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对流式煮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119129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热对流式煮食装置,包括在一架台底部设一炉具,且该架台顶部设一可蓄积炉具产生的热气的器体,该器体内具一朝炉具开放的集热室,以及一位于集热室外围的热对流室,该集热室与热对流室之间具多个导气孔,且器体顶部具一位于热对流室顶部的烹调用热交换板,该热交换板上具一连通集热室的烹调用排热口,且热交换板周边具多个连通热对流室的排气孔;据此,该炉具生成的热气上升至该集热室内蓄积,并经由该等导气孔对流至该热对流室内加热该热交换板,同时经由该等排气孔释放该对流热气,促使摆放于热交换板上的食物能均匀受热。(*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煮食装置,特别是一种利用对流热气烹调食物的炉具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用来盛装食物供火焰及其热气烹调的餐饮设备,包括有各式锅具及煎煮用铁板等,该锅具或铁板底部可设置瓦斯炉或炭火炉,由瓦斯炉或炭火炉对锅具或铁板底部持续加热,以烹调锅具内或铁板顶部的食物。 且知,目前市面上也普遍使用一种兼具火烤两用的烹调器具,主要在一锅具底端外壁环设一煎煮用圈板,而使锅具下方的瓦斯炉或炭火炉能够同时加热该锅具及圈板;如此,可使用锅具烹煮食物,并可同时使用圈板煎煮食物。 惟,上述传统锅具、煎煮用铁板及圈板都是利用瓦斯炉或炭火炉的火焰直接加热,容易造成锅具、煎煮用铁板及圈板的受热区域不均匀的问题,导致锅具、煎煮用铁板及圈板上的食物的受热均衡度不佳的现象,并影响食物的美味;此外,上述传统的烹调用餐饮设备,除为了便于携带而设计的小型化炉具外,一般炉具设备都受限于体积而具有携带不便的问题,该小型化炉具虽便于携带,但也具有上述受热不均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先前技术中,传统锅具、煎煮用铁板及圈板利用火焰直接加热而造成受热区域不均匀的问题,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先前技术中,传统的烹调用餐饮设备不利于收纳与携带的问题。 为能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热对流式煮食装置,包括在一架台底部设一炉具,且该架台顶部设一可蓄积炉具产生的热气的器体,其技术特征为 该器体内具一朝炉具开放的集热室,以及一位于集热室外围的热对流室,该集热室与热对流室之间具多个导气孔,且器体顶部具一位于热对流室顶部的烹调用热交换板,该热交换板上具一连通集热室的烹调用排热口,且热交换板周边具多个连通热对流室的排气孔。 如此,该炉具生成的热气上升至该集热室内蓄积,并经由该等导气孔对流至该热对流室内加热该热交换板,同时经由该等排气孔释放该对流热气。由上述,该热交换板可经由对流的热气均匀加热,以均匀加热食物,且该排热口的热气也足以煮沸流体,据以改善食物的受热均衡度不佳的现象,提升食物的美味,并能由对流的热气以进一步提升加热效率。 此外,本技术也包括 该器体包含一锥形罩,以及一围绕形成于锥形罩外壁的锥形杯,该集热室形成于该锥形罩内而呈锥状,该热对流室形成于该锥形杯内而呈锥状,且该锥形罩顶端具一连通排热口的出气口 ,该等导气孔环设于该锥形罩外壁。 该排热口与锥形罩顶端之间形成一呈环状形式的排气通道,且排气通道连通该热对流室。 该出气口周边形成一环肋,以摆放一围绕出气口的环状框体,该环状框体上架组一可遮盖出气口的盖板,且该环状框体及盖板上分别形成有多个排热通孔,该环状框体可供摆放定位一锅具或一茶壶。 该架台顶部与底部之间具一连通集热室与炉具的通口。 该通口四周的架台顶部具一环槽,该锥形罩摆放于环槽内,以罩住该通口。 该架台周围间隔环设一圈板,且架台周围环设有多个臂件,以连结该圈板,并于该架台周围环设有一圈状桌面,固定于该圈板上,该桌面由多个弧形承板拼组而成。 相邻的各弧形承板的外侧边分别形成一嵌槽,且相邻的各弧形承板的嵌槽相互连通,能嵌组一插销,以定位相邻的各弧形承板。 该圈板底部环设有多个可供折收的脚架,分别枢置于该臂件上。 该架台周围与圈板之间具一引流管,该锥形杯底部与锥形罩外壁之间形成一可置入引流管的排油管。 该排热口位于该热交换板中央,而使该热交换板呈环状形式,且热交换板周边具一环状边框,该热交换板由排热口朝热交换板周边呈放射状向下倾斜,而使该热交换板周边与环状边框之间能够蓄积油渣,且油渣能经由该热交换板周边的各排气孔流入该热对流室内,并蓄积于该锥形杯底部,同时经由该排油管及引流管排出。 该炉具可为一瓦斯炉或一炭火炉。该炉具包含有一筒体,该筒体顶端内壁以环状排列方式枢置有多个钩件,各钩件能摆动至该筒体顶端外侧,以扣持于该架台的通口边缘。或者, 该架台周围环设有多个臂件,各臂件分别朝该架台的通口内延伸至少一耳板,且该炉具顶端外壁形成有一可跨设于各耳板上的凸环。 本技术的一种热对流式煮食装置,其上述器体、热交换板、环状框体、盖板、架台、弧形承板及炉具能够拆卸及组装,以便于收纳与携带,达到了有益的技术效果。 然而,为能充分且明确公开本新型,并予列举较佳实施的图例,以详细说明其实施方式如后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2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是图2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技术的剖示分解图; 图5是本技术的剖示图; 图6是本技术的锅具一附加实施例的配置示意图; 图7是本技术的架台及圈板的俯视图; 图8是本技术的架台一附加实施例的配置示意图; 图9是本技术在架台周围拼组弧形承板的示意图; 图10是本技术的弧形承板的局部立体图; 图11是本技术将插销置入二沟槽内的立体示意图; 图12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13是本技术的嵌槽、沟槽与插销的剖示图; 图14是本技术另一附加实施例的剖示图; 图15是本技术一使用状态的剖示图; 图16是本技术另一使用状态的剖示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架台;ll-通口 ;12-环槽;13-圈板;14-臂件;141-槽部;142-耳板;15-脚架;16-引流管;17-边框;18、42_凹槽;2-器体;21-锥形罩;22-集热室;23-锥形杯;24-热对流室;25-导气孔;26-出气口 ;261-环肋;27-入气口 ;28-排油管;3-热交换板;31-排热口 ;32-排气孔;33-排气通道;34-边框;35_把手;4_框体;41、51_通孔;5_盖板;6_弧形承板;60-桌面;61-外框;62-沟槽;63_肋部;64-嵌槽;65-插销;7_炉具;71-筒体;72-钩件;8_炉具;81-凸环;9、91_锅具;92_茶壶。具体实施方式首观图1所示,揭示出本技术的热对流式煮食装置较佳实施例的前视图,并配合图2至图5说明本技术包括一架台1、一炉具7及一器体2 ;该架台1呈圆盘状,且架台1顶部与底部之间形成一通口 11,该炉具7装设于该架台1底部,该器体2摆放于该架台l顶部,且器体2能经由该通口 11蓄积炉具7所产生的热气。 依据上述实施环境,该器体2包含一锥形罩21 (如图3至图5所示),以及一围绕形成于锥形罩21外壁的锥形杯23 ;该锥形罩21顶端形成一出气口 26,且锥形罩21底部形成一入气口 27,该锥形罩21内部形成一呈锥状的集热室22,该集热室22经由该出气口 26连通外界,并经由该入气口 27朝通口 11及炉具7方向开放;该锥形杯23内部形成一呈锥状的热对流室24,而使该热对流室24位于该集热室22外围,且集热室22与热对流室24之间的锥形罩21外壁环设有多个导气孔25,以连通该集热室22及热对流室24 ;该器体2顶部设有一呈环状形式的烹调用热交换板3(配合图1及图2所示),该热交换板3位于热对流室24顶部,且热交换板3中央形成有一烹调用排热口 31,该排热口 31经由该出气口 26连通该集热室22,且热交换板3周边环设有多个连通热对流室24的排气孔32。 在更加具体的实施上,本技术也包含 该排热口 31与锥形罩21顶端之间形成一呈环状形式的排气通道33(如图2及图5所示),且排气通道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对流式煮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在一架台底部设一炉具,且该架台顶部设一可蓄积炉具产生的热气的器体,其中:该器体内具一朝炉具开放的集热室,以及一位于集热室外围的热对流室,该集热室与热对流室之间具多个导气孔,且器体顶部具一位于热对流室顶部的烹调用热交换板,该热交换板上具一连通集热室的烹调用排热口,且热交换板周边具多个连通热对流室的排气孔,该炉具生成的热气上升至该集热室内蓄积,并经由该等导气孔对流至该热对流室内加热该热交换板,同时经由该等排气孔释放该对流热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元彬
申请(专利权)人:利达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