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5840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线缆电连接器,其为插头连接器,可与一插座连接器配合,该线缆连接器包括一外壳体以及连接于该外壳体上的对接部、线缆;对接部,包括一遮蔽壳体以及设置其内的绝缘本体、导电端子;一闭锁构件,该闭锁构件包括固持部、自该固持部向内弯折延伸形成的连接部、自连接部向外翻折延伸形成的锁钩部;所述的闭锁构件的固持部中间形成一向内弯折的按压部;按压块,穿设于所述的外壳体内,该按压块抵靠于该闭锁构件按压部;所述的外壳体两侧内壁开有供该按压块下压相配合的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闭锁构件以及相应的按压块配合,使电连接器的外形尺寸小型化,操作方便,闭锁构件基本包覆于遮蔽壳体内,使得金属壳体的EMI效果更好。(*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线缆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闭锁结构的线缆连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电气设备的小型化、多功能化的发展趋势,对电连接器的要求与日俱增,其不仅需要具有较强的信号传输能力,更需具有结构小型化、简单化以及方便化等特点。目前常用的线缆连接器1a,其为插头连接器,参阅图1,其包括一外壳体11a、对接部12a以及连接于该线缆连接器1a尾端的线缆13a;外壳体11a包括上、下壳体111a、112a;对接部12a包括一遮蔽壳体121a以及设置其内的绝缘本体122a、导电端子123a;所述的遮蔽壳体121a包括形成于对接端处的前遮蔽壳体1211a、靠近线缆端的后遮蔽壳体1212a;所述的后遮蔽壳体1212a后端延伸形成夹持卷片1213a;两闭锁件2a、2a’,收容并固定于所述外壳体11a内;两按压块3a、3a’,分别置于外壳体11a两侧的缺口处并与两闭锁件2a、2a’配合。按压按压块3a、3a’,可使该闭锁件2a、2a’端部的锁钩部21a、21a’脱离插座连接器壳体上定位孔(图未示),此时即可将插头连接器1a从插座连接器中拔出。但上述闭锁件2a、2a’、按压块3a、3a’的配合结构使线缆连接器1a的外形尺寸(宽度方向)变大,与电气设备结构小型化的发展趋势向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电连接器,使电连接器的外形尺寸小型化,操作方便;而且,电连接器的闭锁构件基本包覆于遮蔽壳体内,使得金属壳体的EMI效果更好。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线缆电连接器,其为插头连接器,可与一插座连接器配合,该线缆连接器包括一外壳体以及连接该外壳体上的对接部、线缆;所述对接部包括一遮蔽壳体以及设置其内的绝缘本体、导电端子;还包括,一闭锁构件,该闭锁构件包括固持部、自该固持部向内弯折延伸形成的连接部、自连接部向外翻折延伸形成的锁钩部;所述的闭锁构件的固持部中间形成一向内弯折的按压部;按压块,穿设于所述的外壳体内,该按压块抵靠于该闭锁构件按压部。进一步,所述的外壳体包括上、下壳体,该下壳体内形成固定部,所述的闭锁构件收容并固定于所述外壳体内的固定部。所述的外壳体内的固定部上开有供穿过所述的闭锁构件的固持部的固定凹槽。所述的外壳体两侧内壁开有供该按压块下压相配合的凹槽。又,所述的遮蔽壳体包括形成于对接端处的前遮蔽壳体、靠近线缆端的上遮蔽壳体及与该上遮蔽壳体相对接合的下遮蔽壳体。所述的上下遮蔽壳体后端向后延伸形成有与线缆外形相匹配的上下夹持片,该上下夹持片夹持固定线缆,并由连接件连接固定。所述的外壳体内的固定部上开有供穿过所述的闭锁构件的连接件固定的凹孔。所述的闭锁构件固持部向内弯折,其上开有供所述的连接件穿过的缺口。另,本技术所述的前遮蔽壳体设有固持片,其扣接于形成于绝缘本体相应位置的固定块上,并翻折形成一固定片;所述上遮蔽壳体上开有与供该固定片插设固定的固定槽。所述的按压块两侧向下延伸形成有下压部,下压部抵靠于该闭锁构件按压部。所述的上壳体上开设有开口供按压块穿过。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闭锁构件以及相应的按压块配合,使电连接器的外形尺寸小型化,操作方便,闭锁构件基本包覆于遮蔽壳体内,使得金属壳体的EMI效果更好。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线缆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本技术线缆连接器与一插座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3是本技术线缆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线缆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去除上壳体);图5是本技术线缆连接器的俯视图;图6是图5的A-A剖视图;图7是图5的B-B剖视图;图8是本技术闭锁构件、按压块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本技术提供的线缆电连接器10,其为插头连接器,可与一相应的插座连接器20配合,该插头连接器10包括一外壳体1、部分包覆于外壳体1上的对接部2、以及连接于该线缆连接器10线缆端的线缆3。参见图3~图4,所述的对接部2包括一遮蔽壳体21以及设置其内的绝缘本体22、导电端子23;所述的遮蔽壳体21包括形成于与线缆连接器线缆端相对的对接端处的前遮蔽壳体211、靠近线缆端的上遮蔽壳体212及与该上遮蔽壳体212相对接合的下遮蔽壳体213,如此设计的遮蔽壳体壳提高电连接器对电磁干扰的屏蔽效果;所述的外壳体1包括相对的上壳体11及下壳体12,其分别包覆于上、下遮蔽壳体212、213外。其中,上壳体11的上表面上开设有一开口111,下壳体12内形成有固定部121。参见图4,本技术还设有两闭锁构件5、5’、按压块6;所述的闭锁构件5、5’分别收容并固定于所述外壳体内的固定部121;该闭锁构件5、5’分别包括固持部51、51’、自该固持部51、51’向内弯折延伸形成的连接部52、52’、自连接部52、52’向外翻折延伸形成的锁钩部53、53’;所述的闭锁构件5、5’的固持部51、51’中间上端形成一向内弯折的按压部54、54’;该固持部51、51’后端向内弯折延伸的部分上开有供一连接件4穿过的缺口511、511’。所述的外壳体1下壳体12的固定部121上开有供穿过所述的闭锁构件5、5’的固持部51、51’的固定凹槽1211。参见图8,所述的按压块6,穿设于所述的上壳体11上的开口111内,该按压块6的两侧向下延伸形成下压部61、62抵靠于该闭锁构件按压部54、54’;所述的外壳体1下壳体12内的两侧内壁开有供该按压块6下压部61、62下压相配合的凹槽122。参见图4,本技术所述的上、下遮蔽壳体212、213后端分别向后延伸形成与线缆3外形相匹配的上、下夹持片214、215,该上、下夹持片214、215可进一步向两侧延伸形成固定部216、217,为方便连接件4(本实施例中为两螺钉)对线缆3及上、下夹持片214、215的固定,所述的上、下夹持片214、215上分别开有通孔2141、2151供连接件4穿设。在该上、下壳体11、12的内侧后端形成有与上、下遮蔽壳体212、213的上、下夹持片214、215形状相配的定位部124,且于该上、下壳体11、12其中之一(本实施例中为下壳体12)的定位部124上形成有供所述连接件4固定的凹孔123。所述的前遮蔽壳体211设有固持片2111,其扣接于形成于绝缘本体22相应位置的固定块221上,与该固持片2111相应的部分向上翻折形成一固定片2112;所述上遮蔽壳体上212开有与供该固定片2112插设固定的固定槽2121。再参见图4~图7,所述的对接部2的前遮蔽壳体211两侧设有两穿孔2113,闭锁构件两锁钩部53、53’伸出外壳体1,并凸露出对接部2前遮蔽壳体211上的两穿孔2113。与其对接的插座连接器20的壳体201上对应设有定位孔2011,当插头连接器10与插座连接器20相对接时,所述的闭锁构件5的两锁钩部53、53’插入插座连接器20壳体201上定位孔2011。此结构使电连接器的对接稳定性进一步加强,保证了电连接器的电连接性能的良好性。当需拔出插头连接器10时,只要压下插头连接器10上壳体211的按压块6,按压块6的下压部61、62下压闭锁构件5、5’的固持部51的按压部54、54’,使闭锁构件5、5’两连接部52、52’向内弯曲,凸露出对接部2前遮蔽壳体211上的两穿孔2111的闭锁构件5、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缆电连接器,其为插头连接器,其包括一外壳体以及连接该外壳体上的对接部、线缆;    所述对接部包括一遮蔽壳体以及设置其内的绝缘本体、导电端子;其特征是:还包括,    一闭锁构件,该闭锁构件包括固持部、自该固持部向内弯折延伸形成的连接部、自连接部向外翻折延伸形成的锁钩部;所述的闭锁构件的固持部中间形成一向内弯折的按压部;    按压块,穿设于所述的外壳体内,该按压块抵靠于该闭锁构件按压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学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莫列斯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