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67027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系关于一种座椅,该座椅系包括:复数组相互并列设置之构成单元、复数个设置于该构成单元一侧之补强单元以及复数个用于固定该构成单元之固定横板,其中该构成单元包括:一前片以及一对应于该前片构造并结合于该前片之后侧以增加支撑强度之后片;藉由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提供一具有能够承载重量之结构强度并且具备时尚工艺造型之座椅。(*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系关于一种座椅,尤其系指一种具有能够承载重量之结构强度并 且具备时尚工艺造型之座椅。
技术介绍
在以往农业社会的时代,大部份的日常生活用品是由人们手工制作而成的工 艺制品,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追求的是三餐的温饱,对于生活质量并未十 分地讲究,因此对于日常生活用品的要求,仅止于经济实惠、坚固耐用即可。然而随着产业水平的提升,各项用品的制造良率已提升至高水平的程度,用 品本身所具备的功能与质量已成为市场竞争最基本的要求。另一方面,当国民所得逐渐地提升,生活水平亦随之提高,因此对于生活质 量也就愈加重视,以往经济实惠、坚固耐用的考虑已不再位于消费者选购一项商 品时的第一顺位,取而代之的是该项商品在外观设计上是否出色?是否符合当季 流行之风格?以及是否能够突显出使用者的品味?因此,举凡如桌子、座椅等日常生活用吊,倘若能够朝着时尚工艺精品化的 趋势发展,将更加地符合消费大众的市场需求,故有技术者设计并制造出一 座椅,如图7所示,该座椅2系由复数个弯曲的组件并列设置组合而成,其具有 第一弯折处21、第二弯折处22以及第三弯折处23,该座椅2虽然具备了流线外 型的时尚工艺风格,然而,就其结构强度而言, 一旦人体坐落于该座椅2上,该 座椅2的结构强度无法负担人体重量时,在该第二弯折处22将有断裂之虞,故 该座椅2之载重能力有限,不仅实用性不佳,更可能造成使用者因座椅断裂而产 生受伤的情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人有鉴于上述习用座椅空有外观设计却缺乏实用性的缺点,乃积 极着手从事研究,经过不断的试验及努力,终于开发出本技术。本技术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能够承载重量之结构强度并且具 备时尚工艺造型之座椅。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系采取以下之技术手段予以达成,其中本技术之座椅系包括有复数组构成单元,复数个补强单元和复数个固 定横板。复数组构成单元,系相互并列设置,每一组构成单元包括一前片,具有一椅背段、 一连结于该椅背段之座位段、 一连结于该座位段之椅脚段以及一连结于该椅脚段之底座段;以及一后片,系为对应该前片构造之型态而具有椅背段、座位段、椅脚段以及底 座段,其结合于该前片之后侧以增加支撑强度;复数个补强单元,系设置于该构成单元之后片的一侧;以及复数个固定横板,系分别固定于该后片之椅背段后侧、前片之座位段下侧、 前片之椅脚段后侧、后片之椅脚段前侧以及前片之底座段下侧;其中,该复数组并列设置的构成单元之后片椅脚段与前片椅脚段下端的间距 系由二侧往中央渐增以提升承载重量的分力效果。本技术之座椅以该后片作为该前片之支撑,并于中央构成单元之后片设 置补强单元以及前片与后片之距离依位置不同而改变的结构,系可于人体坐落于 该座椅时,就其重量中心提供强化的承载能力,进而提升其实用性;另外,该座 椅在外观设计上亦具备平滑流线之造型,使其符合时尚工艺之风格;故透过本实 用新型之座椅系在兼顾其实用性的考虑下,亦具备了利落流畅的微曲线型,系为 一结合传统工艺与时尚设计之座椅。附图说明图l是本专利技术之座椅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之座椅另一视角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之构成单元侧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之构成单元及补强单元侧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之座椅侧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之座椅前视图。图7是习用座椅立体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l座椅 ll构成单元111前片 1111椅背段1112座位段1113椅脚段1114底座段112后片1121椅背段1122座位段1123椅脚段1124底座段12补强单元13固定横板2座椅21第一弯折处22第二弯折处23第三弯折处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考图1至5所示,本技术座椅1之实施例系包括-18组构成单元11,系相互并列设置,以第9与10组为中央组,并以第l与18组为最外侧之二组构成单元11,其分别包括一前片lll,具有一椅背段llll、 一连结于该椅背段1111之座位段1112、一连结于该座位段1112之椅脚段1113以及一连结于该椅脚段1113之底座段1114;以及一后片112,系以对应该前片lll构造之型态,结合于该前片lll之后侧以 增加支撑强度,该后片112亦具有一椅背段1121、 一连结于该椅背段1121之座 位段1122、 一连结于该座位段1122之椅脚段1123以及一连结于该椅脚段1123 之底座段1124;6个补强单元12,系分别设置于第9与10组、第8与11组、第7与12组 构成单元11之后片112的前侧,藉以强化该第9与10组、第8与11组、第7 与12组构成单元11之后片112的支撑强度;以及8个固定横板13,系分别固定于该后片112之椅背段1121后侧、前片lll 之座位段1112下侧、前片111之椅脚段1113后侧、后片112之椅脚段1123前 侧以及前片111之底座段1114下侧,以组合固定各构成单元11。其中,该复数组并列设置的构成单元11之后片112的椅脚段1123与前片 111的椅脚段1113之下端间距系由二侧往中央渐增,以提升该座椅1承载使用 者时的分力效果,进而增进该座椅l使用时的稳定度。请参考图2、 4及5,该前片111之椅背段1111与座位段1112所夹角度系 为钝角、该座位段1112与椅脚段1113所夹角度系为锐角以及该椅脚段1113与底座段1114所夹角度系为钝角,并且,构成单元ll各对应组相互对称,对称的 构成单元角度系相同,如第9与10组、第1与18组对称,依此类推。请参考图2及7,该构成单元11之前片111的椅背段1111与座位段1112 所夹角度系由中央往外侧依序逐渐縮小,而于该前片111之座位段1112形成一 微曲圆弧造型,藉以符合使用者臀部型态而增进使用舒适度;再者,该构成单元 11之前片111的座位段1112与椅脚段1113所夹角度系由中央往外侧依序逐渐 加大,而于该前片111之椅脚处1113同样形成一微曲圆弧造型,藉以容纳使用 者双脚小腿而增进使用舒适度。各相互对称的构成单元11之前片111与后片112的椅背段1111、 1121、前 片111之座位段1112、前片111与后片112之椅脚段1113、 1123系朝左侧或右 侧弯折,不仅使得该座椅1具有微曲流线之造型,亦使得该座椅1符合人体工学 而增进使用时的舒适感。该座椅1之椅背段1111、 1121的弯折角度大于座位段1112、 1122及椅脚段 1113、 1123,使其宽度系内缩小于座位段1112、 1122及椅脚段1113、 1123之宽 度,透过宽度的改变使该座椅1不为单调的造型,而是更为丰富多元的整体外观。故透过本技术之座椅与人体接触的部位系经由弯曲及翻折塑造出符合 人体工学的型态以提升使用时的舒适感;在结构强度的部份,系透过前片、后片 的相互支撑与补强单元的设置来提升载重承受力;除此之外,用于制作该座椅之 材料系可为竹材、塑料、铁片等具可挠性之材料,运用该等材料可弯曲及翻折的 特性来制作该座椅,使得该座椅具备微曲、圆弧、平滑、流线之造型,系符合时 尚设计风格。因此本技术之座椅融合了传统工艺与时尚设计,其不仅具备了工艺制品 的实用特性,亦兼顾了销售市场主流的时尚设计风格,进而使得该座椅成为时尚 工艺的代表作品,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不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复数组构成单元,复数个补强单元和复数个固定横板, 复数组构成单元,系相互并列设置,每一组构成单元包括: 一前片,具有一椅背段、一连结于该椅背段之座位段、一连结于该座位段之椅脚段以及一连结于该椅脚段之底 座段;以及 一后片,系为对应该前片构造之型态而具有椅背段、座位段、椅脚段以及底座段,其结合于该前片之后侧以增加支撑强度; 复数个补强单元,系设置于该构成单元之后片的一侧;以及 复数个固定横板,系分别固定于该后片之椅背段后侧 、前片之座位段下侧、前片之椅脚段后侧、后片之椅脚段前侧以及前片之底座段下侧; 其中,该复数组并列设置的构成单元之后片椅脚段与前片椅脚段下端的间距系由二侧往中央渐增以提升承载重量的分力效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高明康斯坦丁葛契奇
申请(专利权)人:国立台湾工艺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