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捞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38981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螺旋捞钩,包括:上接头和连接在上接头上的钩体,该钩体呈螺旋状,钩体的一端螺旋丝平滑向捞钩轴线靠近,并最终与轴线重合,形成具有锥度的钩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牢牢地抓住落入井下尤其是深井、超深井及小井眼中的绳缆类压紧成团的落物,不易滑脱,且有效的提升捞出绳缆类落物。一旦发生上提不动致卡,只要反转,螺旋捞钩很容易逃脱,退出落鱼。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制造方便。(*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打捞工具,尤其涉及落物打捞的螺旋捞钩。属于石油工程领域。种用于油、气、水井修井打捞作业的绳缆类
技术介绍
在石油开发工程中,通常采用钩类打捞工具对于落入井下的电缆、钢丝绳、录井钢 丝等绳类落物进行打捞提升作业。 目前,用于打捞绳、缆类井下落物的有内钩、外钩、内外组合钩、单齿钩、多齿钩及 活齿钩等钩类打捞工具。 如图1-图2所示,这些钩类打捞工具的结构主要是由上接头1和连接在上接头1 上的钩体2组成。钩体2有内钩、外钩以及固定齿外钩、内外组合钩、活齿外钩及偏心活齿 外钩等。在对一般油、气井修井中电缆、钢丝绳、录井钢丝等绳类落物实施打捞提升作业时, 从中选择合适的钩类打捞工具,将捞钩安装在打捞管柱上下入井内。 但是,在对深井、超深井及小井眼中电缆、钢丝绳、录井钢丝等绳缆类落物进行打 捞提升作业时,由于受井深和井眼尺寸影响难以从上述打捞钩中选择合适的打捞工具;即 使下入上述钩类打捞工具捞住落鱼,在井内油水介质的润滑作用下,捞住的落鱼也容易滑 脱;且在井内落物成团压实的情况下,现有的钩类打捞工具也很难插入绳团内。一旦发生上 提不动致卡,捞钩不容易逃脱,退出落鱼。因此,给修井打捞作业造成很大困难,降低了采油 生产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捞钩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螺旋捞 钩,其可以牢牢地抓住落入井下尤其是深井、超深井及小井眼中的绳缆类落物,不易滑脱, 且有效的提升捞出绳缆类落物;一旦发生上提不动致卡时只要反转,螺旋捞钩很容易逃脱, 退出落鱼,提高了采油生产的效率。 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种螺旋捞钩,包括上接头和连接在上接头上的钩体,其特征在于该钩体呈螺 旋状,钩体的一端螺旋丝平滑向捞钩轴线靠近,并最终与轴线重合,形成具有锥度的钩尖。 所述钩体另一端设有数个固定圈,该固定圈采用焊接方式与上接头连接。 所述钩体采用金属材料制造而成。所述钩尖3的长度为5厘米-15厘米范围,锥度为30° -45°范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可以牢牢地抓住落入井下尤其是深井、超深井及小井眼中的绳缆类压紧成团的落物,不易滑脱,且有效的提升捞出绳缆类落物。一旦发生上提不动致卡,只要反转,螺旋捞钩很容易逃脱,退出落鱼。本技术结构简单,制造方便。3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A剖视图。 图中主要标号说明 1上接头、2钩体、3钩尖。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图4所示,本技术包括上接头1和连接在上接头1上的钩体2,该钩 体2呈螺旋状,螺旋状钩体2的一端螺旋丝平滑向捞钩轴线靠近,并最终与轴线重合,形成 具有锥度的钩尖3。钩体2另一端设有2-3个固定圈,该固定圈采用焊接方式与上接头连 接。钩尖3的长度为5厘米-15厘米范围,锥度为30。 -45°范围。本实施例螺旋状钩 体2采用不锈钢丝或铁丝等金属材料制造而成。 在对深井、超深井及小井眼内绳缆类落物进行打捞作业时,将螺旋捞钩安装在打 捞管柱上下入井内。当螺旋状钩体2的钩尖3下至落鱼顶以上20米时,要正转下,旋转数 圈(有回弹力)后再上提3 5米,下放至原来位置,继续旋转如和前次情形变化不大而且 拉力表显示悬重上升时可判断绳缆类落物已捞上,应上提钻具检查打捞效果。 工作原理螺旋捞钩在一定钻压下,钩尖3插入绳、缆内。转动钻柱,在扭矩作用下 螺旋捞钩螺旋式插入绳、缆团,形成缠绕,牢牢地抓住绳缆类落物,上提钻柱实现打捞。 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 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 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螺旋捞钩,包括:上接头和连接在上接头上的钩体,其特征在于:该钩体呈螺旋状,钩体的一端螺旋丝平滑向捞钩轴线靠近,并最终与轴线重合,形成具有锥度的钩尖。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螺旋捞钩,包括上接头和连接在上接头上的钩体,其特征在于该钩体呈螺旋状,钩体的一端螺旋丝平滑向捞钩轴线靠近,并最终与轴线重合,形成具有锥度的钩尖。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螺旋捞钩,其特征在于所述钩体另一端设有数个固定圈,该 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宝和张传涛孙维吕瑞典李怀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