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程怀瑾专利>正文

双囊四腔局部给药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55411 阅读:2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双囊四腔局部给药导管,属于医疗器械,它包括前端为导头的导管体,导管体外周包覆膀胱气囊和尿道气囊;导管体中第一条管腔同注药管接头(4)连通并经导管体前部径向小孔同导管外部相通,第二条管腔同膀胱气囊注气管接头连通并经导管体上第二径向小孔同膀胱气囊连通,第三条管腔同排尿管接头(5)连通并经膀胱气囊和尿道气囊之间的第三径向小孔同导管体外部相通,第四条管腔同尿道气囊注气管接头(2)连通并经导管体(1)上第四径向小孔(11)同尿道气囊(6)连通。应用该给药导管具有疗效好、副反应少的特点,复发率低。(*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进一步是指双囊四腔局部给药导管
技术介绍
慢性前列腺炎(包括慢性细菌性)是男性中青年常见病,国内外泌尿科学界虽经长 期探索,一直视为难以解决的问题。国外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全身给药中,作了大量各种 抗生素研究,但由于各种抗生素难以渗入前列腺脂膜层,前列腺体内抗生素含量难以达到 有效抑菌浓度,故全身服药后,对前列腺内的炎症及感染难以控制,并产生各种副作用,故 临床疗效甚差。国内除了应用传统的全身服药外,尚应用理疗及热水坐浴治疗该病,但疗效 均不显著。有人提出应用庆大霉素在局部注入前列腺体来治疗,但由于局部剧烈疼痛,有出 血和腺体感染,并使腺体产生硬结,即使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皆为暂时性,短期内常复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设计一种双囊四腔局部给药导 管,应用该给药导管具有疗效好、副反应少的特点,而且可克服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双囊四腔局部给药导管包括前端为导头的导管 体,所述导管体上设有包覆在该导管体外周的膀胱气囊和尿道气囊,其结构特点是,所述导 管体1中设有四条管腔,其中第一条管腔的后端同导管体后部的注药管接头连通而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囊四腔局部给药导管,包括前端为导头(17)的导管体(1),所述导管体(1)上设有包覆在该导管体(1)外周的膀胱气囊(7)和尿道气囊(6),其特征是,所述导管体(1)中设有四条管腔,其中第一条管腔(14)的后端同导管体(1)后部的注药管接头(4)连通而该第一条管腔(14)的前端经导管体(1)前部的第一径向小孔(9)同导管体外部相通,第二条管腔(15)的后端同导管体(1)后部的膀胱气囊注气管接头(3)连通而该第二条管腔(15)的前端经导管体(1)上第二径向小孔(12)同所述膀胱气囊(7)内腔连通,第三条管腔(13)的后端同导管体(1)后部的排尿管接头(5)连通而该第三条管腔(13)的前端经导...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双囊四腔局部给药导管,包括前端为导头(17)的导管体(1),所述导管体(1)上设有包覆在该导管体(1)外周的膀胱气囊(7)和尿道气囊(6),其特征是,所述导管体(1)中设有四条管腔,其中第一条管腔(14)的后端同导管体(1)后部的注药管接头(4)连通而该第一条管腔(14)的前端经导管体(1)前部的第一径向小孔(9)同导管体外部相通,第二条管腔(15)的后端同导管体(1)后部的膀胱气囊注气管接头(3)连通而该第二条管腔(15)的前端经导管体(1)上第二径向小孔(12)同所述膀胱气囊(7)内腔连通,第三条管腔(13)的后端同导管体(1)后部的排尿管接头(5)连通而该第三条管腔(13)的前端经导管体(1)上位于膀胱气囊(7)和尿道气囊(6)之间的第三径向小孔(8)同导管体外部相通,第四条管腔(16)的后端同导管体(1)后部的尿道气囊注气管接头(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怀瑾
申请(专利权)人:程怀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