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088327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监测装置,涉及于光通讯器件领域,主要由输入光纤、第一透镜、分光片、光探测器以及输出光纤组成,该光监测装置还包括第二透镜和陶瓷插芯,输入光纤输入的光束经过透镜聚集于分光片上,分光片将大部分光束反射回输出光纤,而让一小部分光束透射进入第二透镜,并借由陶瓷插芯的插芯孔传输至光探测器接收监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方向性好,结构小等优点。?(*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光监测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方向性好的光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光纤通讯技术在带宽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发展得越来越块,高速、大容量的信 息通过光在同一根光纤里传输。随着信息量的增加,管理信息的重要性也越来越高。当光信 号丢失时,需要马上确定光信号丢失的地方,在一些情况下,还需要检验光信号的强度,比 如,光信号强度在传输过程中会不断衰减,为了确定放大和输出的光信号的放大率和强度, 则需要随时准确的掌握所传输的光信号的情况。 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单向光功率光监测装置30。如图3所示,该光监测装置30包 括GRIN透镜32,分光膜36,用以预定比率透射和反射来自输入光纤311和输出光纤312 的光信号;和光电二极管35。 GRIN透镜32的分光膜36通过不透明的黑色套筒33与光电 二极管35相连,所述套筒33具有两个连续圆孔。两个圆孔彼此平行,它们的中心轴彼此偏 离,两个圆孔通过位于套筒33中间位置处的通孔彼此相通。来自输入光纤311并透过分光 膜36的光信号部分穿过两个圆孔和通孔并由光电二极管35探测到。并且一个圆孔在套筒 33的中间位置处具有垂直的壁331,用来阻挡由输出光纤312返回分光膜36的光信号。 然而,从输出光纤312进入并透过分光膜36传送的光线在进入套筒33时没有被 会聚,其中的一部分光线被中间臂和第一圆孔的壁面331重复反射而衰减,而另一部分光 线则穿过两个套筒33直接传输至光电二极管35上导致产生测量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光监测装置,该种光监测装置具有方向性好,即几乎没有 回光影响光监测装置的检测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光监测装置,主要由输入光纤、第一透 镜、分光片、光探测器以及输出光纤组成,该光监测装置还包括第二透镜和陶瓷插芯,输入 光纤输入的光束经过透镜聚集于分光片上,分光片将大部分光束反射回输出光纤,而让一 小部分光束透射进入第二透镜,并借由陶瓷插芯的插芯孔传输至光探测器接收监测。 其中,较佳方案为所述分光片可为镀于第二透镜的分光膜。 其中,较佳方案为所述光监测装置还包括一第三透镜,该第三透镜位于陶瓷插芯 和光探测器之间,用于将上述小部分光束汇聚于光探测器上。 由于在光监测装置中采用了上述陶瓷插芯,在第一透镜的入射端产生的部分反射 的光经过分光片的透射后,不能被耦合进入光探测器,从而保证了好的方向性,防止返回光 影响光监测装置的监测功效。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光监测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图。 图2为本技术光监测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图。 图3为现有技术光监测装置的结构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技术光监测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所述光监测装置10包 括 —光纤插针ll,所述光纤插针11夹持有输入光纤111和输出光纤112 ;—第一透 镜12,该第一透镜12用于把从输入光纤111射出的发散光汇聚成平行光,在该第一透镜12 的出射端121镀有一层分光膜122,用于反射大部分从输入光纤111入射的光,并透射小部 分从输入光纤lll入射的光; —第二透镜13,用于把从分光膜122透射出的小部分从输入光纤111入射的光会 聚成会聚光; —陶瓷插芯14,该陶瓷插芯14有一导出光纤141,用于把从分光膜122透射出的 小部分从输入光纤111入射的光导出, 以及,一光探测器15,该光探测器15有一光电二极管151(PD)用于接收并监测从 陶瓷插芯14导出的光。 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当信号光从光纤插针11的输入光纤111输入,经过第 一透镜12准直后,以一小角度的平行光出射,其中,大部分的信号光借由分光膜122反射后 返回光纤插针11的输出光纤112的光路中;另一小部分的透射光从分光膜122透射而出, 经过第二透镜13汇聚于陶瓷插芯14的导出光纤141内,并由该导出光纤141导出至第三 透镜17,经过第三透镜17会聚后,最终传输至光探测器15的光电二极管151上。由于在光 监测装置10中采用了上述陶瓷插芯14,在第一透镜12的入射端产生的部分反射的光经过 分光膜122的透射后,不能被耦合进入光探测器15,从而保证了好的方向性,防止光探测器 测量产生误差。 本技术的组装过程 调节好光纤插芯11相对于第一透镜12的位置,使输入光纤111输入的光束经由 分光膜122反射后能从输出光纤112输出,将调整好位置的光纤插芯11与第一透镜12粘合, 然后将第二透镜13直接粘到分光膜122上, 随后调整陶瓷插芯14的位置,使从分光膜122透射出的小部分从输入光纤111入 射的光能够准确的汇聚到陶瓷插芯14的导出光纤141内,将调整好位置的陶瓷插芯14和 第二透镜13粘合, 然后再调整光探测器15的位置,使从陶瓷插芯14导出的光能完全导出到光探测 器15的光电二极管151上,然后将光探测器15与陶瓷插芯14粘合。 图2为本技术光监测装置的第二实施例,如图2所示,所述光监测装置20包 括 —光纤插针21,所述光纤插针21夹持有输入光纤211和输出光纤212 ; —第一透镜22,该第一透镜用于把从输入光纤111射出的发散光汇聚成平行光; —分光片26,用于反射大部分从输入光纤入射的光,并透射小部分从输入光纤入 射的光; —第二透镜23,用于把从分光片26透射出的小部分从输入光纤入射的光会聚成 会聚光; —陶瓷插芯24,该陶瓷插芯24有一导出光纤241,用于把从分光片26透射出的小 部分从输入光纤入射的光导出, 以及,一光探测器25,该光探测器25有一光电二极管251 (PD)用于接收并监测从 陶瓷插芯24导出的光。 还可包括一第三透镜27,将把分光片26透射出的小部分光汇聚于光探测器25上, 便于接收。 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当信号光从光纤插针21的输入光纤211输入,经过第 一透镜22准直后,以一小角度的平行光出射,其中,大部分的信号光借由分光片26反射后 由返回光纤插针21的输出光纤212的光路中;另一小部分的透射光从分光片26的另一面 出射,经过第二透镜23汇聚于陶瓷插芯24的导出光纤241内,并最终传输至光探测器25 的光电二极管251上,为了很好的接收到所述的小部分光束,在光探测器25前可安置一第 三透镜将上述小部分光束汇聚于光探测器25的光电二极管251上而充分接收。由于在光 监测装置20中采用了上述陶瓷插芯24,在第一透镜22的入射端产生的部分反射的光经过 分光片26的透射后,不能被耦合进入光探测器25,从而保证了好的方向性,防止产生测量 误差。 本技术的组装过程 将第一透镜22的出射端面221和分光片26粘合, 调节好光纤插芯21的位置,使输入光纤211输入的光束经由分光片26反射后能 从输出光纤212输出,将调整好位置的光纤插芯21与第一透镜22粘合, 然后将第二透镜23直接粘到分光片26上, 随后调整陶瓷插芯24的位置,使从分光片26透射出的小部分从输入光纤211入 射的光能够准确的汇聚到陶瓷插芯24的导出光纤241内,将调整好位置的陶瓷插芯24和 第二透镜23粘合, 然后再调整光探测器25的位置,使从陶瓷插芯24导出的光能完全导出到光探测 器25的光电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监测装置,主要由输入光纤、第一透镜、分光片、光探测器以及输出光纤组成,其特征是:还包括第二透镜和陶瓷插芯,输入光纤输入的光束经过透镜聚集于分光片上,分光片将大部分光束反射回输出光纤,而让一小部分光束透射进入第二透镜,并借由陶瓷插芯的插芯孔传输至光探测器接收监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益民
申请(专利权)人:昂纳信息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