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路通讯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69036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网路通讯连接器,其由金属外壳、绝缘本体、导电端子以及后盖所组成,其中绝缘本体前表面凹设有供对接插头插入的收容空间,于收容空间底面内设有供插头导入且宽度略窄的通道,在通道入口处于绝本体下表面开设一用来容纳插头扣臂的缺口;金属外壳套设于绝缘本体表面,该金属外壳设有与绝缘本体缺口处对应的开口,于开口前端两侧折弯形成有与插头的扣臂锁扣的至少双层卡块,该卡块折弯处形成圆弧导入以解决先前利用冲制撕破形成凸起带有毛刺刮伤插头现象而造成锁扣结构失效,同时可增强锁扣结构强度。(*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网路通讯连接器,尤指一种至少折弯双层加强型锁扣结构的网路通讯连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各种电子产品逐渐趋向小型化,因此降低 连接器的高度,减少产品占用的空间,促使产品朝小型化发展,是业界急需解决的课题之 网路通讯连接器广泛应用于网络通讯设备上,其一般与对接的插头通过卡扣机构 保持电性连接。目前,与公头连接器扣臂相结合的卡扣机构有设于绝缘本体插口端突起,基 于塑料材质及产品高度限制要求,卡扣机构强度较为脆弱。现请参见图l所示的网路通讯 连接器8结构,其由金属外壳81、绝缘本体82、导电端子83及后盖84所组成,绝缘本体82 设有供相匹配的插头插入的收容空间826,于收容空间826内底面设有一供插头导入且宽 度略窄的通道822,再分别于通道822入口处两侧部823设有一凹部821 ;金属外壳81套设 于绝缘本体82外表面,于金属外壳81底面812所对应绝缘本体82通道入口凹部821处冲 制撕裂形成凸起部811,并且凸起部811与绝缘本体的凹部821匹配时,形成锁扣结构,当插 头连接器插入并容置于绝缘本体81所设的收容空间826时,插头扣臂两侧的止档部被弹性 支起并稳固地卡掣于金属外壳所设的凸起部处,然而金属外壳81在冲压下料过程中因有 延展性撕破金属外壳81而产生毛剌,在插头连接器插入时,会造成其与金属外壳81毛剌干 涉插入,产生刮伤插头连接器两侧的扣臂,使卡扣功能失效,影响产品的使用,同时因金属 外壳厚度需求限制,厚度较小则其强度较弱,造成连接器卡点力量较弱,亦会影响产品的正 常使用。 因此,针对上述连接器所存在的缺陷,实有必要对现行技术进行设计改良,以提供 一种性能优越的网路通讯连接器锁扣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强型锁扣结构的网路通讯连接器,于金属外 壳插入端设有至少折弯双层锁扣结构的卡块,该卡块与插入插头扣臂锁扣,卡块折弯处形 成圆弧导入以解决铁件毛剌刮伤插头而造成锁扣功能失效问题。 本技术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强型锁扣结构的网路通讯连接器,减少破 坏,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本技术上述目的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加以实现一种网路通讯连接器包 括有金属外壳、绝缘本体、导电端子及后盖,其中绝缘本体前表面凹设有供对接插头插入的 收容空间,于收容空间底面内设有一供插头导入且宽度略窄的通道,在通道入口处于绝缘 本体下表面开设一用来容纳插头扣臂的缺口 ;金属外壳套设固定在绝缘本体外表面,所述 金属外壳设有与绝缘本体缺口处对应的开口,开口前端两侧折弯形成有至少双层结构的卡块,所述卡块折弯处折弯成圆弧导入,形成光滑的弧型面,以解决先前利用冲制撕破形成凸 起带有毛剌刮伤插头现象而造成锁扣结构失效问题。 本技术网路通讯连接器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明显通过在金属外壳插入口折 弯有至少有双层卡块锁扣结构,在折弯处形成光滑圆弧面导入以解决铁件毛剌刮伤插头而 造成锁扣功能失效问题,而且其承受非正常外力时的强度更大,从而增加了产品的插拔次 数,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网路通讯连接器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网路通讯连接器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之网路通讯连接器安装于电路板上的立体图; 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之网路通讯连接器对接插头插入时的立体图; 图5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插头未完全插入网路通讯连接器内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圆5中A位置细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之插头完全插入网路通讯连接器内部后的剖视图。 技术 100-网路通讯连接器,10-金属外壳,11-底面,110-开口 , 12-卡块,121-折弯圆 弧,122-后端面,123-上表面,124-下表面,13-顶面,131-卡孔,14、24_侧面,141-卡片, 142-插脚,20-绝缘本体,21-插接面,211-收容空间,212-通道,22-下表面,220-缺口 , 23-上表面,231-凸块,241-止挡块,30-导电端子,31-接触部,32-引出端,40_后盖,60_插 头,61-扣臂,62-止挡部,621-斜面,622-前端面,63-引导部,70-电路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结构,现配合附图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 新型详加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2所示,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之网路通讯连接器100,其由金属外壳 10、绝缘本体20、导电端子30及后盖40所组成。 绝缘本体20为一具有上表面23、下表面22、后端面、一对侧面24以及前表面开口 的方形体,其前表面为插接面21,于插接面21向绝缘本体20内部凹设有供对接插头60插 入的收容空间211,若干导电端子30由绝缘本体20后端面贯穿插设定位,接触部31露于插 接接面21的收容空间211内,再由一后盖40盖合于绝缘本体20将端子引出端32固持定 位,于收容空间211底面内设有一供插头60导入且宽度略窄的通道212,在通道212入口处 于绝缘本体20底表面22开设一用来容纳插头60之扣臂61的缺口 220,另外于其上表面 23设有凸块231,于侧面24设有止挡块241。 金属外壳10具有顶面13、底面11以及一对侧面14,于顶面13上设有与上述凸 块231相卡扣的卡孔131,于底面11上所对应绝缘本体20下表面22之缺口 220处设一开 口 IIO,在开口 IIO前端处于底面ll相向设有与插头60的扣臂61相锁扣的卡块12,该卡 块12为由单层铁片从底面11前端向后折弯而成的双层结构,或再次向前折弯形成至少双层结构的加强型卡块12,如图6所示结构,该卡块12弯折位置折弯圆弧121和平齐后端面 122,请参见图3所示,卡块12上表面123与底面12之顶部平齐,下表面124突出于金属外 壳10的底面11之底部(如图6所示),另外于金属外壳10的侧面14上设有卡片141以 及若干插脚142,卡片141与上述止挡块241相匹配,通过卡孔131与凸块231相卡扣以及 卡片141与止挡块241相结合而将金属外壳10套设于绝缘本体20表面,然后再通过插脚 142将该网路通讯连接器100固定在电路板70上。 请参阅图4、5、6所示,当具有引导部63的插头60按照第4图的箭头方向插入绝 缘本体20所设的收容空间211时,使插头60的扣臂61两侧的止挡部62之斜面621沿卡 块12之折弯圆弧121导入,可避免铁件毛剌刮伤插头60之止挡部62而造成锁扣失效;插 头60插入收容空间211后,如第7图所示,插头60的扣臂61两侧的止挡部62之前端面 622抵靠于卡块12后端面122,从而可保持插头60与该网路通讯连接器100之间稳定的电 性连接,当非正常欲脱离插拔插头60时,由于该卡块12采用双层弯折叠合而成,所以可有 效的止挡插头60退出该连接器100的收容空间211且卡块12不会被轻易破坏,即使是较 大的外力作用,也可承受,不会被轻易破坏;同时在正常的工作状态插拔插头,也确保该连 接器100插拔的使用次数,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为使熟悉该项技术者如实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及功效,所举之实施例及附图仅 是对本技术加以说明,并不对本技术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网路通讯连接器,包括有金属外壳、绝缘本体、导电端子及后盖,其中绝缘本体前表面凹设有供对接插头插入的收容空间,于收容空间底面内设有供插头导入且宽度略窄的通道,在通道入口处于绝缘本体下表面开设一用来容纳插头扣臂的缺口;金属外壳套设于绝缘本体外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底面设有与绝缘本体缺口处相对应的开口,于开口前端两侧折弯形成有与插头的扣臂锁扣的至少双层卡块,所述卡块折弯处折弯成圆弧,形成光滑弧型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宗宪唐常健
申请(专利权)人:实盈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