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柜的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09622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机箱机柜结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机柜的散热结构,包括设置于机柜门体上的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包括壳体和固设于所述壳体内的散热装置,所述门体包括对开设置的第一柜门和第二柜门,所述壳体包括相互贯通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固设于所述第一柜门上且连通于机柜的内腔,所述第二壳体固设于所述第二柜门上且连通于机柜的内腔,所述散热装置分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机柜的散热结构,其易于安装、散热效果好,成本低,可靠性佳。(*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机箱机柜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机柜的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早期用于通信的户外机柜考虑到成本问题,大部分采用风扇及过滤网对机柜进行 散热。这样的散热结构防护性能差,户外机柜的防护等级一般仅为IP45。经过长年使用 以后,因风扇及过滤网上灰尘太多,已经对机柜内的通讯设备造成了不良影响,机柜可靠性 差。尤其是布局在海边附近的机柜,因海边的空气含盐且湿度大,对机柜内的设备有腐蚀作 用,容易造成机柜的设备工作不可靠,导致通信不稳定,甚至通信中断的不良后果。现在很 多运营商意识到该问题,并正在实施采用风扇散热系统的机柜的改造。根据热交换器的散热原理,热交换器内部循环和外部循环完全隔离,使机柜的防 护等级可达IP65,且热交换器的运行成本低廉,是风扇型散热系统的理想替代方案。对于采 用双开门结构且采用一个风扇散热系统的机柜来说,其左右或上下两仓相互连通,因风扇 散热结构的风道设计和热交换器散热结构的风道设计完全不同,热交换器散热风道完全不 能借用风扇散热系统的风道,风扇散热结构一般安装在机柜的顶部或门上,根据现有的结 构特点,现有技术中的改造方案主要是(1)如果机柜深度在500mm以上且左右两仓连通散热,设备仓高度比较小,改造方 案是重新设计一个顶盖,并在机柜的顶部根据热交换器内循环风道口位置新开孔,这种方 案的缺点是改造工程持续时间过长,切口过程中产生噪音污染环境,且切割金属产生的金 属碎片如果掉到机柜内,极易导致设备短路并产生严重后果,可靠性差。(2)另外一种改造方案是两个门上各装一个小型热交换器,这种方式成本太高。 如果门太小,还没有足够的位置安装小型热交换器;或因热交换器风道距离太短,散热效果 差。(3)第三种改造方案是在机柜的侧面增加一个热交换器仓,这种方式不紧要延长 水泥底座,而且需要在机柜的侧板上开孔,和第一种方式一样,改造工程持续时间过长,切 口过程中产生噪音污染环境,切割金属产生的金属碎片如果掉到通信设备里面,极易导致 设备短路并产生严重后果,可靠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机柜的散热结构, 其易于安装、散热效果好,成本低,可靠性佳。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机柜的散热结构,包括设置于机柜门体上的热交 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包括壳体和固设于所述壳体内的散热装置,所述门体包括对开设置的 第一柜门和第二柜门,所述壳体包括相互贯通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固设 于所述第一柜门上且连通于机柜的内腔,所述第二壳体固设于所述第二柜门上且连通于机 柜的内腔,所述散热装置分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内。具体地,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内循环散热风扇、固设于所述壳体内且可将壳体分隔 为内散热通道和外散热通道的散热芯、外循环风扇,所述内散热通道连通于所述机柜内腔; 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连通于所述外散热通道,所述内 循环散热风扇固设于所述内散热通道上,所述外循环散热风扇固设于所述外散热通道上,具体地,所述第一壳体上与所述第二壳体相向的端面设置为斜面,所述第二壳体 搭接于所述第一壳体的斜面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设置有弹性密封环。进一步地,所述热交换器还包括一控制电路板,所述内循环散热风扇和外循环风 扇均电连接于所述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还电连接有温度感应器。更具体地,所述散热芯包括多数个散热鳍片,所述散热鳍片间距堆叠设置。优选地,第一壳体所述外循环散热风扇固设于所述进风口处。具体地,所述壳体设置于所述门体外侧;所述第一柜门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 一壳体于对应所述第一通孔处开设有第一贯孔;所述第二柜门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 二壳体于对应所述第二通孔处开设有第二贯孔。优选地,所述内循环散热风扇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且正对于所述第二贯孔。具体地,所述出风口开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侧端面或前端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机柜的散热结构,其通过将热交换器设计为分体式,将第 一壳体固设于第一柜门上,相应地将第二壳体固设于第二柜门上,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于门体关闭后可连通并成为完整的热交换器结构,解决有现有技术的不足,而且对现有机 柜进行改造时无需现场切割机柜,不会产生噪音,也不会产生金属碎片,可靠性佳;通过将 热交换器分体设于对开设置的第一柜门和第二柜门,使热交换器可以相对柜门横向放置, 尽可能延长了热交换器的散热风道,成本低,散热效果佳。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柜的散热结构的正视平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柜的散热结构的俯视剖面示意图;图3是图2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柜的散热结构的外循环风扇设置于第一 壳体侧面时的俯视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柜的散热结构的热交换器设置于机柜内 部时的俯视剖面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柜的散热结构中机柜的门体关闭时的立 体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柜的散热结构中机柜的门体打开时的立 体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柜的散热结构中机柜的门体打开时的俯 视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 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 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柜的散热结构,其可用于改造 早期采用风扇、过滤网散热的机柜300,也可用于新设计的机柜300上。上述散热结构包括 设置于机柜300的门体330上的热交换器400,热交换器400包括壳体100和固设于所述壳 体100内的散热装置200。如图1、图2和图6所示,机柜300包括箱体340和门体330,箱 体340的一面开口,门体330包括对开设置的第一柜门310和第二柜门320,第一柜门310 和第二柜门320分别铰接于箱体340的两侧并封闭箱体340的开口面,以形成用于容置通 信设备的内腔。第一柜门310和第二柜门320可以左右对开设置于箱体340上,也可以上 下对开设置于箱体340上。本实施例中,采用左右对开设置的第一柜门310和第二柜门320 为例以说明本技术。如图1、图2和图7所示,壳体100包括相互贯通的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第 一壳体Iio固设于第一柜门310上且连通于机柜300的内腔,第二壳体120固设于第二柜门 320上且连通于机柜300的内腔,所述散热装置200分设于所述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 内。当第一柜门310和第二柜门320关闭时,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相接合且相互 连通,机柜300内部的空气可从第一柜门310处流入第一壳体110,并流经第二壳体120后 从第二柜门320处流出;或者,机柜300内部的空气也可以从第二柜门320处流入第二壳体 120,并流经第一壳体110后从第一柜门310处流出,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所述散热装置200包括内循环散热风扇210、固设于所述壳体100内且可将壳体 100分隔为内散热通道和外散热通道的散热芯230、外循环风扇220,所述内散热通道连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柜的散热结构,包括设置于机柜门体上的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包括壳体和固设于所述壳体内的散热装置,所述门体包括对开设置的第一柜门和第二柜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相互贯通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固设于所述第一柜门上且连通于机柜的内腔,所述第二壳体固设于所述第二柜门上且连通于机柜的内腔,所述散热装置分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柜的散热结构,包括设置于机柜门体上的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包括壳体 和固设于所述壳体内的散热装置,所述门体包括对开设置的第一柜门和第二柜门,其特征 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相互贯通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固设于所述第一柜门 上且连通于机柜的内腔,所述第二壳体固设于所述第二柜门上且连通于机柜的内腔,所述 散热装置分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柜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内循环 散热风扇、固设于所述壳体内且可将壳体分隔为内散热通道和外散热通道的散热芯、外循 环风扇,所述内散热通道连通于所述机柜内腔;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 风口和出风口连通于所述外散热通道,所述内循环散热风扇固设于所述内散热通道上,所 述外循环散热风扇固设于所述外散热通道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柜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上与所述第 二壳体相向的端面设置为斜面,所述第二壳体搭接于所述第一壳体的斜面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柜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德华郭小明石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日海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