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义勇专利>正文

原著染色的混纤复合纤维及其织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87802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原著染色的混纤(Discat)复合纤维及其织物,以原著染色的方法运用于混纤热可塑性复合纤维,由至少两个组成份且具有两种以上不同的纤维纺口断面,且至少有一个纺口断面的组成份施以原著染色(原液染色),使混纤复合纤维得到不规则条纹或不规则斑点的染色效果,在快速生产与不排放大量污水的情况下达到优美的多色调染色效果。(*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一种原著染色的混纤(Discat)复合纤维,特别指一种可达到 多色调染色效果的混纤(Discat)复合纤维及其织物。
技术介绍
为使纤维及织物的颜色更生动、更富于变化,以往有些运用混合两种以上色 纱来达到双色调(two tone)或三色调(three tone)效果。然而,此种方式须要混 合两种以上色纱,以达到不同程度明、暗、深、浅的双色调彩影及闪烁的效果, 制造工艺较为复杂。另有混合不同染色特性的不同纤维,再以不同的染料分别上色,来达到双色 调或三色调的效果。然而,此种染色方式复杂、难以掌握且时常有不同染色剂交 互污染于非目标的纤维上而失败,且此种染色方式为浴染染色,有产生大量废污 水问题。因此,如何通过单一制程就可得到优美的多色调颜色,且不排放大量污水, 为纤维染色的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于是,为解决上述的课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原著染色的混纤(Discat)复 合纤维,其特征在于复合纤维具有两种以上不同的纤维纺口断面;且至少有一 个纺口断面的组成纤维施以原著染色。与由该原著染色的混纤复合纤维所制成的 织物。其中,不同的纤维纺口断面间,其纤维纺口断面外周的最远端距纺口断面中 心点距离,与最近端距纺口断面中心点距离的比值相差1. 05倍以上,即不同的纤 维纺口断面间有相当差异。该混纤(Di sca t)复合纤维的任何组成份为热可塑性树脂所形成。热可塑性树 脂的聚合物系选自聚酯树脂、聚酯的共聚物、聚酰氨树脂、聚酰氨的共聚物、聚 丙烯树脂、聚丙烯的共聚物、聚乙烯树脂、聚乙烯的共聚物,以及上述聚合物的混合物其中之一。且任何组成部份当具有原著染色的染色方式时,该组成部份的 总色料含量占该组成部份的重量百分比范围为0. 005%至10°/。。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混纤(D i s c a t)复合纤维适用于任何热可 塑性化学纤维的应用,通过至少两个组成份且具有两种以上不同的纤维纺口断面, 不同的纤维纺口断面间有相当的差异,且在生产纤維时至少有 一 个组成部份施以 原著染色,再由原著染色的差异及纤维本身的异形度差异,使混纤复合纤维产生 不同色调的染色效果,并使混纤复合纤维得到不规则条紋或不规则斑点的染色效 果。由此,在快速生产与不排放大量污水的情况下所形成的复合纤维,其所形成 的织物表面将可达到优美的多色调染色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纤维纺口断面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纤维纺口断面示意图;及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的纤维纺口断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 20、 30、 40、 50、 60-纤维;A、 B-纺口断面;ral、 rbl-最远端距纺口断 面中心点距离;ra2、 rb2-最近端距纺口断面中心点距离。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详细内容及^支术i兌明,现以实施例来作进一步说明,但应 了解的是,该等实施例仅为例示说明之用,而不应被解释为本技术实施的限 制。本技术提出一种原著染色的混纤(Discat)复合纤维,与由该原著染色的 混纤复合纤维所制成的织物。其特征在于复合纤维具有两种以上不同的纤维纺 口断面;且至少有一个纺口断面的组成纤维施以原著染色,且4壬何组成部t分当具 有原著染色的染色方式时,该组成部份的总色料含量占该組成部份的重量百分比 范围为0. 005°/ 至10%。其中,不同的纤维纺口断面间,其纤维纺口断面外周的最远端距纺口断面中 心点距离,与最近端距纺口断面中心点距离的比值相差1. 05倍以上,即不同的纤 维纺口断面间有相当差异,再由原著染色的差异及纤维本身的异形度差异,使混 纤复合纤维产生不同色调的染色效果,并使混纤复合纤维得到不规则条紋或不规则斑点的染色效果。本技术的原著染色的混纤(Discat)复合纤维,可以再经由任何延伸、假 捻方式来加工。又,本技术所述的原著染色的混纤(Discat)复合纤维,各组 成部份可分别由聚酯树脂、聚酯的共聚物、聚酰氨树脂、聚酰氨的共聚物、聚丙 烯树脂、聚丙烯的共聚物、聚乙烯树脂、聚乙烯的共聚物,以及上述的混合物所 形成。且各组成部f分都可以依据不同需求而加入如热安定剂、防火剂、抗菌剂等 的助剂。现以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效果。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实施例1为二个組成份的原著染色的复合聚酯纤维,分别为纤 维10与纤维20。该纤维10的纺口断面A为圆形断面,其纺口断面外周的最远端距纺口断面中 心点距离ral,与最近端距纺口断面中心点距离ra2(其中ral= ra2=0. 15mm) , ra2/ ral = 1。纤维10成份为含有0. 3%重量百分比的半钝光聚酯树脂(semi-dull PET) 并以色料计量器施以原著染色,使其含有色索引号Pigment Blue 15: 1占纤维10 成份重量百分比0.42%及色索引号Solvent Red 135占纤维10成份重量百分比 0. 04°/。。该纤维20的纺口断面B为三角断面,其纺口断面B外周的最远端距纺口断面 B中心点距离rbl,及外周的最近端距纺口断面B中心点距离rb2,其中rbl= 0.4 mm, rb2=0, 055腿,rb2/ rbl = 0. 1375。纤维成份为全亮光聚酯树脂(Bright PET) 并以色料计量器施以原著染色,使其含有碳黑占纤维20成份重量百分比0. 018 %。纺丝条件为285° C熔融温度,纺丝速度42QQ米/分,延伸倍率2. 9倍。不同的纤维纺口断面间(ra2/ ral)/( rb2/ rbl) = 1/0. 1375大于1. 05,且 由前述二个组成份纤维10与纤维20的原著染色的复合聚酯纤维,由原著染色的 差异及纤维本身的异形度差异,使混纤复合纤维产生不同色调的染色效果,并使 其制成的织物将具有优美的双色调颜色。(实施例2 )请参阅图2,实施例2为二个组成份的原著染色的复合聚酯纤维,分别为纤 维30与纤维40。该纤维30的纺口断面A为三角断面,其纺口断面外周的最远端距纺口断面中 心点距离ral,与最近端距纺口断面中心点距离ra2,其中ral=0. 4 mm,5ra2=0. 055隱,ra2/ ral = 0.1 375。纤维成份为全亮光聚酯树脂(Bright PET)并以 色料计量器施以原著染色,使其含有碳黑占纤维30成份重量百分比0.015 %。该纤维40的纺口断面B为Y形断面,其纺口断面B外周的最远端距纺口断面 B中心点距离rbl,及外周的最近端距纺口断面B中心点距离rb2,其中rbl= 0. 35 mm, rb2=0. G3腿,rb2/ rbl = 0. 086。纤维40成份为含有0. 3%重量百分比的半钝 光聚酯树脂(semi-dull PET)并以色料计量器施以原著染色,使其含有色索引号 Pigment Red 149占纤维40成l分重量百分比0.6°/。。纺丝条件为285° C熔融温度,纺丝速度42GQ米/分,延伸倍率2. 9倍。不同的纤维纺口断面间(ra2/ ral)/( rb2/ rbl) = 0. 1 375/0. 086大于1. 05, 且由前述二个组成份纤维30与纤维40的原著染色的复合聚酯纤维,藉由原著染 色的差异及纤维本身的异形度差异,使混纤复合纤维产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原著染色的混纤复合纤维,其特征在于: 该复合纤维具有两种以上不同的纤维纺口断面;且 至少有一个纺口断面的组成纤维施以原著染色。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义勇
申请(专利权)人:陈义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