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向刮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38870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万向刮圈,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它包括手柄(1)、颈杆(2)、圈(3),手柄(1)与颈杆(2)活动联接,圈(3)固定联接在颈杆(2)末端,颈杆(2)头端为八棱柱形式,与手柄八棱柱形凹槽相嵌接,手柄(1)凹槽壁上设置有定位钮(4),定位钮(4)用以固定颈杆(2)与手柄(1)的联接,通过不断变换颈杆与手柄的连接,来实现刮圈方位的变换,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提高了垂体腺瘤手术效率。(*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万向刮圈
[0001 ]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可更换拿握方向的刮圈。技术背景众所周知,垂体腺瘤是神经外科领域中的一种常见病及多发病之一,对人体健 康产生极大的危害,目前,经鼻蝶入路是垂体腺瘤手术中最常用的一种手术方式,可最 大限度的保障手术的微创、安全及肿瘤的切除程度,在鼻蝶入路手术过程中,刮圈起着 无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市场上的刮圈,均为一体化设计,一般一套分为4到6把,包括各 种不同指向方向的刮圈,实际手术操作过程中,根据肿瘤的方向需要不断的变换刮圈的 种类,浪费时间,操作不方便,影响手术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便于调整拿握方向的万向刮圈。一种万向刮圈,包括手柄、颈杆、圈,手柄与颈杆活动联接,圈固定联接在颈 杆末端,颈杆头端为八棱柱形式,与手柄八棱柱形凹槽相嵌接,手柄凹槽壁上设置有定 位钮,定位钮用以固定颈杆与手柄的联接。所述的手柄带有弧度,其拿捏部位设置有防滑磨砂。所述的定位钮为定位螺栓,定位螺栓与手柄凹槽壁螺纹联接。相比于现有的定向刮圈,本技术提供的万向刮圈,可以根据手术中肿瘤的 具体位置,通过改变颈杆与手柄的连接实现转变刮圈的方向,有效的缩短了手术及麻醉 的时间,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手术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中所示一种万向刮圈,它包括手柄1、颈杆2、圈3,手柄1与颈杆2活 动联接,圈3固定联接在颈杆2末端,颈杆2头端为八棱柱形式,与手柄1八棱柱形凹槽 相嵌接,手柄1凹槽壁上设置有定位钮4,定位钮4用以固定颈杆2与手柄1的联接。所述的手柄1带有弧度,其拿捏部位设置有防滑磨砂,保障手术用具的稳定 性。所述的定位钮4为定位螺栓,定位螺栓与手柄凹槽壁螺纹联接。所述的颈杆2八棱柱相对应定位螺栓的位置,设置有小凹槽,定位螺栓旋紧后, 可卡入此小凹槽,进一步保障手柄1与颈杆2的稳定连接,当需要更换刮圈方向时,旋转定 位螺栓,抽出颈杆2,旋转方向后再将颈杆2头端放入手柄1凹槽,旋紧定位螺栓即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万向刮圈,包括手柄(1)、颈杆(2)、圈(3),其特征在于:手柄(1)与颈杆(2)活动联接,圈(3)固定联接在颈杆(2)末端,颈杆(2)头端为八棱柱形式,与手柄(1)八棱柱形凹槽相嵌接,手柄(1)凹槽壁上设置有定位钮(4),定位钮(4)用以固定颈杆(2)与手柄(1)的联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万向刮圈,包括手柄(1)、颈杆O)、圈(3),其特征在于手柄(1)与颈杆 (2)活动联接,圈(3)固定联接在颈杆( 末端,颈杆( 头端为八棱柱形式,与手柄 (1)八棱柱形凹槽相嵌接,手柄(1)凹槽壁上设置有定位钮G),定位钮(4)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宁波高鑫
申请(专利权)人:泰安市中心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