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显示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19204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电路,包括多条扫描线、多条数据线、多个第一有机电激发光元件、多个第二有机电激发光元件、一显示模式切换线以及至少一显示模式切换晶体管。各第一有机电激发光元件与对应的扫描线以及对应的数据线电性连接,并且耦接于一第一电压源与一第二电压源之间。各第二有机电激发光元件与对应的扫描线以及对应的数据线电性连接,并且耦接于一第一电压源。显示模式切换晶体管的栅极电性连接第一显示模式切换线,显示模式切换晶体管的源极及漏极电性连接于第二电压源与一第二有机电激发光元件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同时公开一种显示面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电路,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切换有机电激发光 显示面板及可切换有机电激发光显示电路。
技术介绍
由于有机电激发光元件(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light-emitting device)具有自发光、高亮度、高对比、广视角以及反应速度快等优点,因此有机电激发光显 示面板(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panel)在显示器方面的应用一直是产 业关注的焦点之一。一般的有机电激发光元件可区分为顶部发光型态(top emission)、底 部发光型态(bottom emission)及双面发光形态(dual emission)。并且,一般在同一像素 中仅会配置一个显示元件,因此显示面板的显示形态(如单面显示或双面显示)及显示方 向(如正面显示或背面显示)一般为固定的,亦即传统的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为固定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切换有机电激发光显示面板及可切换有机电激发光显示电路, 可切换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可切换有机电激发光显示面板,包括一基板、多条扫描线、多条数 据线、多个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像素及一第一显示模式切换电路。基板具有一显示区与一周 边区。扫描线配置于基板上。数据线配置于基板上并与上述扫描线交错。有机电激发光显 示像素配置于显示区,各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像素与对应的扫描线以及对应的数据线电性连 接。各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像素包括一第一有机电激发光元件及一第二有机电激发光元件。 第一有机电激发光元件耦接于一第一电压源与一第二电压源之间。第一有机电激发光元件 与第二有机电激发光元件与同一条扫描线电性连接,第一有机电激发光元件与第二有机电 激发光元件的发光型态不同。第二有机电激发光元件耦接于一第一电压源与第二电压源之 间。第一显示模式切换电路配置于周边区,且包括一第一显示模式切换线及至少一第一显 示模式切换晶体管。第一显示模式切换晶体管包括一第一显示切换栅极、一第一显示切换 源极/漏极与一第二显示切换源极/漏极,第一显示切换栅极电性连接第一显示模式切换 线,第一显示切换源极/漏极跟第一电压源电性连接,第二显示切换源极/漏极与各第二有 机电激发光元件电性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有机电激发光元件的发光型态为底部发光型 态、顶部发光型态或双面发光型态,而上述的第二有机电激发光元件的发光型态为底部发 光型态、顶部发光型态或双面发光型态。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像素中的第一有机电激发光 元件以及第二有机电激发光元件与同一条数据线电性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可切换有机电激发光显示面板更包括一第二显示模式切 换电路,其中各第一有机电激发光元件通过第二显示模式切换电路与第一电压源电性连5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像素中的第一有机电激发光 元件包括一第一有机电激发光二极管、一切换晶体管、一第一驱动晶体管以及一电容器。第 一有机电激发光二极管具有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第二端与第二电压源电性连接。切换 晶体管具有一第一栅极、一第一源极与一第一漏极,第一栅极与对应的扫描线电性连接,而 第一源极与对应的数据线电性连接。第一驱动晶体管具有一第二栅极、一第二源极与一第 二漏极,第二栅极与第一漏极电性连接,第二源极与第一电压源电性连接,而第二漏极与第 一端电性连接。一电容器耦接于第一漏极与第二源极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像素中的各第二有机电激发 光元件包括一第二有机电激发光二极管及一第二驱动晶体管。第二有机电激发光二极管具 有一第三端以及一第四端,第四端与第二电压源电性连接。第二驱动晶体管具有一第三栅 极、一第三源极与一第三漏极,第三栅极与第一漏极电性连接,第三源极通过第一显示模式 切换电路与第一电压源电性连接,而第三漏极与第三端电性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像素中的第一有机电激发光 元件包括一第一有机电激发光二极管、一切换晶体管、一第一驱动晶体管以及一电容器。第 一有机电激发光二极管具有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第一端与第一电压源电性连接。切换 晶体管具有一第一栅极、一第一源极与一第一漏极,第一栅极与对应的扫描线电性连接,而 第一源极与对应的数据线电性连接。第一驱动晶体管具有一第二栅极、一第二源极与一第 二漏极,第二栅极与第一漏极电性连接,第二源极与第二端电性连接,而第二漏极与第二电 压源电性连接。电容器耦接于第一漏极与第二源极之间或耦接于第一漏极与第一电压源之 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像素中的各第二有机电激发 光元件包括一第二有机电激发光二极管及一第二驱动晶体管。第二有机电激发光二极管具 有一第三端以及一第四端,第三端通过第一显示模式切换电路与第一电压源电性连接。第 二驱动晶体管具有一第三栅极、一第三源极与一第三漏极,第三栅极与第一漏极电性连接, 第三源极与第四端电性连接,而第三漏极与第二电压源电性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像素中的各第二有机电激发 光元件包括一第二有机电激发光二极管及一第二驱动晶体管。第二有机电激发光二极管 具有一第三端以及一第四端,第三端与第一电压源电性连接。第二驱动晶体管具有一第三 栅极、一第三源极与一第三漏极,第三栅极与第一漏极电性连接,第三源极与第四端电性连 接,而第三漏极通过第一显示模式切换电路与第二电压源电性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像素中的第一有机电激发光 元件以及第二有机电激发光元件分别与不同数据线电性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像素中的第一有机电激发光 元件包括一第一有机电激发光二极管、一第一切换晶体管、一第一驱动晶体管以及一第一 电容器。第一有机电激发光二极管具有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第二端与第二电压源电性 连接。第一切换晶体管具有一第一栅极、一第一源极与一第一漏极,第一栅极与对应的扫描 线电性连接,而第一源极与对应的数据线电性连接。第一驱动晶体管具有一第二栅极、一第 二源极与一第二漏极,第二栅极与第一漏极电性连接,第二源极与第一电压源电性连接,而第二漏极与第一端电性连接。第一电容器,耦接于第一漏极与第二源极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各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像素中的第二有机电激发光 元件包括一第二有机电激发光二极管、一第二切换晶体管、一第二驱动晶体管以及一第二 电容器。第二有机电激发光二极管具有一第三端以及一第四端,第三端与第二电压源电性 连接。第二切换晶体管具有一第三栅极、一第三源极与一第三漏极,第三栅极与对应的扫描 线电性连接,而第三源极与对应的数据线电性连接。第二驱动晶体管具有一第四栅极、一第 四源极与一第四漏极,第四栅极与第三漏极电性连接,第四源极与第一电压源电性连接,而 第四漏极与第三端电性连接。第二电容器,耦接于第三漏极与第四源极之间。本专利技术亦提出一种可切换有机电激发光显示面板,包括一基板、多条扫描线、多条 数据线、多个有机电激发光显示像素及一第一显示模式切换电路。基板具有一显示区与一 周边区。扫描线配置于基板上。数据线配置于基板上并与上述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宗廷吴元均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