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讯连接器中的防溃pin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12741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9 03: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讯连接器中的防溃pin结构,为接触端子,包括外框保护片与框内保护片,外框保护片从尾端开始向上折弯形成第一折弯部,由第一折弯部向下折弯形成第二折弯部,由第二折弯部向上折弯形成第三折弯部,由第三折弯部向下折弯形成第四折弯部,第四折弯部水平向前延伸至外框保护片头端;框内保护片从尾端开始向上折弯形成第五折弯部,由第五折弯部向下折弯至框内保护片头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防溃pin结构通过设置折弯结构,避免了常规卡座端子会直接顶住卡托导致卡托再也无法正常拔出等此类问题,即防止端子溃pin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端子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通讯连接器中的防溃pin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手机正迈向4G时代,手机继续往更薄、更小的方向发展,MicroSIM卡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而Iphone5及其他nano卡产品的推出,使得nano卡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卡托式卡座也应运而生。常规SIM卡连接器结构如图1、图2所示,一般为6PIN组装式结构,包括绝缘本体1与金属外壳2,绝缘本体1具有底板3,底板3上设有SIM卡接触端子5当退出空卡托6时,接触端子5头部会将卡托6挂住,无法取出卡托6而不能正常使用。常规防溃PIN卡座端子结构如图3所示,为球头端子,也可实现防溃PIN功能,由于球头的斜度较大,插卡和拔卡相对图五所示结构较为困难,而且需要较高的空间。现如今,手机等通讯连接器上的接触端子结构设置一般存在溃pin问题,导致使用寿命短,客户满意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制造的通讯连接器中的防溃pin结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通讯连接器中的防溃pin结构,为接触端子,包括外框保护片与框内保护片,所述的外框保护片从尾端开始向上折弯形成第一折弯部,由第一折弯部向下折弯形成第二折弯部,由第二折弯部向上折弯形成第三折弯部,由第三折弯部向下折弯形成第四折弯部,第四折弯部水平向前延伸至外框保护片头端;所述的框内保护r>片从尾端开始向上折弯形成第五折弯部,由第五折弯部向下折弯至框内保护片头端;其中,框内保护片头端位于第三折弯部正下方。所述的第五折弯部高于第一折弯部与第三折弯部。所述的接触端子嵌设在底板上,且外框保护片头端低于底板表面。所述的外框保护片与框内保护片之间形成间隙。所述的框内保护片中间开设有长条孔。使用本专利技术时,退出空卡托时,由于外框保护片头端低于底板表面,卡托越过外框保护片头端,对端子产生向下的挤压力,使得整个端子向下移动,带动框内保护片下移,可达到卡托越过框内保护片头端而实现防溃PIN的功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防溃pin结构,为一种接触端子,当端子受到卡托向下的挤压力,端子整体会向下移动,外框保护片先接触到PC底板,第一折弯部、第二折弯部、第三折弯部、第四折弯部分担端子与PC底板的硬干涉,保证弹片的正向力和舒适的插拔手感。而框内保护片头端位于第三折弯部正下方,保护卡托不会被端子头部挂住,通过设置折弯结构,避免了常规卡座端子会直接顶住卡托导致卡托再也无法正常拔出等此类问题,即防止端子溃pin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常规SIM卡连接器结构示意图;图2为常规SIM卡连接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常规防溃PIN卡座端子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防溃pin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防溃pin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防溃pin结构用在SIM卡连接器上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防溃pin结构用在SIM卡连接器上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通讯连接器中的防溃pin结构,如图4~图5所示,为一接触端子,包括外框保护片51与框内保护片52,外框保护片51从尾端开始向上折弯形成第一折弯部511,由第一折弯部511向下折弯形成第二折弯部512,由第二折弯部512向上折弯形成第三折弯部513,由第三折弯部513向下折弯形成第四折弯部514,第四折弯部514水平向前延伸至外框保护片头端515;框内保护片52从尾端开始向上折弯形成第五折弯部521,由第五折弯部521向下折弯至框内保护片头端522;其中,框内保护片头端522位于第三折弯部513正下方。其中,第五折弯部521高于第一折弯部511与第三折弯部513。外框保护片51与框内保护片52之间形成间隙。框内保护片52中间开设有长条孔。本实施例的防溃pin结构用在SIM卡连接器上时,如图6、图7所示。SIM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1与金属外壳2,绝缘本体1具有底板3、以及位于底板3两侧高于底板3的侧壁4,底板3上设有SIM卡接触端子5,接触端子5结构即为上述防溃pin结构。其中,接触端子5嵌设在底板3上,且外框保护片头端515低于底板表面,接触端子5共设有8个。由于连接器采用防溃PIN设计,当端子受到空卡托6向下的挤压力,接触端子5整体会向下移动,外框保护片51先接触到PC底板3,第一折弯部511、第二折弯部512、第三折弯部513、第四折弯部分514承担接触端子5与PC底板3的硬干涉,保证弹片的正向力和舒适的插拔手感。而框内保护片头端522位于第三折弯部513正下方,保护空卡托6不会被接触端子5头部挂住。退出空卡托6时,由于外框保护片头端515低于底板3表面,空卡托6越过外框保护片头端515,对接触端子5产生向下的挤压力,使得整个接触端子5向下移动,带动框内保护片52下移,可达到空卡托6越过框内保护片头端522而实现防溃PIN的功能。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
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发明。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揭示,不脱离本专利技术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通讯连接器中的防溃pin结构,其特征在于,为接触端子,包括外框保护片(51)与框内保护片(52),所述的外框保护片(51)从尾端开始向上折弯形成第一折弯部(511),由第一折弯部(511)向下折弯形成第二折弯部(512),由第二折弯部(512)向上折弯形成第三折弯部(513),由第三折弯部(513)向下折弯形成第四折弯部(514),第四折弯部(514)水平向前延伸至外框保护片头端(515);所述的框内保护片(52)从尾端开始向上折弯形成第五折弯部(521),由第五折弯部(521)向下折弯至框内保护片头端(522);其中,框内保护片头端(522)位于第三折弯部(513)正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讯连接器中的防溃pin结构,其特征在于,为接触端子,包括外框
保护片(51)与框内保护片(52),所述的外框保护片(51)从尾端开始向上折弯
形成第一折弯部(511),由第一折弯部(511)向下折弯形成第二折弯部(512),
由第二折弯部(512)向上折弯形成第三折弯部(513),由第三折弯部(513)向下
折弯形成第四折弯部(514),第四折弯部(514)水平向前延伸至外框保护片头端
(515);所述的框内保护片(52)从尾端开始向上折弯形成第五折弯部(521),由
第五折弯部(521)向下折弯至框内保护片头端(522);其中,框内保护片头端(522)
位于第三折弯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泽强朱新爱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徕木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