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5064160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过滤系统,其应用于立体成型装置的作业空间上,该作业空间通过管件与过滤系统连通,而过滤系统包括:壳体、尘埃过滤装置、尘埃吸入口及吸风装置,壳体至少包括第一、第二空间;尘埃过滤装置分隔第一、第二空间;尘埃吸入口与第二空间连通,用以连接固定管件;而吸风装置与第一空间连通,以使第一空间产生负压,从而将作业空间飞扬的尘埃通过管件及尘埃吸入口吸入第二空间,并通过尘埃过滤装置将尘埃集中于第二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过滤系统,尤指一种应用于立体成型装置的作业空间上的过滤 系统。
技术介绍
快速成型技术(Rapid I^ototyping,简称RP技术)主要以层层堆栈成型的概念所 发展而成,其系将粉末铺设于载具上,再利用喷墨打印技术喷涂高黏度胶合剂液体,使粉末 彼此凝合,以在不需要任何刀具,模具及卡具的情况下自动、快速将任意复杂形状的设计方 案快速转换为3D的实体模型。然而,现有采用RP技术的立体成型装置在铺粉、打印及取出成型品时,所扬起的 粉尘常会造成工作环境的污染,且容易沾染在立体成型装置的作业空间中,为了维持作业 正常,现有技术需于进行某一阶段作业后,执行吸尘及清扫保养工作。然而,在清洁过程中, 常因不慎而损毁了成型品,或破坏立体成型装置的构件;此外,高频率的清洁亦会造成人力 及时间的浪费,相对地提高了整体制作成本,而若减少清洁频率,又有粉尘污染而不易维持 作业空间清洁的虞。有鉴于此,如何发展一种立体成型装置及其过滤系统,以改善上述现有技术缺失, 实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应用于立体成型装置的作业空间的过滤系统,以 解决现有台式立体成型装置必须频繁地靠作业后的整理来维持作业空间清洁的种种不便。 本专利技术立体成型装置的过滤系统主要是通过吸风装置产生负压,以利用负压集尘技术将作 业空间中飞扬的建构粉末直接吸入过滤系统,藉此维持作业空间的清洁。而吸入过滤系统 的建构粉末则通过尘埃过滤装置过滤,再配合回收装置将建构粉末加以集中回收,以避免 建构粉末直接进入吸风装置造成吸风装置损毁,同时便于建构粉末的回收再生利用。因此 通过本专利技术的过滤系统,可确保立体成型装置在良好的环境下正常操作而不会受到建构粉 末飞扬的干扰,且亦可有效地回收建构粉末,从而避免现有频繁地清洁对成型品或立体成 型装置所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较广义实施样态为提供一种过滤系统,其应用于立体 成型装置的作业空间上,作业空间系通过管件与过滤系统连通,而过滤系统包括一壳体, 其至少包括第一空间及第二空间;一尘埃过滤装置,其系分隔第一、第二空间;一尘埃吸入 口,其系与第二空间连通,用以连接固定管件;以及一吸风装置,其与第一空间连通,俾使第 一空间产生负压,以将作业空间飞扬的建构粉末通过管件及尘埃吸入口吸入第二空间,并 通过尘埃过滤装置将建构粉末集中于第二空间。附图说明图IA是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成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IB是图IA所示的立体成型装置的部分拆解示意图。图2A是图IA所示的立体成型装置的过滤系统之外观示意图。图2B是图2A所示的过滤系统的内部结构的一较佳实施例图。图2C是图2B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2D是图2B的俯视图。图2E是图2B的A-A,剖面图。图2F是图2B所示的过滤系统之间格框板及尘埃过滤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尘埃过滤装置设置于间格框板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体现本专利技术特征与优点的一些典型实施例将在后段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 是本专利技术能够在不同的态样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 及图标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图IA及图1B,其系分别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成型装置的立体结 构示意图及部分拆解示意图。如图IA及图IB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成型装置1,例如桌上 型立体成型装置,至少包括罩盖11、建构基座12、过滤系统13及管件14,其中罩盖11与建 构基座12共同定义出与外界隔离的一作业空间10,为了图标作业空间10,图IA中系将部 分罩盖11移除。而作业空间10中容置有诸多用以建构3D实体模型的构件,例如容装建 构粉末的供粉槽及其传动部件、喷涂胶合剂的打印模块、提供加热作用的加热组件、清洁、 保存打印模块的喷头的喷头清洁装置及喷头封存装置等(皆未图标),其实质上与2009年 3月31日申请的第200910130561. 2号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案中所述的构件相同,且该些构件可设 置于建构基座12的基座平台123上,以便通过这些构件于作业空间10中进行3D实体模型 的制作,然而本专利技术的图IB中并未图标出这些构件,且移除了部分的基座平台123及建构 基座12的一侧壁,以简化图标以便于说明。请再参阅图1B,建构基座12尚包括落粉防尘部件121和建构槽122,建构槽122 的结构及作动方式亦与第200910130561. 2号专利申请案中所述的建构槽相仿,至于落粉防 尘部件121具有槽体开口 1211,槽体开口 1211实质上环绕于建构槽122的边缘设置,俾利用 槽体开口 1211接收由建构槽122边缘落下的建构粉末。于本实施例中,槽体开口 1211中设 有斜面结构1212,使大部份的建构粉末可沿斜面结构1212滑落,再沿着落粉防尘部件121的 倾斜板件1213汇集于集中管1214,最后落入与落粉防尘部件121的集中管1214相连的废粉 槽15。然而,由于铺粉过程中,质量较轻或颗粒较小的建构粉末可能飞扬于作业空间10中, 且当建构粉末由槽体开口 1211落下时亦可能撞击倾斜板件1213而造成反弹,由集中管1214 落入废粉槽15的建构粉末亦可能因撞击反弹而扬起,此皆会形成尘埃造成作业空间10的污 染,是以本实施例的立体成型装置1更进一步利用过滤系统13来提升建构粉末的回收效率。请参阅图2A至图2E,其中图2A是图IA所示的立体成型装置的过滤系统的外观 示意图,图2B是图2A所示的过滤系统的内部结构的一较佳实施例图,图2C为本专利技术图2B 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而图2D及图2E则为图2B的俯视图及A-A,剖面图。如图2A至图2C所示,过滤系统13包括壳体130、尘埃过滤装置131、尘埃吸入口 132以及吸风装置133,其 中,壳体130可包括第一空间1301、第二空间1302(如图2E所示)和第三空间1303,其中 第三空间1303系以隔板1304与第一、第二空间1301、1302分隔,而第一空间1301系以设 置于第二空间1302上方为佳,且第一、第二空间1301、1302之间设置有尘埃过滤装置131, 以利用尘埃过滤装置131将第一、第二空间1301、1302加以分隔。此外,第一空间1301和第 二空间1302之间可设有一间格框板1306,其实质上系垂直于壳体130的壁面和隔板1034, 并定义出一开口 1307(如图2F所示),其中开口 1307系以矩形为佳,但不以此为限,而间格 框板1306则以与壳体130和隔板1304 —体成型为佳,使尘埃过滤装置131可承载并设置 于间格框板1306上。请再参阅图2D、图2E并配合图2F,其中图2F是本专利技术图2B所示的过滤系统的间 格框板及尘埃过滤装置的分解立体图,于图2F中并未图标壳体130及隔板1304,以便于说 明尘埃过滤装置131与间格框板1306之间的关系。如图2F所示,间格框板1306可设有扣 件1308及夹持组件1309,例如两扣件1308及两夹持组件1309,其是以邻近于开口 1307的 角落设置为佳,例如设置于邻近本实施例的矩形开口 1307的四个角落,但不以此为限。其 中,扣件1308可包括第一部分1308a及第二部分1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过滤系统,其应用于立体成型装置的作业空间上,该作业空间通过管件与该过滤系统连通,而该过滤系统包括:一壳体,其至少包括一第一空间及一第二空间;一尘埃过滤装置,其分隔该第一空间及该第二空间;一尘埃吸入口,其与该第二空间连通,用以连接固定该管件;以及一吸风装置,其与该第一空间连通,以使该第一空间产生负压,从而将该作业空间飞扬的尘埃通过该管件及该尘埃吸入口吸入该第二空间,并通过该尘埃过滤装置将尘埃集中于该第二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奚国元董雅清
申请(专利权)人: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