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级气泡减阻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61555 阅读:3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过渡级气泡减阻船,船底设有喷气的浅断级,断级壁内安装气腔。船舭部为具有下压的尖舭,下压角度在20~60度。浅断级高度为当地边界层厚度的0.05~0.5倍,浅断级纵向位置为距首垂线的30~40%Lbp。同时,保持原过渡级艇长宽比及修长度系数不变,不改变其兴波阻力特性及其它性能特点。具有良好的低兴波阻力性能,耐波性能,气泡控制在边界层以内,气泡纵向运动的良好性能,气泡在舭部不易逃逸,气泡减阻率在15%以上。适用于水上高速船舶。(*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上运载工具,特别是涉及一种气泡减阻船。
技术介绍
气泡减阻、气膜减阻以及微气泡减阻都是在船艇表面利用气泡或气膜改变介质的 密度以及改变边界层结构来减小摩擦阻力。由于气泡或气膜运动的规律,最容易实现高效 率气泡减阻的是平底船舶,因此,国内外研究气泡减阻都是从具有较大平底的滑行艇开始 的,都取得了较高的减阻效果。 由于船艇相对速度不同,对性能的要求是多方面的(除快速性外,还要考虑耐波 性,稳性,操纵性等),因此,对船艇的尺度及船型特征线型要求不同,大部分高速船都处于 过渡级艇范畴。 由于过渡级艇船型的特征为长宽比较大,船体细长,气泡在纵向运动路程较长,气 泡浓度在纵向不易维持;此外因顾及在波浪上特性,艇底底部存在横向斜升,气泡不易保 持,存在横向逃逸现象。过渡级艇所具有的特征,对气泡运动及保持不利,因而国内外针对 过渡级艇进行气泡减阻研究尚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与传统过渡级艇的长宽比及修长度 系数相同,不改变原有船舶兴波阻力特性及其它性能特点,合理布置气泡发生器的纵向位 置并以浅断级形式保证气泡出流和阻力性能,艇底底升角均匀过度、舭部下压成尖舭,克服 艇底横向斜升,有利于气泡纵向运动并减少气泡横向逃逸、提高减阻效果的过渡级气泡减 阻船。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船底设有喷气的浅断级,船舭部为具有下压的尖舭,下压角度在20 60度,浅断 级高度为当地边界层厚度的0. 05 0. 5倍,浅断级纵向位置为距首垂线的30 40% Lbp。同时保持原过渡级艇长宽比(L/B)及修长度系数Cz/v^;)不变,不改变其兴波阻力特性及其它性能特点。 斜升角分布为当站号为0时,其底升角13为5;当站号为0.5时,其底升角13为 6.2;当站号为1时,其底升角13为7.8;当站号为2时,其底升角13为10.4;当站号为3 时,其底升角P为13 ;当站号为4时,其底升角13为15. 1 ;当站号为5时,其底升角13为 16 ;当站号为6时,其底升角13为17 ;当站号为7时,其底升角13为21 ;当站号为8时,其底升角P为31 ;当站号为9时,其底升角13为48 ;当站号为9. 5时,其底升角13为53 ;当 站号为IO时,其底升角13为54; 同时保持原过渡级艇长宽比(L/B)及修长度系数(i:/vX)不变,不改变其兴波阻力特性及其它性能特点。本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3 1、低兴波阻力; 2、良好的耐波性能; 3、气泡控制较好气泡控制于边界层内,气泡纵向运动流畅,气泡覆盖面大,气泡 不易从舭部逃逸,气泡减阻率达15%以上; 4、气泡对推进器的影响较小; 5、船型线型简单,易于船艇的建造及提高气泡减阻率。附图说明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中,l.浅断级,2.气腔。具体实施方式根据气泡运动的规律,采用过度均匀的底升角变化的船型,兼顾气泡减阻的高效 率和气泡对推进性能的影响,合理选择气泡发生器的纵向位置。按照气泡影响在边界层厚 度范围内的概念,考虑工艺上的可实现性,确定船艇为浅断级船型。断级高度根据气泡喷口 的实际高度及工艺上的可实现性确定,断级壁内安装气腔,通过压縮机等方式向气腔内压 气。舭部设计成具有下压的尖舭。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浅断级高度当地边界层厚度的0. 05 0. 5倍 断级纵向位置距首垂线的30 40% Lbp 舭部下压角度20 60 斜升角分布为当站号为0时,其底升角13为5;当站号为0.5时,其底升角13为 6.2;当站号为1时,其底升角13为7.8;当站号为2时,其底升角13为10.4;当站号为3 时,其底升角P为13 ;当站号为4时,其底升角13为15. 1 ;当站号为5时,其底升角13为 16 ;当站号为6时,其底升角13为17 ;当站号为7时,其底升角13为21 ;当站号为8时,其底升角P为31 ;当站号为9时,其底升角13为48 ;当站号为9. 5时,其底升角13为53 ;当 站号为IO时,其底升角13为54; 主尺度Loa = 40m Lw = 35. 535m Lbp = 35m B = 7m T = 1. 2m尺度比 Lw/B = 5. 08 Z/V%=7.16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过渡级气泡减阻船,其特征在于:船底设有喷气的浅断级(1),浅断级(1)壁内安装气腔(2),船舭部为具有下压的尖舭,下压角度在20~60度,浅断级高度为当地边界层厚度的0.05~0.5倍,浅断级纵向位置为距首垂线的30~40%Lbp。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过渡级气泡减阻船,其特征在于船底设有喷气的浅断级(1),浅断级(1)壁内安装气腔(2),船舭部为具有下压的尖舭,下压角度在20~60度,浅断级高度为当地边界层厚度的0.05~0.5倍,浅断级纵向位置为距首垂线的30~40%Lbp。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过渡级气泡减阻船,其特征在于其斜升角分布为当站号为 0时,其底升角13为5;当站号为0.5时,其底升角13为6.2;当站号为1时,其底升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克强王家楣熊鳌魁胡晓明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