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电流场效应管的内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19503 阅读:6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大电流场效应管的内部结构,包括环氧树脂封装体、及封装在环氧树脂封装体内部的管芯和引线框架;管芯上设3个焊区,即位于管芯背面的漏极焊区、及位于管芯正面的栅极焊区和源极焊区;引线框架分为3个相互绝缘的引出电极,即漏极、栅极和源极;管芯背面的漏极焊区直接贴于引线框架的漏极上,管芯正面的栅极焊区和源极焊区则通过内部导线分别与其对应的引线框架的栅极和源极相连;所述管芯的源极焊区与引线框架的源极之间通过2条或2条以上的内部导线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产品的高成品率的特点。(*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半导体器件,具体涉及一种大电流场效应管的内部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常用的场效应管主要由环氧树脂封装体、及封装在环氧树脂封装体内部的管 芯和引线框架所构成。管芯上有三个焊区,漏极焊区在管芯的背面,并通过漏极焊区表面的 金层与引线框架的漏极上的银层形成共晶焊的方式与引线框架的漏极连接;栅极焊区和源 极焊区都在管芯的正面,通过内部导线以超声热压球焊的方式分别与引线框架的栅极和源 极连接。对于额定工作电流较小的场效应管而言,管芯栅极焊区和引线框架的栅极之间、 管芯源极焊区和引线框架的源极之间各用一根线径较细的内部导线连接即可。但对于额定 工作电流较大的场效应管而言,因其源极所承受的电流相对较大,生产时就需要将管芯源 极焊区和引线框架的源极之间的内部导线进行加粗,因而相应的焊接内部导线使用的超声 波的功率和焊接压力也需要成倍加大,而大的焊接功率和焊接压力又极易损伤栅极和源极 之间的氧化层,导致场效应管损坏,严重影响产品的成品率。因此,如何解决场效应管的额 定工作电流和产品成品率之间的矛盾,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大电流场效应管的内部结构,它具有 产品的高成品率的特点。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设计的一种大电流场效应管的内部结构,包括环 氧树脂封装体、及封装在环氧树脂封装体内部的管芯和引线框架;管芯上设3个焊区,即位 于管芯背面的漏极焊区、及位于管芯正面的栅极焊区和源极焊区;引线框架分为3个相互 绝缘的引出电极,即漏极、栅极和源极;管芯背面的漏极焊区直接贴于引线框架的漏极上, 管芯正面的栅极焊区和源极焊区则通过内部导线分别与其对应的引线框架的栅极和源极 相连;所述管芯的源极焊区与引线框架的源极之间通过2条或2条以上的内部导线相连。上述方案中,连接管芯的源极焊区与引线框架的源极的内部导线的条数最好为 2 10条。上述方案中,连接管芯的源极焊区与引线框架的源极的所有内部导线之间最好相 互平行。上述方案中,每2条连接管芯的源极焊区与引线框架的源极的内部导线的间距最 好相等。上述方案中,连接管芯的源极焊区与引线框架的源极的所有内部导线的线径最好 相同。上述方案中,每条连接管芯的源极焊区与引线框架的源极的内部导线的线径最好 介于ΙΟμ 30 μ m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在管芯的源极焊区与引线框架的源极之间通过多条 小线径的内部导线进行连接,这样既能够满足大电流场效应管对于工作电流的要求,又能 够有效降低焊接过程中所使用的超声波功率和焊接压力,避免场效应管内部结构的损坏, 提高了产品的成品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优选实施例的俯视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附图说明1、管芯;2、引线框架;3、内部导线。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大电流场效应管的内部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环氧树脂封装体、及封装在环 氧树脂封装体内部的管芯1和引线框架2 ;管芯1上设3个焊区,即漏极焊区、栅极焊区和源 极焊区,其中漏极焊区位于管芯1的背面,栅极焊区和源极焊区则位于管芯1的正面;引线 框架2分为3个相互绝缘的引出电极,即漏极、栅极和源极;管芯1背面的漏极焊区直接贴 于引线框架2的漏极上,管芯1正面的栅极焊区和源极焊区则通过内部导线3分别与其对 应的引线框架2的栅极和源极相连;所述管芯1的源极焊区与引线框架2的源极之间通过 2条或2条以上的内部导线3相连。鉴于空间的限制,本技术连接管芯1的源极焊区与 引线框架2的源极的内部导线3的条数介于2 10条之间。每条连接管芯1的源极焊区 与引线框架2的源极的内部导线3的线径介于10 μ m 30 μ m之间。在本技术优选实 施例中,每条连接管芯1的源极焊区与引线框架2的源极的内部导线3的线径均为20 μ m。 由于4条20 μ m线径的内部导线3其截面积之和与1条40 μ m线径的内部导线3的截面积 相同,通过电流的能力也就相同。这样就能够在满足通过电流的前提下,减小焊接功率和压 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产品的成品率。为便于场效应管的批量生产,同时也为了增进场效应管的电气性能,设计时,需要 对内部导线3的走向、以及它们之间的间距进行相应的规定。无论是连接管芯1的栅极焊 区与引线框架2的栅极的内部导线3、还是连接管芯1的源极焊区与引线框架2的源极的内 部导线3均可以为直线和/或弧线。为了防止短路,在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无论是连 接管芯1的栅极焊区与引线框架2的栅极的内部导线3、还是连接管芯1的源极焊区与引 线框架2的源极内部导线3呈弧线跨接在引线框架2与管芯1之间,参见图2。连接管芯1 的源极焊区与引线框架2的源极的内部导线3均为具有同一曲率、相同线径的弧线,且每2 条连接管芯1的源极焊区与引线框架2的源极的内部导线3之间相互平行、且间距相等。在场效应管中,栅极是控制极、控制电流小,而源极的电流相对较大,因此连接管 芯1的源极焊区与引线框架2的源极的所有内部导线3的截面积之和大于或等于连接管芯 1的源极焊区与引线框架2的源极的原设计粗内部导线3的截面积。即管芯1的栅极焊区 与引线框架2的栅极之间可以通过1根线径为20 μ m的内部导线3进行连接,而管芯1的 源极焊区与引线框架2的源极之间则可以通过4根20 μ m的内部导线3进行连接。权利要求1.一种大电流场效应管的内部结构,包括环氧树脂封装体、及封装在环氧树脂封装体 内部的管芯⑴和引线框架⑵;管芯⑴上设3个焊区,即位于管芯⑴背面的漏极焊区、 及位于管芯(1)正面的栅极焊区和源极焊区;引线框架(2)分为3个相互绝缘的引出电极, 即漏极、栅极和源极;管芯(1)背面的漏极焊区直接贴于引线框架O)的漏极上,管芯(1) 正面的栅极焊区和源极焊区则通过内部导线(3)分别与其对应的引线框架(2)的栅极和源 极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芯(1)的源极焊区与引线框架(2)的源极之间通过2条或2条 以上的内部导线(3)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电流场效应管的内部结构,其特征在于连接管芯(1) 的源极焊区与引线框架O)的源极的内部导线(3)的条数为2 10条。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大电流场效应管的内部结构,其特征在于连接管 芯(1)的源极焊区与引线框架O)的源极的所有内部导线(3)之间相互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电流场效应管的内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每2条连接 管芯⑴的源极焊区与引线框架⑵的源极的内部导线(3))的间距相等。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大电流场效应管的内部结构,其特征在于连接管 芯(1)的源极焊区与引线框架O)的源极的所有内部导线(3)的线径相同。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电流场效应管的内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每条连接管 芯(1)的源极焊区与引线框架O)的源极)的内部导线(3)的线径介于ΙΟμπι 30μπι之 间。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大电流场效应管的内部结构,包括环氧树脂封装体、及封装在环氧树脂封装体内部的管芯和引线框架;管芯上设3个焊区,即位于管芯背面的漏极焊区、及位于管芯正面的栅极焊区和源极焊区;引线框架分为3个相互绝缘的引出电极,即漏极、栅极和源极;管芯背面的漏极焊区直接贴于引线框架的漏极上,管芯正面的栅极焊区和源极焊区则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电流场效应管的内部结构,包括环氧树脂封装体、及封装在环氧树脂封装体内部的管芯(1)和引线框架(2);管芯(1)上设3个焊区,即位于管芯(1)背面的漏极焊区、及位于管芯(1)正面的栅极焊区和源极焊区;引线框架(2)分为3个相互绝缘的引出电极,即漏极、栅极和源极;管芯(1)背面的漏极焊区直接贴于引线框架(2)的漏极上,管芯(1)正面的栅极焊区和源极焊区则通过内部导线(3)分别与其对应的引线框架(2)的栅极和源极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芯(1)的源极焊区与引线框架(2)的源极之间通过2条或2条以上的内部导线(3)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勇昌周潘衡彭顺刚蒋振荣王长毅龚世祥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斯壮微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5[中国|广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