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气产品的旋转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60466 阅读:2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气产品的旋转机构,它包括分别在电气产品两个相互接合的部件之间设有可相对转动的一第一套管及一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相对套设于所述第一套管外部,并可与所述第一套管相对转动;所述第一套管及所述第二套管的内、外壁上分别设有一径向沟槽及一相对伸入该径向沟槽的凸件;所述径向沟槽具有两个端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限制电气产品两个相互连接的部件仅能够在一限定角度内转动,避免因为过度转动而造成相关构件毁损。(*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气产品的旋转机构
技术介绍
市场上的许多电气产品为了能增加其使用的便利性,都会将其原本单一的主体设计成两个可以相对转动的部件,并利用挠性线材构成两个部件之间的电性连接,使当两个 部件相对转动时,该挠性线材可配合扭转,而不致于影响两个部件的转动,并使电气产品维 持正常运作。由于挠性线材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电气产品的两个部件上,因此当电气产品的两个 部件相对转动时,挠性线材势必会因为扭转、互相缠绕而越趋紧绷;当两个部件持续朝同一 方向转动时,将有可能因为过度拉扯而导致挠性线材与两个部件脱离,甚至于有可能将挠 性线材扯断。因此,电气产品可供转动的部件最好能够限制在一限定角度内转动,以避免过度 旋转而造成相关构件的毁损;当然,该用以构成部件转动的机构最好能够让部件360°转 动,以降低操作使用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气产品的旋转机构,旨在限制电气 产品两个相互连接的部件仅能够在一限定角度内转动,避免因为过度转动而造成相关构件 毁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电气产品的旋转机构, 它包括分别在电气产品两个相互接合的部件之间设有可相对转动的一第一套管及一第二 套管,所述第二套管相对套设于所述第一套管外部,并可与该第一套管相对转动;所述第一 套管及所述第二套管的内、外壁上分别设有一径向沟槽及一相对伸入该径向沟槽的凸件; 所述径向沟槽具有两个端部。当第一、第二套管相对转动时,其凸件即相对沿着径向沟槽位 移,并当凸件相对到达径向沟槽其中一个端部时,即因为凸件与径向沟槽端部的干涉作用 而限制第一、第二套管继续朝同一方向转动,以达到限制第一、第二套管所属两个部件转动 角度的目的。所述径向沟槽设于所述第一套管的外壁,所述凸件设于所述第二套管的内壁。所述凸件与所述第二套管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套管管端设有一供所述凸件进入的缺口,以及设有自该缺口延伸至所述 径向沟槽的第一斜面。所述凸件的前端设有一第二斜面,使当第一、第二套管相套接时,能够快速引导凸 件进入径向沟槽。所述凸件另外组装于所述第二套管上。所述凸件设于所述第一套管的外壁,所述径向沟槽设于所述第二套管的内壁。所述凸件与所述第一套管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套管的管端凸设有一延伸臂,所述凸件一体设于所述延伸臂尾端。所述凸件另外组装于所述第一套管上。所述第一套管设有一供所述凸件置入的凹坑,并于该凹坑中设有一弹簧,由该弹 簧对该凸件提供一朝向该第一套管外部推顶的作用力,并提供一伸缩作用,使当第一、第二 套管相套接时,能够让凸件顺利进入径向沟槽。所述径向沟槽的两个端部之间具有一重叠区段。所述重叠区段大于该凸件的宽幅,其用意在于补偿该凸件于该径向沟槽内部占去 的空间,进而使该第一、第二套管所属两个部件可相对360°转动。所述径向沟槽以螺旋配置的方式使两个端部之间具有一重叠区段。所述径向沟槽以其中一个端部偏斜配置的方式使两个端部之间具有一重叠区段。所述径向沟槽以两个端部偏斜配置的方式使两个端部之间具有一重叠区段。本技术旨在限制电气产品两个相互连接的部件仅能够在一限定角度内转动, 避免因为过度转动而造成相关构件毁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使用配置参考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结构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结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结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结构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结构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第五实施例结构剖视图;图8是本技术第六实施例结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见图1-3所示,一种电气产品的旋转机构,它包括分别在发光二极管灯泡20供 与灯泡座30接合的第一部件21及供容纳发光二极管组件的第二部件22之间设有可相对 转动的第一套管11及第二套管12,该第二套管12相对套设于该第一套管11外部,并可与 该第一套管11相对转动;所述该第一套管11及该第二套管12的内、外壁上分别设有一径 向沟槽13及一相对伸入该径向沟槽13的凸件14 ;该径向沟槽13具有两个端部。所述径向沟槽13的两个端部之间具有一重叠区段15。所述径向沟槽13以螺旋配置的方式使两个端部之间具有一重叠区段15。所述重叠区段15大于该凸件14的宽幅。所述径向沟槽13设于该第一套管11的外壁,该凸件14设于该第二套管12的内壁。所述凸件14与该第二套管12 —体成型。该第一套管11管端设有一供该凸件14进入的缺口 161,以及设有自该缺口 161延伸至该径向沟槽13的第一斜面162。该凸件14的前端设有一第二斜面141。工作原理本技术在使用时,如图2及图3所示,即利用该第一、第二套管11、12分别供 与电气产品两个部件(如图所示的第一、第二部件21、22)相固接,当第一、第二套管11、12 相对转动时,该凸件14即相对沿着该径向沟槽13位移,并当该凸件14相对到达该径向沟 槽13其中一个端部时,因为该凸件14与该径向沟槽13端部的干涉作用而限制该第一、第 二套管11、12继续朝同一方向转动,以可达到限制第该一、第二套管11、12所属两个部件 (如图所示的第一、第二部件21、22)转动角度之目的。实施例2参见图4所示,一种电气产品的旋转机构,其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凸件 14另外组装于该第二套管12上。实施例3参见图5所示,一种电气产品的旋转机构,其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凸件 14设于该第一套管11的外壁,该径向沟槽13设于该第二套管12的内壁。所述凸件14另外组装于该第一套管11上。所述第一套管11设有一凹坑111供该凸件14置入,并于该凹坑111中设有一弹 簧 112。实施例4参见图6所示,一种电气产品的旋转机构,其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径向 沟槽13以其中一个端部偏斜配置的方式使两个端部之间具有一重叠区段15。实施例5参见图7所示,一种电气产品的旋转机构,其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径向 沟槽13以两个端部偏斜配置的方式,使两个端部之间具有一重叠区段15 ;实施例6参见图8所示,一种电气产品的旋转机构,其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凸件 14设于该第一套管11的外壁,该径向沟槽13则相对设于该第二套管12的内壁。该凸件14同样可与该第一套管11 一体成型,该第一套管11的管端凸设有一延伸 臂113,该凸件14即一体设于该延伸臂113尾端。如上所述,本技术一种电气产品的旋转机构,所述的实施例及图,只是本实用 新型较好的实施效果,并不是只局限于本技术,凡是与本技术的结构、特征等近 似、雷同者,均应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气产品的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分别在电气产品两个相互接合的部件之间设有可相对转动的一第一套管及一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相对套设于所述第一套管外部,并可与所述第一套管相对转动;所述第一套管及所述第二套管的内、外壁上分别设有一径向沟槽及一相对伸入该径向沟槽的凸件;所述径向沟槽具有两个端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电气产品的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分别在电气产品两个相互接合的部件之间设有可相对转动的一第一套管及一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相对套设于所述第一套管外部,并可与所述第一套管相对转动;所述第一套管及所述第二套管的内、外壁上分别设有一径向沟槽及一相对伸入该径向沟槽的凸件;所述径向沟槽具有两个端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气产品的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沟槽设于 该第一套管的外壁,所述凸件设于所述第二套管的内壁;所述凸件与所述第二套管一体成 型;所述第一套管管端设有一供所述凸件进入的缺口,以及设有自该缺口延伸至所述径向 沟槽的第一斜面;所述凸件的前端设有一第二斜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气产品的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沟槽设于 该第一套管的外壁,所述凸件设于所述第二套管的内壁;所述凸件另外组装于所述第一套 管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气产品的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件设于所述 第一套管的外壁,所述径向沟槽设于所述第二套管的内壁;所述第一套管的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元杰
申请(专利权)人:普照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