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镜头立体相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78052 阅读:2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数码相机,尤其是涉及一种单镜头立体相机。其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相机采用的镜头为多个,体积较为庞大,组装较不方便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前镜筒与后镜筒,前镜筒与后镜筒之间设有快门叶片,快门叶片连接在电机上,前镜筒前端连接有遮光罩,遮光罩内部的前端连接有锥形的可将光线反射至前镜筒内的第一反射镜,第一反射镜顶部朝向前镜筒;第一反射镜与遮光罩的两侧内壁之间各设有一个入光口,遮光罩的两侧内壁上各连接有一个可将光线反射至第一反射镜处的第二反射镜;后镜筒后端连接有外壳,外壳内部的底端连接有图像传感器,图像传感器连接线路板。(*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数码相机,尤其是涉及一种对单镜头立体相机等结 构的改良。
技术介绍
数字相机在使用上越来越普及,同时在功能上也逐渐取代传统底片式的 相机。数字相机应用到航空领域时,尤其根据军事、测绘等的要求,对一些 物体需要进行立体式拍摄,而以前对于立体照片多为拍摄平面照片后再后期制作完成。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多镜头数码立体相机(公开号CN1441314A), 其由数字成像单元、图像存储器、取景器、同步快门、端口、电源、控制芯 片和闪光灯等构成,该相机至少包含三个数字成像单元,在水平方向上等间 距排列,同步快门可控制各个数字成像单元同步曝光记录图像;在数字成像 单元上使用了 CMOS光电传感器,固定和支撑数字成像单元的支架可以在水平 方向移动,用来调节各成像单元之间的间距;为每个数字成像单元提供一个 映射表,记录失真图像的校正数据,映射表储存在数字成像单元中,图像处 理器根据映射表校正失真图像后,存储在存储器中。 一种像差校正方法,用 来校正立体相机或单镜头相机组各成像单元的几何像差,其包括,每个成像 单元具有一个映射表,记录着校正图像每个像素点(Xn, Yn)在失真图像上 的位置(a , 3 ),对任意立体空间拍摄的失真图像f ,根据映射表校正后得 到图像t, t (Xn, Yn) =f (a , e ),若a或e不是整数,f (a , P )的值 可用邻近点像素值替代,或经插值等近似处理得到,所校正的每个成像单元 均是一个独立的相机。但这种相机采用的镜头为多个,体积较为庞大,组装 较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单镜头立体相机,其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相机采用的镜头为多个,体积较为庞大,组装较不方 便等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本技术的单镜头立体相机,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前镜筒与后镜筒,前 镜筒内设有前组镜片,后镜筒内设有后组镜片,前镜筒与后镜筒之间设有快 门叶片,快门叶片连接在电机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镜筒前端连接有遮光 罩,遮光罩内部的前端连接有锥形的可将光线反射至前镜筒内的第一反射镜, 第一反射镜顶部朝向前镜筒;第一反射镜与遮光罩的两侧内壁之间各设有一 个入光口,遮光罩的两侧内壁上各连接有一个可将光线反射至第一反射镜处 的第二反射镜;后镜筒后端连接有外壳,外壳内部的底端连接有图像传感器, 图像传感器连接线路板。两个入光口的开口处开在同一平面上,入光口为向 前镜筒倾斜的通道,使得光线从入光口进入后,经第二反射镜、第一反射镜 两次反射进入前镜筒内。然后光线经过后镜筒后投射至图像传感器即CCD器 件上,由于光线由两个入光口处进入,类似于人体的眼睛原理,因此在图像 传感器上成的像为立体图像,线路板可通过数字处理,将此图像输出。作为优选,所述的遮光罩断面为向外张开的喇叭形;在同一个入光口内, 遮光罩的内壁、第一反射镜的锥面以及第二反射镜都为平行设置。遮光罩整 体成梯形,其长度较短的一端安装在前镜筒处,其长度较长的一端端面为长 方形,两个入光口的开口为矩形。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反射镜的锥面与前镜筒端面的夹角为45° 。第二 反射镜、遮光罩的内壁也都与前镜筒端面成45。夹角作为优选,所述的遮光罩外端的长度为25 5000mm。遮光罩外端的长度 可以根据所拍摄物体的大小设定。因此,本技术具有相机采用的镜头只需一个,通过遮光罩的两个入 光口进行立体成像,体积较小,组装较为方便,拆除遮光罩后可以用作普通 数码相机,结构简单、合理等特点。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前镜筒l、后镜筒2、遮光罩3、第一反射镜4、入光口5、第二反射镜6、外壳7、图像传感器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 的说明。实施例本例的单镜头立体相机,如图l、图2,有连接在一起的前镜筒 l与后镜筒2,前镜筒l内设有前组镜片,后镜筒2内设有后组镜片,前镜筒 1与后镜筒2之间设有快门叶片,快门叶片连接在电机上。后镜筒2后端连接 有密闭的外壳7,外壳内部的底端连接有朝向后组镜片的图像传感器8,图像 传感器8连接线路板。前镜筒1前端连接有遮光罩3,遮光罩3整体为梯形, 其断面为向外张开的喇叭形。遮光罩3内部的前端连接有锥形的可将光线反 射至前镜筒l内的第一反射镜4,第一反射镜4顶部朝向前镜筒;第一反射镜 4与遮光罩3的两侧内壁之间各设有一个入光口 5,遮光罩3的两侧内壁上各 连接有一个可将光线反射至第一反射镜4处的第二反射镜6。第一反射镜4的 锥面与前镜筒1端面的夹角为45。,并且在同一个入光口5内,遮光罩3的 内壁、第一反射镜4的锥面以及第二反射镜6都为平行设置。相机拍摄时,如图1箭头所示,光线从两个入光口 5进入投射到两个第 二反射镜6上,光线依次经过第二反射镜6、第一反射镜4两次反射后进入前 镜筒1。最后光线在图像传感器8处成像。由于光线是分别从两个入光口 5进 入,因此在图像传感器8上所成的像为立体像。权利要求1.一种单镜头立体相机,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前镜筒(1)与后镜筒(2),前镜筒(1)内设有前组镜片,后镜筒(2)内设有后组镜片,前镜筒(1)与后镜筒(2)之间设有快门叶片,快门叶片连接在电机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镜筒(1)前端连接有遮光罩(3),遮光罩(3)内部的前端连接有锥形的可将光线反射至前镜筒(1)内的第一反射镜(4),第一反射镜(4)顶部朝向前镜筒;第一反射镜(4)与遮光罩(3)的两侧内壁之间各设有一个入光口(5),遮光罩(3)的两侧内壁上各连接有一个可将光线反射至第一反射镜(4)处的第二反射镜(6);后镜筒(2)后端连接有外壳(7),外壳内部的底端连接有图像传感器(8),图像传感器(8)连接线路板。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镜头立体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遮光罩(3) 断面为向外张开的喇叭形;在同一个入光口 (5)内,遮光罩(3)的内壁、第 一反射镜(4)的锥面以及第二反射镜(6)都为平行设置。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镜头立体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反射镜 (4)的锥面与前镜筒(1)端面的夹角为45。。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单镜头立体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遮 光罩(3)外端的长度为25 5000mm。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数码相机,尤其是涉及一种单镜头立体相机。其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相机采用的镜头为多个,体积较为庞大,组装较不方便等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前镜筒与后镜筒,前镜筒与后镜筒之间设有快门叶片,快门叶片连接在电机上,前镜筒前端连接有遮光罩,遮光罩内部的前端连接有锥形的可将光线反射至前镜筒内的第一反射镜,第一反射镜顶部朝向前镜筒;第一反射镜与遮光罩的两侧内壁之间各设有一个入光口,遮光罩的两侧内壁上各连接有一个可将光线反射至第一反射镜处的第二反射镜;后镜筒后端连接有外壳,外壳内部的底端连接有图像传感器,图像传感器连接线路板。文档编号G03B35/00GK201345029SQ200920112979公开日2009年11月1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19日 优先权日2009年1月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镜头立体相机,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前镜筒(1)与后镜筒(2),前镜筒(1)内设有前组镜片,后镜筒(2)内设有后组镜片,前镜筒(1)与后镜筒(2)之间设有快门叶片,快门叶片连接在电机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镜筒(1)前端连接有遮光罩(3),遮光罩(3)内部的前端连接有锥形的可将光线反射至前镜筒(1)内的第一反射镜(4),第一反射镜(4)顶部朝向前镜筒;第一反射镜(4)与遮光罩(3)的两侧内壁之间各设有一个入光口(5),遮光罩(3)的两侧内壁上各连接有一个可将光线反射至第一反射镜(4)处的第二反射镜(6);后镜筒(2)后端连接有外壳(7),外壳内部的底端连接有图像传感器(8),图像传感器(8)连接线路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盛民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悍马光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