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滑轮板,包括移动板(1),移动板(1)的上表面沿前后方向设有放置车轮轮胎(2)的凹槽(3),凹槽(3)沿前、后方向的截面为与车轮轮胎(2)的外圆相应的半圆弧形,凹槽(3)内左、右侧壁之间的宽度与车轮轮胎(2)的宽度相应,所述移动板(1)下表面的前端设有前滚轮座(4),前滚轮座(4)的下部沿左、右水平方向设有前滚轮轴(5),前滚轮轴(5)上套装有前滚轮(6),所述移动板(1)下表面的后端设有万向轮(7)。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重量轻,携带和存放方便,可让当事人省力、快捷地移动不能正常行走的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三轮车或自行车的车用滑轮板。(*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移动不能正常行走的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三轮车或自行车的 车用滑轮板。技术背景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三轮车和自行车等车辆的广泛使用,无疑给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一 种方便、快捷的工具,但如果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三轮车和自行车等车辆在路途中因出现 故障而不能正常行走时,则会给当事人带来极大的不便,由于车辆的维修点有可能会距离出 故障的车辆很远,当事人需要推着甚至抬着不能正常行走的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三轮车或 自行车走很远的路去修理,如此一来,不仅会耽误大量时间,也会让当事人付出很大的体力, 并给当事人造成很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重量轻,携带和存放方便,可让当事人省力、 快捷地移动不能正常行走的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三轮车或自行车的车用滑轮板。本技术车用滑轮板,包括移动板,移动板的上表面沿前后方向设有放置车轮轮胎的 凹槽,凹槽沿前、后方向的截面为与车轮轮胎的外圆相应的半圆弧形,凹槽内左、右侧壁之 间的宽度与车轮轮胎的宽度相应,所述移动板下表面的前端设有前滚轮座,前滚轮座的下部 沿左、右水平方向设有前滚轮轴,前滚轮轴上套装有前滚轮,所述移动板下表面的后端设有 万向轮。本技术的车用滑轮板,其中所述移动板包括底座,底座的上端固定有托板,所述凹 槽位于托板上表面的前、后方向上,托板左、右两侧的上部分别设有多个穿绳孔,穿绳孔处 设有用于捆扎所述车轮轮胎的绳带。本技术的车用滑轮板,其中所述前滚轮为圆柱形的平轮,前滚轮的宽度为30—80mm, 前滚轮的直径为50—100mm。本技术的车用滑轮板,其中所述托板采用塑料或橡胶或钢材制成,所述底座采用塑 料或钢材制成。本技术的车用滑轮板的有益效果在于当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三轮车和自行车等 车辆在路途中因出现故障而不能正常行走时,可将不能转动的车轮放置在本技术的车用滑轮板的移动板的上表面的凹槽内,由于移动板下表面的前端设有前滚轮座,前滚轮座的下 部沿左、右水平方向设有前滚轮轴,前滚轮轴上套装有前滚轮,移动板下表面的后端设有万 向轮,以本技术的车用滑轮板代替原有的出故障车轮,让当事人得以省力、快捷地继续 骑着或推着不能正常行走的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三轮车或自行车运动。此外,本技术 的车用滑轮板采用了独特的设计,仅仅在移动板下表面安装了一个前滚轮和一个万向轮,故 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携带和存放方便的特点。本技术车用滑轮板的其他细节和特点可通过阅读下文结合附图详加描述的实例便可 清楚明了。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车用滑轮板的侧面的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剖面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车用滑轮板处于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车用滑轮板,包括移动板l,移动板1包括底座9,底 座9的上端固定有托板8,托板8的上表面沿前后方向设有放置车轮轮胎2的凹槽3,凹槽3 沿前、后方向的截面为与车轮轮胎2的外圆相等或者稍大一点的半圆弧形,凹槽3内左、右 侧壁之间的宽度与车轮轮胎2的宽度相等,或者比车轮轮胎2的宽度稍为大一点,以便于车 轮轮胎2插入凹槽3内,托板8左、右两侧的上部分别设有多个穿绳孔10,穿绳孔10处设 有用于将托板8与车轮2捆扎在一起的绳带(图中未画出),在使用时,可利用穿绳孔处的绳 带将托板8紧紧地捆绑在出故障的车轮的下部,托板8可采用塑料或橡胶或钢材制成,底座 9可采用塑料或钢材制成。在底座9下表面的前端设有前滚轮座4,前滚轮座4的下部沿左、 右水平方向设有前滚轮轴5,前滚轮轴5上套装有前滚轮6,前滚轮6为圆柱形的平轮,前滚 轮6的宽度为50mm,或者为30—80咖之间的其他数值,前滚轮6的直径为60mm,其直径也 可以为50—100mm之间的其他数值,底座9下表面的后端设有万向轮7,底座9下表面后端 的万向轮7有助于提高出故障车轮左、右扭动的灵活性。在托板8的上方还可以设有车轮固定装置(图中未画出),车轮固定装置用于将车轮2与 车轮叉架固定在一起,以阻止车轮2转动。当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三轮车或自行车等车辆在路途中因出现故障而不能正常行走时, 如图3所示,可将不能转动的车轮放置在移动板1上表面的凹槽3内,用移动板1下方的前 滚轮6和万向轮7代替原有的出故障车轮,让当事人得以省力、快捷地继续骑着或推着不能 正常行走的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三轮车或自行车运动。权利要求1.车用滑轮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板(1),移动板(1)的上表面沿前后方向设有放置车轮轮胎(2)的凹槽(3),凹槽(3)沿前、后方向的截面为与车轮轮胎(2)的外圆相应的半圆弧形,凹槽(3)内左、右侧壁之间的宽度与车轮轮胎(2)的宽度相应,所述移动板(1)下表面的前端设有前滚轮座(4),前滚轮座(4)的下部沿左、右水平方向设有前滚轮轴(5),前滚轮轴(5)上套装有前滚轮(6),所述移动板(1)下表面的后端设有万向轮(7)。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滑轮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1)包括底座(9),底座 (9)的上端固定有托板(8),所述凹槽(3)位于托板(8)上表面的前、后方向上,托板(8)左、右两侧的上部分别设有多个穿绳孔(10),穿绳孔(10)处设有用于捆扎所述车轮轮胎(2) 的绳带。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滑轮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滚轮(6)为圆柱形的平轮,前 滚轮(6)的宽度为30—80mm'前滚轮(6)的直径为50—100mm。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用滑轮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8)采用塑料或橡胶或钢材 制成,所述底座(9)塑料或钢材制成。专利摘要一种车用滑轮板,包括移动板(1),移动板(1)的上表面沿前后方向设有放置车轮轮胎(2)的凹槽(3),凹槽(3)沿前、后方向的截面为与车轮轮胎(2)的外圆相应的半圆弧形,凹槽(3)内左、右侧壁之间的宽度与车轮轮胎(2)的宽度相应,所述移动板(1)下表面的前端设有前滚轮座(4),前滚轮座(4)的下部沿左、右水平方向设有前滚轮轴(5),前滚轮轴(5)上套装有前滚轮(6),所述移动板(1)下表面的后端设有万向轮(7)。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重量轻,携带和存放方便,可让当事人省力、快捷地移动不能正常行走的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三轮车或自行车的车用滑轮板。文档编号B60S13/00GK201410940SQ200920109108公开日2010年2月24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18日专利技术者徐更修 申请人:徐更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车用滑轮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板(1),移动板(1)的上表面沿前后方向设有放置车轮轮胎(2)的凹槽(3),凹槽(3)沿前、后方向的截面为与车轮轮胎(2)的外圆相应的半圆弧形,凹槽(3)内左、右侧壁之间的宽度与车轮轮胎(2)的宽度相应,所述移动板(1)下表面的前端设有前滚轮座(4),前滚轮座(4)的下部沿左、右水平方向设有前滚轮轴(5),前滚轮轴(5)上套装有前滚轮(6),所述移动板(1)下表面的后端设有万向轮(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更修,
申请(专利权)人:徐更修,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