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速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59187 阅读:2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差速器结构,其包含有:一传动组,具有带动旋转的传动力;两个离合组,以所述的传动组的轴线且呈对称方式,分别接设在所述的传动组两侧缘面,并接受所述的传动组的动力而同步旋转,各所述的离合组分别具有一座体,在内部容设有以轴线作直线位移的一离合件,是可自动与所述的传动组作分离以及接设的有效切换,一弹性件,设在各所述的座体以及离合件之间,提供朝所述的传动组一回复力;凭借上述构件,在所述的传动组两侧旋转速度不同时,速度不同的所述的离合组则自动脱离与所述的传动组接设状态,而达到的差速功能者。(*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转弯使用的差速器结构,尤指一种利用棘齿结构配合可产生啮合以及脱离变化,以因应两侧不同转速的差速器。
技术介绍
「差速器」主要是装设在同轴杆的两车轮间,是使两车轮在转弯时,因内外车轮的 转速不同,提供一转速差的弥补用途,使转弯动作得以顺畅,并避免因两侧车轮速度不同所 产生的打滑,甚至于翻车的情形。 —般差速器结构大致可分为「行星齿轮型」以及「伞齿型」两大类。按,属「行星齿轮型」的差速器结构,如中国台湾第96213812号新型专利所揭示的「防磨损的差速器」,包括第一本体,其中央贯穿一轴孔,以供穿置第一轴在内,在其第一侧端面的中央处,凹设有第一轴齿轮穴,以容置第一齿轮在内,且使所述的第一齿轮啮合地穿套在所述的第一轴上,且依第一本体的中央轴心,环绕地凹设有多数第一行星齿轮穴以及多数第二行星齿轮承接穴者;第二本体,其中央贯穿一轴孔,以供穿置第二轴在内,所述的第二本体是轴向地对应锁接于所述的第一本体的第一侧端面上,所述的第二本体与第一本体的衔接面的中央处,是轴向地凹设有第二轴齿轮穴,以容置第二齿轮在内,并使所述的第二齿轮啮合地穿套在所述的第二轴上,且依所述的第二本体的中央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差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传动组,具有带动旋转的传动力;两个离合组,以所述的传动组的轴线且呈对称方式,分别接设在所述的传动组两侧缘面,并接受所述的传动组的动力而同步旋转,各所述的离合组分别具有一座体,在座体内部容设有以轴线作直线位移的一离合件,所述的离合件能够自动与所述的传动组作分离以及接设的有效切换,一弹性件,设在各所述的座体以及离合件之间,提供朝向所述的传动组的回复力。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元
申请(专利权)人:优贸仕企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