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大平专利>正文

一种集中润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5120213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集中润滑系统,包括润滑泵、泵卸荷阀及分油器,所述的泵卸荷阀与所述的分油器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辅助卸压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集中润滑系统在其泵卸荷阀与所述的分油器之间设置辅助卸压阀,这样就可快速彻底的降低集中润滑系统管路中分油器进口处的压强,从而保证所述的分油器顺利注油。(*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润滑
,尤其是一种集中润滑系统
技术介绍
容积式集中润滑技术依其可靠性高、排油精确、成本低和对润滑泵及管路系统压 力要求不高而润滑
得到广泛应用。为保证容积卸压式集中润滑的分配器正常工 作,该技术要求润滑泵运转结束后,主油路近分油器组处油压必须完全卸掉,分油器才能向 各润滑点供油。因此,在这种结构中,油箱内泵出油口处设置有一个泵卸荷阀,系统停止运 行后,卸压口自动打开,主管路油液自动流回油箱,最终使主油路近分油器组处油压卸掉。 市场上常见的泵卸荷阀见于德国VOGEL KFU2-40型商用车辆底盘集中润滑系统及专利号 为ZL00247891. 9的技术专利“润滑系统的自控平衡式泵卸荷阀”,这类结构对于稀油 润滑在管路较短且在温带地区使用可以起到较好的作用,但是,集中润滑往往应用粘稠油 脂做润滑介质,且常常面临长距离管路输送和高寒环境条件,这种情况下,位于主管路最末 端的分油器就会因为主管路卸压不彻底而无法工作,这就使得容积卸压式集中润滑技术在 大型工程机械、军用机械、长距离自动生产线及高寒地区室外作业车辆和机械等诸多行业 的应用受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中润滑系统,以解决现有容积式集中润滑系统 卸压不彻底的问题。本技术的集中润滑系统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集中润滑系统,包括润滑泵、 泵卸荷阀及分油器,所述的泵卸荷阀的出口与所述的分油器的进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至 少一个辅助卸压阀。包括辅助阀体及辅助阀芯,所述的辅助阀体的内孔具有一大一小两个相互连通的 孔段,所述的两孔段之间具有台阶面,所述的辅助阀芯滑动装配于所述的辅助阀体的小孔 段内,辅助阀体的大孔段上具有出油孔,小孔段上具有进油孔,辅助阀芯远离辅助阀体的大 孔段的一端的端面上具有与所述进油孔相通的轴向盲孔,辅助阀芯的周面上具有用于在辅 助阀芯受到上游泵油压力并发生轴向位移后通过所述大孔段导通所述轴向盲孔和出油孔 的出油口 ;所述大孔段远离辅助阀芯的一端具有支撑面,所述的辅助阀芯与所述的支撑面 之间设置有用于将辅助阀芯回位的卸压弹簧;所述的出油口与所述的小孔段的内壁之间在 辅助阀芯的回位过程中具有用于下游卸压的轴向的密封卸压行程。所述的辅助阀体包括辅助阀体本体及与辅助阀体本体密封连接的配合体,所述的 辅助阀体本体的内孔为台阶孔,所述的配合体具有一个用于支撑所述卸压弹簧的支撑面, 所述的出油孔贯通所述的支撑面设置于所述的配合体上。所述的台阶孔的小径孔的内壁上具有用于约束所述的辅助阀芯的回位行程的限 位台肩或卡簧,所述的卸压弹簧顶装于所述的辅助阀芯与配合体之间。所述的配合体与辅助阀体本体螺纹连接或者法兰连接。所述的辅助阀体为一端开口的筒形结构,辅助阀体的内孔为台阶孔,所述台阶孔 靠进辅助阀体的开口端的一段为小孔段,所述的出油孔设置于辅助阀体的大径孔处的外周 面或辅助阀体的封口端的端面上。所述的辅助阀芯的外周面上对应所述的出油口处设置有周向的环槽。所述的辅助阀芯靠近所述的卸压弹簧的一端的端面上具有用于防止所述的卸压 弹簧发生径向位移的导向柱。所述的泵卸荷阀包括滑阀体,所述的滑阀体上具有卸荷口,所述的卸荷口处具有 用于防止润滑系统在满足卸荷要求后继续从所述的卸荷口漏油的背压阀,所述的背压阀包 括背压阀体、背压阀芯及背压阀座,所述的背压阀芯与背压阀座之间顶装有背压弹簧,所述 的背压阀体或者背压阀芯上具有二级卸荷口。所述的背压阀芯远离所述的背压阀座的一端具有用于与所述的卸荷口密封配合 的密封头,所述密封头的外径小于所述的背压阀体的对应段的内径,背压阀体与所述的密 封头的对应段上具有贯通背压阀体内外壁面的二级卸荷口,背压阀芯上具有一个与所述的 背压阀体的内壁滑动配合的导向段。本技术的集中润滑系统在其泵卸荷阀与所述的分油器之间设置辅助卸压阀, 这样可通过辅助卸压阀快速彻底的降低集中润滑系统中分油器进油口处的压强,从而保证 所述的分油器顺利注油。更进一步的,由于辅助阀芯在卸压弹簧的作用下回位时与辅助阀体之间具有密封 卸压行程,当主油路泵油加压过程结束后,在所述的卸压弹簧的作用下,辅助阀芯在回位过 程中隔断油路,同时通过出油口与辅助阀体之间的密封行程将下游管道的部分油液抽入辅 助阀体内,从而让出所述的辅助阀体出油孔下游管道的空间容积,快速的降低下游管道上 分油器进油口处的压强,从而保证所述的分油器顺利注油;所述的辅助阀体采用分体式结 构,由辅助阀体本体及配合体组成,这样可从辅助阀体本体与配合体的连接处装入辅助阀 芯,这样可在辅助阀体本体的内壁上设置限位台肩或卡簧,限位台肩或卡簧用于限定辅助 阀芯的卸压行程,使其回位位移在满足下游卸压需要后即定止,避免辅助阀芯回位过度,在 下一次泵油过程中造成能量浪费;配合体与辅助阀体本体之间可通过法兰连接或者螺接的 形式连接;所述的辅助阀体采用一端开口的一体式筒状结构,简化了本技术的辅助卸 压阀的结构,便于生产加工;在所述的辅助阀芯的外周面上对应所述的出油口处设置环槽, 这样可加快油液的导通速度,提高导油效率;在所述的辅助阀芯靠近所述的配合体的一端 设置导向柱,这样可以防止所述的卸压弹簧在辅助阀芯的移动过程中发生径向位移,导致 所述的辅助阀芯复位失败;在泵卸荷阀的卸荷口处设置背压阀,可在所述的卸荷口的卸荷 量在满足下游卸荷要求后及时封闭卸荷口,避免管路内的润滑油在因重力作用或机械颠簸 而继续泄漏,减少了管路内的空出量,即减少了润滑泵下次泵油时需填充的空间,从而可相 应降低润滑泵的功率或减短润滑泵下次泵油的时间,节约了能量;在所述的背压阀芯远离 所述的阀座的一端设置密封头,所述的密封头在背压弹簧的作用下与所述的卸荷口密封配 合,同时所述的密封头的外径小于所述的辅助阀体的对应段的内径,并且所述的二级卸荷 口设置于所述的对应段上,这样可在所述的背压阀芯受到卸荷压力并克服所述的背压弹簧 的预紧力打开所述的卸荷口时,将所述的卸荷口和二级卸荷口导通,从而实现顺利卸荷。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集中润滑系统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集中润滑系统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集中润滑系统的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集中润滑系统的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集中润滑系统的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集中润滑系统的实施例1,如图1所示,由润滑泵1、与润滑泵1的出 口连接的泵卸荷阀2、分油器3及串接于泵卸荷阀2与分油器3之间的辅助卸压阀4组成; 泵卸荷阀2包括滑阀体11,滑阀体11上具有卸荷口 12,卸荷口 12外部一体设置有背压阀, 背压阀包括背压阀体13,背压阀体13内设置有背压阀芯14,背压阀芯14靠近卸荷口 12的 一端具有一个密封头15,密封头15与卸荷口 12密封配合,密封头15与卸荷口 12密封配 合时,滑阀体11与密封头15的对应段的内径大于密封头15的外径,同时,背压阀体13与 密封头15的对应段上具有贯通背压阀体13内外壁面的二级卸荷口 16,背压阀芯14上还 具有一个与背压阀体13的对应段的内壁滑动配合的导向段17,背压阀体13远离卸荷口 12 的一端螺接有背压阀座18,背压阀芯14与背压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中润滑系统,包括润滑泵、泵卸荷阀及分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泵卸荷阀的出口与所述的分油器组的进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辅助卸压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大平和兆乐王德全
申请(专利权)人:赵大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