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背门盲窗板喷涂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56078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背门盲窗板喷涂夹具,包括两副支撑夹具、两副压紧夹具和一块工艺挡板,其特征在于:使用时,两副支撑夹具固定在背门框下方的左右两部;两副压紧夹具固定在背门框上方的左右两侧;工艺挡板与两副压紧夹具配合使用,共同将背门盲窗板压紧。具有以下优点:采用两副支撑夹具固定在背门框下方的左右两部;两副压紧夹具固定在背门框上方的左右两侧;工艺挡板与压紧盲窗工装夹具配合使用,将背门盲窗板压紧,这样牢靠地固定了背门盲窗板,可方便地进行喷涂、打磨、擦净,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消除了左右摇动伤及操作人员等安全隐患;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装配用工装夹具,具体涉及一种汽车背门盲窗板喷涂夹具
技术介绍
目前,在微型面包车装配过程中,采用铁丝作为夹具,将汽车背门盲窗板悬挂在车 体内部的立柱上,喷涂背门盲窗板前面时,需要将喷枪从前罩上方伸入喷涂,这样容易污染 前罩;同时,喷涂时漆雾飞溅容易产生漆花,严重影响喷涂效果;特别是对背门盲窗板进行 打磨、擦净时,很不方便,较大地影响生产节拍;加上背门盲窗板面积较大、重量较重,用铁 丝将其悬挂在车体内部A立柱上进行加工,存在左右伤及操作人员等安全隐患。因此,采用 铁丝作为夹具的现状急需彻底改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背门盲窗板喷涂夹具,它结构简单、使用安全, 保证喷涂效果,打磨、擦净方便,并能满足生产节拍的需要。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汽车背门盲窗板喷涂夹具,包括两副支撑夹具、两副压紧 夹具和两块工艺档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夹具整体近似“T”形,在支撑夹具上部的前面设有左右贯通的大“V” 形凹槽,在该大“V”形凹槽的上侧壁设有一方形凹槽;在支撑夹具下部的后面设有小“V”形 凹槽;在支撑夹具上部下面的左右端部分别设有一个第一螺纹孔;所述的压紧夹具整体近似阶梯形状,其上阶梯、中阶梯和下端部的反向台阶为一 整体;在上阶梯上面的右部设有一个第二螺纹孔、左部设有第一近似“M”形凹槽;在中阶梯 上面的左部设有两个第三螺纹孔;在反向台阶的中部设有方形凹槽;所述的工艺档板整体近似方形体,在其右上部设有凹槽,该凹槽的上端呈圆弧状, 在其左下部设有与凹槽相连的第二近似“M”形凹槽。所述的一种汽车背门盲窗板喷涂夹具,使用时,两副支撑夹具固定在背门框下方 的左右两部;两副压紧夹具固定在背门框上方的左右两侧;工艺档板与压紧夹具配合使 用,共同将背门盲窗板压紧。本技术与使用铁丝悬挂作为夹具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采用两副支撑夹 具固定在背门框下方的左右两部;两副压紧夹具固定在背门框上方的左右两侧;工艺档板 与压紧盲窗工装夹具配合使用,将背门盲窗板压紧,这样牢靠地固定了背门盲窗板,可方便 地进行喷涂、打磨、擦净,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消除了左右摇动伤及操作人员等安全 隐患;(2)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可重复利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支撑夹具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压紧夹具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工艺档板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汽车背门盲窗板喷涂夹具,包括两副支撑夹具1、 两副压紧夹具2和两块工艺档板3 ;所述的支撑夹具1整体近似“T”形,在支撑夹具上部12的前面设有左右贯通的大 “V”形凹槽121,在该大“V”形凹槽的上侧壁设有一方形凹槽1211 ;在支撑夹具下部11的 后面设有小“V”形凹槽111 ;在支撑夹具上部12下面的左右端部分别设有一个第一螺纹孔 122 ;所述的压紧夹具2整体近似阶梯形状,其上阶梯21、中阶梯22和下端部的反向台 阶23为一整体;在上阶梯21上面的右部设有一个第二螺纹孔211、左部设有第一近似“M” 形凹槽212 ;在中阶梯22上面的左部设有两个第三螺纹孔221 ;在反向台阶23的中部设有 方形凹槽231 ;所述的工艺档板3整体近似方形体,在其右上部设有凹槽31,该凹槽的上端呈圆 弧状,在其左下部设有与凹槽31相连的第二近似“M”形凹槽32。使用时,两副支撑夹具1固定在背门框4下方的左右两部,具体是将螺钉通过两副 支撑夹具1上的两个第一螺纹孔122来实现的;两副压紧夹具2固定在背门框4上方的左 右两侧,具体是将螺钉通过压紧夹具2上的第三螺纹孔221来实现的;工艺档板3与压紧夹 具2配合使用,共同将背门盲窗板压紧;即首先通过压紧夹具2上的第三螺纹孔221用螺钉将两副压紧夹具3固定在背门 框4上方左右两侧,接着将背门盲窗板底部扣在支撑夹具上的小“V”形凹槽111中,然后, 用工艺档板3将背门盲窗板压紧,并使第一近似“M”形凹槽212与第二近似“M”形凹槽32 对接在一起,最后,通过螺钉穿过工艺档板3中的凹槽31并穿过压紧夹具2上的第二螺纹 孔211把背门盲窗板压紧在工艺档板3和压紧夹具2之间,这样就能把背门盲窗板安全固 定在背门框4的边缘上了。支撑夹具1之所以设计成近似“T”形结构,是为了将其固定在背门框上时避开与 背门框干涉,也是为了支撑背门盲窗板时使背门盲窗板与背门框保持一定距离,以便避免 对背门盲窗板和背门框进行喷涂时因距离过小带来的不利影响;在支撑夹具1的上部12的 前面设有左右贯通的大“V”形凹槽121,是为了将其夹具夹紧在背门框上时使得背门框与 夹具中部右壁预留一定的距离,以便避免因空间过小对喷涂带来的不利影响,在该大“V”形 凹槽的上侧壁设有一方形凹槽1211,是为了使夹具夹紧在背门框上时能尽量减少其与背门 框的接触面积,从而避免夹紧时因接触面积过大对喷涂带来的不利效果;在支撑夹具1下部的后面11设有小“V”形凹槽111,是为了能更牢固得将背门盲 窗板支撑住,也为了方便装配背门盲窗板,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压紧夹具2整体近似阶梯形状,之所以设计成梯形结构,是为了将其固定在背门 框上时避开与背门框干涉,也是为了装配时使得背门盲窗板与背门框保持一定距离,以便 避免对背门盲窗板和背门框进行喷涂时因距离过小带来的不利影响。工艺档板3近似方形体,之所以设计成方形体,是为了使得其压紧背门盲窗板时能尽量减少其与背门盲窗板的接触面积,从而避免夹紧背门盲窗板因接触面积过大对喷涂 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也保证了该结构的刚性。参见图4,在使用时,是通过两个支撑夹具1固定在背门框4底部左右两侧,再接着 将两个压紧夹具2固定在背门框4上方左右两侧,最后通过工艺档板3与压紧夹具2配合使 用共同将背门盲窗板压紧,这样,能够将汽车背门盲窗板牢固夹住,方便地进行喷涂、打磨、 擦净等加工。权利要求一种汽车背门盲窗板喷涂夹具,包括两副支撑夹具(1)、两副压紧夹具(2)和一块工艺档板(3),其特征在于使用时,两副支撑夹具(1)固定在背门框(4)下方的左右两部;两副压紧夹具(2)固定在背门框(4)上方的左右两侧;工艺档板(3)与压紧夹具(2)配合使用,共同将背门盲窗板压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背门盲窗板喷涂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夹 具(1)整体近似“T”形,在支撑夹具上部(12)的前面设有左右贯通的大“V”形凹槽(121), 在该大“V”形凹槽的上侧壁设有一方形凹槽(1211);在支撑夹具下部(11)的后面设有小 “V”形凹槽(111);在支撑夹具上部(12)下面的左右端部分别设有一个第一螺纹孔(12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背门盲窗板喷涂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紧夹 具(2)整体近似阶梯形状,其上阶梯(21)、中阶梯(22)和下端部的反向台阶(23)为一整 体;在上阶梯(21)上面的右部设有一个第二螺纹孔(211)、左部设有第一近似“M”形凹槽 (212);在中阶梯(22)上面的左部设有两个第三螺纹孔(221);在反向台阶(23)的中部设 有方形凹槽(23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背门盲窗板喷涂夹具,其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背门盲窗板喷涂夹具,包括两副支撑夹具(1)、两副压紧夹具(2)和一块工艺档板(3),其特征在于:使用时,两副支撑夹具(1)固定在背门框(4)下方的左右两部;两副压紧夹具(2)固定在背门框(4)上方的左右两侧;工艺档板(3)与压紧夹具(2)配合使用,共同将背门盲窗板压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有凌陈泽珠程攀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