如下功效具有改进的锁扣结构以方便与对接连接器对接及脱离。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合图。 图2至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组件上盖打开的部分组装图。 图3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图3所示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电连接器100包括盖体部1及组装于盖体部1且具有弹 性回复力的锁扣装置2。盖体部1由矩形的上盖11及下盖12相互组装而成,上盖ll、下盖12均由金属材料铸造成 型,且它们共同形成可收容电路板及线缆(未图示)的收容空间IO,收容空间10具有可供电 路板向前突伸出去的前开口 (未标示)及可供线缆向后延伸出去的后开口 (未标示)。下盖 12包括第二基板121,自第二基板121向上延伸一对第二侧壁122及一对相互逐渐靠拢的第二 肋条123,第二侧壁122与第二肋条123共同形成一对三角形的收容槽124,且收容槽124与长 槽1231于肋条前端相通,第二基板121前端的下表面设有长槽1211,第二侧壁122与第二肋条 123通过一对固持柱128相连接,每个固持柱128上设有贯穿第二基板121的固持孔1281,每个 第二侧壁122内表面设有长槽1221,第二侧壁122的外表面设有与长槽1211连通的L形导引槽 1224,第二肋条123侧面的上部设有一对长槽1231。第二基板121后端设有可收容线缆(未图 示)的凹槽125,下盖12后端设有一对矩形挡板126,第二肋条123与挡板126通过一对固持柱 127相连,固持柱127上设有固持孔1271。上盖ll具有第一基板l 11 ,第一基板l 11向下延伸出一对向外侧凸伸长条l 121的第一侧壁 112、两对中心处设有通孔1131的弧形槽113及与下盖12的第二肋条123相对应的一对第一肋 条115,上盖11与下盖12相互组装时,第一侧壁112的长条1121与第二侧壁122的长槽1221相 卡扣,上盖11的弧形槽113与下盖12的固持柱127、 128相扣合,且通孔1131分别与固持孔 1271、 1281相对应,第一肋条115与第二肋条123的长槽1231相扣合,上盖11还设有凸块114 与设于下盖12的凹陷部1222相卡扣形成一对狭槽13,可以通过螺栓或螺钉穿过通孔1131及固 持孔1271、 1281来固持上盖11与下盖12。锁扣装置2包括一对由金属材料冲压成型的弹片,每个弹片包括收容于收容槽124中且沿 第二侧壁122延伸的基部21,基部21的下部设有一缺口 (未标示),基部21自该缺口靠前处 向外侧弯折延伸可与对接连接器相卡持的位于水平面上的卡钩部22、自缺口靠后处向内延伸与基部21形成夹角且抵持于第二肋条123的弹性臂24,按压部23自基部21向后延伸出盖体部 l之外,基部21前端还设有一钩部25,钩部25自收容槽124伸入长槽1231恰好钩住第二肋条 123的前端,卡钩部22为楔形金属片,按压部23为弯折的金属片,且两按压部23分别位于两 挡板126的外侧,挡板126可限制按压部23的活动范围,卡钩部22自上盖11的凸块114与下盖 12的凹陷部1222卡扣形成的狭槽13突伸出盖体部1之外,通过这样的设计,当本技术电 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位于下盖12外表面的长槽1211及L形导引槽1224可与对接连 接器相应的凸块等相卡扣,同时通过挤压锁扣装置2的按压部23令基部21形变带动卡钩部212 收回盖体部l,当电连接器100完全插入对接连接器时,松开按压部23,弹性臂24带动基部21 恢复原位,卡钩部22突伸出盖体部1与对接连接器相应的卡口槽等相卡扣,如此可保证两个 连接器的电性连接及脱离的方便。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锁扣装置2组装于上盖11而非下盖12,在这 里不一一赘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盖体部及组装于盖体部的锁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部包括一对侧壁、一对分离设置且沿两侧壁设置的收容槽,所述锁扣装置包括一对分别收容于两收容槽的弹片,每一弹片包括收容于对应收容槽且沿对应侧壁延伸的基部,基部的下部设有一缺口,所述基部靠近缺口前端处向外延伸出卡钩部、靠近缺口后端处向内延伸与相应基部形成夹角且抵持于收容槽另一内壁的弹性臂,一按压部自基部向后延伸出盖体部之外,每个基部的前端设有一钩部钩住所述盖体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盖体部及组装于盖体部的锁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部包括一对侧壁、一对分离设置且沿两侧壁设置的收容槽,所述锁扣装置包括一对分别收容于两收容槽的弹片,每一弹片包括收容于对应收容槽且沿对应侧壁延伸的基部,基部的下部设有一缺口,所述基部靠近缺口前端处向外延伸出卡钩部、靠近缺口后端处向内延伸与相应基部形成夹角且抵持于收容槽另一内壁的弹性臂,一按压部自基部向后延伸出盖体部之外,每个基部的前端设有一钩部钩住所述盖体部。2.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部包括 由金属材料制成的上盖及下盖,所述两个收容槽由设于下盖的两侧壁及两肋条形成,所述收 容槽的形状为三角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抵持 于所述肋条。4.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冬生刘苏峰赖金德徐斌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