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管灯具及其配光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3128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具及其配光机构,包括两发光二极管模块及一配光机构,所述配光机构包括有一管状枢杆、共同枢设于前述枢杆上并可作相对枢转的两枢环及一用以将两枢环与枢杆锁定于一特定角度的限制构造;其中,所述枢环是在一侧外径壁上向外延伸形成一结合臂,供结合至发光二极管模块的外壳上;由于各枢环是通过其结合臂分别与发光二极管模块结合,又两枢环可在枢杆上相对枢转,并利用其上的限制构造将两枢环锁定在特定的相对角度上,由此可轻易地将两发光二极管灯具调整至适当的配光角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具,尤指一种可调式配光机构的发光二极管灯具。
技术介绍
发光二极管在照明设备的应用上,基于发光二极管在光学上的特性是属于指向性 光源及固定的发光角度,欲达到较宽广的照明区域,必须通过光学设计来寻求解决,常见的 解决方式是利用光学透镜或采用机械配光首先,利用光学透镜的光学设计,可配置出较佳的照明区域,但是光线经过透镜所 造成的光损失则是设计光学透镜所需面对的课题。在机械配光的部分,针对发光二极管光源作局部倾斜角度的摆置,将发光二极管 的指向光源投射在不同的区域,以获得较宽广的照明区域。如图7所示,是一种经过机械配 光设计的发光二极管灯具,主要是在一板状灯架80的两端形成相对的倾斜面81,以在两倾 斜面81上分别安装发光二极管模块82及灯罩83,随后两发光二极管模块82即分别被设定 在一特定的照射角度,进而达到配光的目的。然而前述的机械配光是一种固定型式的光学配置,当灯具开发完成之后,倾斜的 配光角度即无法再作调整,固定的倾斜角度乃是针对特定灯杆高度以及灯杆间距而设计, 当灯杆高度或是灯杆间距不同时,即不符合实际所需且使灯具无法充分的发挥其照明效^ ο
技术实现思路
由上述可知,利用机械配光以扩大发光二极管灯具的照明角度是可行且单纯的解 决方案,但现有机械配光设计是采取固定型式,故缺乏弹性也不符合各种不同规格的灯具 的要求。因此,本专利技术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具及其配光机构,其可视实际需 要将发光二极管灯具调整至各种不同的照明角度,以符合各种规格灯具及各种使用场合的 实际需要。为达成前述目的采取的主要技术手段是令前述配光机构包括有一管状枢杆;至少两枢环,两枢环是共同枢设于前述枢杆上并可作相对角度枢转,所述枢环是 在一侧外径壁上向外延伸形成一结合臂;一限制构造,是设于两枢环与枢杆之间,用以将两枢环与枢杆锁定于一特定角 度;前述配光机构是令各枢环利用其结合臂分别与一发光二极管模块结合,又两枢环 可在枢杆上相对枢转,并利用其上的限制构造将两枢环锁定在特定的相对角度上,由此可 轻易地将两发光二极管灯具调整至适当的配光角度。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具,其包括两发光二极管模块;及上述的配光机构,是设于所述两发光二极管模块间。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可视实际需要将发光二极管灯具调整至各种不同的照明 角度,以符合各种规格灯具及各种使用场合的实际需要。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平面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7是现有发光二极管灯具的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10、10’ -发光二极管模块;20-枢杆;21,22-限位槽;30、30,-枢 环;31-枢孔;32-结合臂;321-固定孔;322-限位孔;33-限制部;330、331_限制孔;40-锁 定环;41-套孔;410-限位块;42、45_穿孔;43-长螺杆;44-螺帽;50、50,_枢环;51-枢孔; 52-结合臂;53-棘齿;60-枢杆;61-限位凸肋;80-灯架;81-倾斜面;82-发光二极管模块; 83-灯罩。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有关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首先请参阅图1所示,其包括两发光二极管模块10、 10’及一设于两发光二极管模块10、10’之间的配光机构;其中所述配光机构包括有一枢杆20、至少两枢环30、30’及一限制构造;所述枢杆20是呈中空管状,其两端具有开口,并在两开口的两相对位置上分别形 成一限位槽21、22 ;前述枢环30、30’的构造相同,所述枢环30具有一轴向宽度,并在轴向上形成一枢 孔31,所述枢孔31孔径是匹配于前述枢杆20的外径,供枢杆20枢设于枢环30的枢孔31 内,又枢环30是在一侧外径壁上向外延伸形成一结合臂32,结合臂32上形成有一个以上的 固定孔321及一限位孔322,其中固定孔321是供与发光二极管模块10、10’结合;在本实 施例中,是采用四个枢环30、30’,以两两成对方式分别安装在发光二极管模块10、10’上, 位于其中一发光二极管模块10上的两个枢环30间距较小,另一发光二极管模块10、10’上 的两个枢环30’间距较大,当四个枢环30、30’同时枢设在枢杆20上,所述发光二极管模块 10上的两枢环30是位于另一发光二极管模块10’上的两个枢环30’之间。又前述限制构造是设于枢环30、30’与枢杆20之间,用以将两枢环30、30’与枢杆 20锁定于一经过调整后的特定角度上,从而完成发光二极管模块10、10’的配光设定;在本 实施例中,所述限制构造包括所述枢杆20在两端开口的相对位置上形成的限位槽21、22 ;所述枢环30上在相对所述结合臂32的另侧外径壁形成的一限制部33,所述限制 部33是呈扇形,其上沿枢环30的圆周形成有多个限制孔330 ;两锁定环40,其分别固定于枢杆20的两端,所述锁定环40上形成有一套孔41,套 孔41孔径是与枢杆20外径匹配,以便套设于枢杆20的两端,又锁定环40在套孔41孔壁 的两相对位置上分别形成有一限位块410,所述限位块410适可分别对应嵌入枢杆20两端 开口处的限位槽21、22内,使锁定环40不能在枢杆20上枢转;再锁定环40在套孔41外侧 的周壁上形成有多个沿轴向贯穿的穿孔42,所述多个穿孔42分成两组,且分别对应于枢环 30、30,的限制部33上的限制孔330及结合臂32上的限位孔322,每一组相对应的穿孔42、 限制孔330及限位孔322内共同穿设有一长螺杆43,贯穿锁定环40及枢环30、30’后的长 螺杆43另端是以一螺帽44螺紧固定。由上述说明可了解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各元件的详细构造与相对组合关系,其经 组合后如图2、图3所示,当发光二极管模块10、10’分别装上枢环30、30’,并令枢杆20共 同枢穿两发光二极管模块10、10’上的各枢环30、30’,此时两发光二极管模块10、10’可分 别利用其枢环30、30’在枢杆20上枢转,而将发光二极管模块10、10’调节至一所需的相对 角度上,调节完毕后,即在枢杆20两端分别套上限制环40,并将长螺杆43穿过限制环40与 枢环30、30’上相对应的穿孔42及限制孔330,再用螺帽44将长螺杆43螺紧,随即可将两 发光二极管模块10、10’锁定在经过调节后的照射角度上。又请参阅图4所示,是本专利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其基本构造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 同,不同处仅在于所述枢环30、30’在限制部33上仅形成单一的限制孔331,所述限制孔 331是一弧形长孔,而锁定环40的两组穿孔42也分别为单一的穿孔45所取代,所述穿孔 45也为一弧形长孔。除前述的孔形式差异外,本专利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使用方式与第一较 佳实施例完全相同,就功能而言,本专利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是可达成无段调节的目的,也即更 适合于照明角度的微调。再请参阅图5、图6所示,是本专利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其包括两发光二极管模块10、 10’,两个以上分别安装在发光二极管模块10、10’上的枢环50、50’、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具的配光机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一管状枢杆;至少两枢环,所述两枢环是共同枢设于前述枢杆上并可作相对角度枢转,所述枢环是在一侧外径壁上向外延伸形成一结合臂;一限制构造,是设于所述两枢环与所述枢杆之间,用以将所述两枢环与所述枢杆锁定于一特定角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清闵蔡居正李哲纶黄金凤
申请(专利权)人:康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