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对接连接器及其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69964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连接器、对接连接器及其组件,该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电连接器及与第一电连接器相配接的第二电连接器,第一电连接器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侧壁,第二电连接器具有收容于第一侧壁内侧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第二侧壁中的一个设有至少一个垂直于第一方向凸伸的凸部,另一个设有具有收容该凸部的凹部,可防止侧壁变形,从而有利于实现可靠的电性接触。(*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对接连接器及其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对接连接器及其组件,尤其涉及用以连接于电路板上的 电连接器、对接连接器及其组件。
技术介绍
请参阅美国专利技术专利第6,824,400号,其公开了一种现有电连接器组件,该组件包括有 相配接的插头及插座,其中插座及插头均包括有绝缘本体及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数个端子, 所述绝缘本体具有收容插头的对接空间;插头具有收容于该对接空间内的侧壁及抵压于插座 上的挡壁,该挡壁可防止灰尘等杂质进入电连接器组件。上述插头的侧壁是插入插座的收容空间内以实现对接,然而,当插头插座之间尺寸出现 较大的偏差时,插头插座的端子可能由于该偏差而接触不良,另外,由于插座绝缘本体设有 数个槽道以供插座端子插入并固持,当端子数目较多而使绝缘本体的长度过大时,插座绝缘 本体在端子周围位置的强度可能降低,尤其在插头插座相配合时,插座绝缘本体易受力而变 形,从而不利于插头插座端子之间的稳定接触。因此,确有必要对现有电连接器加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可靠电性接触的电连接器、对接 连接器及其组件。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电连接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连接器,其用于与 一对接连接器相配接,该电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及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数个端子,绝缘本体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侧壁,端子沿第一方向排列设置,且侧壁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具有厚度;所述绝缘本体的侧壁具有垂直于第一方向凸伸的至少一个凸部,该凸 部收容于对接连接器的凹部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电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电连接器侧壁上的凸部 收容于对接连接器的凹部内,可防止侧壁变形,有利于实现可靠的电性接触。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对接连接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对接连接器,其用 于与一电连接器相配接,该对接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及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数个端子 ,绝缘本体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侧壁,端子沿第一方向排列,且侧壁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具有厚度;所述绝缘本体的侧壁具有凹部,该凹部收容电连接器的凸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对接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侧壁的凹部收容电连接器的凸部,可防止电连接器变形,从而有利于实现可靠的电性接触。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连接器组件, 其包括第一电连接器及与第一电连接器相配接的第二电连接器,第一电连接器具有沿第一 方向延伸的第一侧壁,第二电连接器具有收容于第一侧壁内侧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第二 侧壁中的一个设有至少一个垂直于第一方向凸伸的凸部,另 一个设有具有收容该凸部的凹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一侧壁的凹部收容 另一连接器的凸部,可防止凸部所在的侧壁变形,从而有利于实现可靠的电性接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的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中对接连接器的立体图,同时展示了对接连接器的端子 被分离的情形。图3为图l所示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沿A-A线的剖切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相配合的剖切示意图。图5为图l所示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沿B-B线的剖切示意图,并展示了该电连接器组 件相配合的情形。图6为图1所示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中电连接器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l所示,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电连接器100及与该第一电连接器相 配接的第二电连接器200,第一电连接器100包括有第一绝缘本体10及固持于第一绝缘本体 10上的数个第一端子20。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0具有沿X方向(即指第一方向)延伸的一对第一侧壁ll、连接第一 侧壁两端的第一端壁12,第一侧壁11在垂直于X方向的Y方向(即指第二方向)上具有厚度, 且第一侧壁及第一端壁围成收容空间IOI,第一绝缘本体10设有向收容空间101内凸伸的舌板 部102。第一侧壁11具有收容第一端子20的数个凹槽110,数个第一端子20沿垂直于X、 Y方向 的Z方向(即指第三方向)的反向插入第一绝缘本体IO,且沿X方向排列于该第一侧壁11上并 具有固持于凹槽内的H形的固持部21、自固持部一端向收容空间101弯折延伸的弹性臂 22及自固持部另一端向第一绝缘本体10外延伸的焊接部23,该弹性臂22与舌板部102相面对请参阅图2所示,所述第二电连接器200包括有第二绝缘本体30及固持于第二绝缘本体上 的第二端子40,第二绝缘本体30具有围成框形的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侧壁31及连接该第二 侧壁两端的第二端壁32。第二侧壁31具有收容第二端子40的数个收容槽310,该第二端子为 刚性端子且具有固持于第二侧壁上的固持部41、自该固持部一端延伸的接触部42及自另一端 延伸出第二绝缘本体外的焊接部43。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第二侧壁31可收容于第一电连接器的收容空间101内,同时第一 电连接器的舌板部102又收容于第二连接器内;第一、第二端子通过各自的接触部221、 42电 性接触,以实现两电连接器之间的信号传输。请再结合图1及图2所示,第二侧壁31具有沿第二方向凸伸并抵压于第一侧壁11上的挡壁 311,以遮蔽灰尘等杂质;第一侧壁ll具有垂直于X方向凸伸的数个凸部lll,挡壁311具有收 容凸部的凹部312,且凹部是抵接于该凸部在第二方向上的外侧。当第一端子20的数目较多 而使第一侧壁的X方向上的长度较大时,第一侧壁的强度可能较弱,所述凸部与凹部相配合 可防止第一绝缘本体于Y方向上翘曲变形,从而防止第一、第二端子之间接触不良及第一侧 壁因多次插拔使用而破裂,提高产品使用寿命。凸部lll的顶端形成相互独立的柱体,且周 侧均可与凹部的内侧相抵接,从而可同时防止两电连接器变形,以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每一对 相接触端子的稳定接触;本实施方式中,凸部111沿Z方向凸伸出而成,并与第二电连接器的 凹部内侧相抵靠,如图4及图5所示,该凸部111与凹部312相配合还可防止两电连接器100、 200配合后在X、 Y两方向产生过大的偏移,有利于两电连接器的端子之间稳定接触。凸部 111是位于相邻的端子20之间,尤其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两个相邻的第一端子之间均有凸部lll ,可保证每一对相接触的第一、第二端子的稳定接触。请参阅图6所示,该图展示了第一电连接器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第一电连接器100'包括 有第一绝缘本体10'及固持于该第一绝缘本体上的第一端子20',其中第一端子的结构与上 述实施方式中的不同,该端子沿自Z方向插入第一绝缘本体10',并包括有设有倒刺210'的 固持臂21'、自固持部一端分别向两侧延伸的弹性臂22'及焊接部23',且该第一端子具有 受力面201'以供端子被插入第一绝缘本体时使用,所述固持臂21'具有与受力面201'共平 面的另一受力面202',由于固持臂21'自第一端子的一侧弯折形成而偏置于一侧,两受力 面共平面有利于第一端子的顺利插入。上述实施方式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的较佳实施方式。当然,本技术电连接器 及其组件也可采用其它实施方式比如,至少部分凸部lll也可置换于第二电连接器上,相对应地,部分凹部312设置于第一电连接器上;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其用于与一对接连接器相配接,该电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及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数个端子,绝缘本体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侧壁,端子沿第一方向排列设置,且侧壁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具有厚度; 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侧壁 具有垂直于第一方向凸伸的至少一个凸部,该凸部收容于对接连接器的凹部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其用于与一对接连接器相配接,该电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及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数个端子,绝缘本体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侧壁,端子沿第一方向排列设置,且侧壁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具有厚度;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侧壁具有垂直于第一方向凸伸的至少一个凸部,该凸部收容于对接连接器的凹部内。2.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位于至少两 个相邻的端子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相邻的两个端 子之间均设有上述凸部,且凸部为相互独立的柱体并沿垂直于第一、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凸 伸。4.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具有连 接侧壁第一方向上的两端的端壁,该端壁与侧壁围成收容空间,且绝缘本体具有沿垂直于第 一、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向该收容空间内凸伸的舌板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具有固持于 绝缘本体的侧壁内的固持部、自固持部一端向收容空间弯折延伸的弹性臂及自固持部另一端 向绝缘本体外延伸的焊接部,该弹性臂与舌板部相面对设置。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科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