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进给恒压力磨削的无心砂带磨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45226 阅读:5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平进给恒压力磨削的无心砂带磨床,包括床身、导轮机构、托轮机构、磨削机构和水平进给机构,还包括恒压力机构,恒压力机构包括压力缸、压力平衡装置和固定于床身的立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压力缸施加磨削压力,并通过顶杆结构从相反的方向控制压力缸对驱动接触轮施加于工件的压力,调节稳定可靠,在磨削的过程中就能实现恒压力磨削,保证每次磨削的进给量均匀一致,保证工件表面磨削厚度均匀,提高工件表面光洁度,避免人为控制进给量,不依赖于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废品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使用过程中根据不同情况调整顶杆长度,实现对压力的调整,操作简单方便。(*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砂带磨床,特别涉及一种水平进给恒压力磨削的无心砂带磨床
技术介绍
砂带磨床是利用快速运动的砂带作为磨具进行磨削和抛光的磨床。随着磨床技术 的快速发展,砂带磨床已发展成为高效率和低功耗的精加工设备。特别是在大尺寸板材、棒 材和复杂型面的加工,其优势尤为明显。砂带磨床是由驱动轮带动砂带运动,张紧轮用以张 紧砂带,通过接触轮或支承板提供背压产生对工件的接触压力和形成切削角度,完成对工 件的磨削加工。 无心砂带磨床是较为先进的砂带磨床种类,现有技术中,无心砂带磨床在磨削的 过程中,理论上要求磨削进给量在不同时刻保持一致,从而保证工件的磨削精度;但在实际 操作中,由于操作人员的主观参与,根本无法保证每次的磨削进给量都相同,也就无法保证 工件表面的磨削厚薄均匀和表面粗糙度,而这些精度参数与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熟 练程度直接相关。由此可见,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现有的砂带磨削装置无法达到较高的工 件表面光洁度要求。 因此,需要对现有的砂带磨床进行改进,在磨削的过程中就能实现恒压力磨削,保 证每次磨削的进给量均匀一致,保证工件表面磨削厚度均匀,提高工件表面光洁度,避免人 为控制进给量,不依赖于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废品率,从而降低生产 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水平进给恒压力磨削的无心砂带磨床,在 磨削的过程中就能实现恒压力磨削,保证每次磨削的进给量均匀一致,保证工件表面磨削 厚度均匀,提高工件表面光洁度,避免人为控制进给量,不依赖于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提 高生产效率,降低废品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本技术的水平进给恒压力磨削的无心砂带磨床,包括床身、导轮机构、托轮机构、磨削机构和水平进给机构,所述磨削机构包括驱动接触轮和张紧轮,张紧轮转动配合设置在床身上的支架上,砂带绕于驱动接触轮和张紧轮外圆,所述驱动接触轮与磨削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传动配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恒压力机构,所述恒压力机构包括压力平衡装置和固定于床身的立柱,水平进给机构的压力缸缸体固定设置在立柱上,压力缸的活塞杆以水平往复滑动的方式设置在驱动接触轮与工件径向相对的一侧;压力平衡装置包括顶杆机构和摆杆,所述摆杆一端与驱动接触轮轮轴转动配合,另一端与支架转动配合形成单摆结构,活塞杆端部连接驱动接触轮轮轴并与其转动配合;顶杆机构包括顶杆和顶杆架,所述顶杆架固定设置在立柱上,顶杆旋入顶杆架端部顶在摆杆与活塞杆相对的一侧。 进一步,所述托轮机构包括托轮、托轮座和托轮调整机构,所述托轮转动配合设置3在托轮座上,所述托轮调整机构包括托轮导轨、托轮拖板和托轮丝杠传动机构,托轮丝杠传 动机构的螺母与托轮拖板固定连接,托轮拖板以可往复滑动的方式单自由度配合设置在托 轮导轨上,所述托轮座固定设置在拖板上,托轮导轨的设置方式保证托轮中心与工件中心 的连线与竖直线的夹角为30° ; 进一步,所述导轮机构包括导轮驱动电机、导轮、导轮座和导轮水平调整机构,导 轮转动配合设置在导轮座上,导轮驱动电机固定设置在导轮座上并且动力输出轴与导轮传 动配合;导轮水平调整机构包括导轮导轨、导轮拖板和导轮丝杠传动机构,导轮丝杠传动机 构的螺母与导轮拖板固定连接,所述导轮导轨水平设置,导轮拖板以可往复滑动的方式单 自由度配合设置在导轮导轨上; 进一步,所述支架上转动配合设置过渡轴,所述磨削电机的动力输出轴通过带传 动结构I与过渡轴传动配合,过渡轴通过带传动结构II与驱动接触轮轮轴传动配合; 进一步,所述摆杆两端分别形成套在过渡轴和驱动接触轮轮轴外圆并转动配合的 轴套结构,所述活塞杆端部通过摆杆的轴套结构连接驱动接触轮轮轴并与其转动配合; 进一步,所述顶杆架由水平设置的杆构成,杆的一端固定连接立柱,另一端固定连 接固定板,摆杆沿竖直方向穿过杆之间的空间,所述顶杆螺纹配合水平穿过固定板顶住摆 杆; 进一步,所述顶杆驱动端在圆周方向固定配合设置驱动手轮,位于固定板外侧表 面在顶杆上旋有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固定设置锁紧手柄; 进一步,所述导轮丝杠传动机构和导轮丝杠传动机构的丝杠分别通过独立的蜗轮 蜗杆副通过手动驱动。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水平进给恒压力磨削的无心砂带磨床,采 用压力缸施加磨削压力,并通过顶杆结构从相反的方向控制压力缸对驱动接触轮施加的压 力,调节稳定可靠,在磨削的过程中就能实现恒压力磨削,保证每次磨削的进给量均匀一 致,保证工件表面磨削厚度均匀,提高工件表面光洁度,避免人为控制进给量,不依赖于操 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废品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使用过程中根据不同 情况调整顶杆长度,实现对压力的调整,操作简单方便。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恒压力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沿A-A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恒压力机构结构示意图,图3为 图2沿A-A向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水平进给恒压力磨削的无心砂带磨床,包括床 身1、导轮机构、托轮机构、磨削机构和水平进给机构,,所述磨削机构包括驱动接触轮3和 张紧轮10,张紧轮10转动配合设置在床身1上的支架12上,并设置偏调螺栓11,通过偏调 螺栓11调整砂带9张紧程度;砂带9绕于驱动接触轮3和张紧轮10外圆,所述驱动接触轮43与磨削电机7的动力输出轴传动配合; 还包括恒压力机构,所述恒压力机构包括压力缸14、压力平衡装置5和固定于床 身的立柱6,水平进给机构的压力缸缸体固定设置在立柱6上,压力缸14的活塞杆4以水平 往复滑动的方式设置在驱动接触轮3与工件16径向相对的一侧;压力平衡装置5包括顶杆 机构和摆杆53,所述摆杆53 —端与驱动接触轮轮轴31转动配合,另一端与支架12转动配 合形成单摆结构,活塞杆端部连接驱动接触轮轮轴31并与其转动配合;顶杆机构包括顶杆 51和顶杆架54,所述顶杆架54固定设置在立柱6上,顶杆51旋入顶杆架54端部顶在摆杆 53与活塞杆相对的一侧。如图所示,当顶杆51向左移动时,挤压摆杆53,压力缸14向左移 动,这样使得驱动接触轮3向左移动,这样就减小驱动接触轮3与工件16的接触压力;当顶 杆51向左移动时,则与前述过程相反,增大接驱动接触轮3与工件16的接触压力,可达到 压力恒定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所述托轮机构包括托轮2、托轮座22和托轮调整机构,所述托轮2转 动配合设置在托轮座22上,所述托轮调整机构包括托轮导轨27、托轮拖板26和托轮丝杠传 动机构,托轮丝杠传动机构的螺母25与托轮拖板26固定连接,托轮拖板26以可往复滑动 的方式单自由度配合设置在托轮导轨27上,所述托轮座22固定设置在托轮拖板26上,托 轮导轨27的设置方式保证托轮2中心与工件16中心的连线与竖直线的夹角为30° ,如图 所示,托轮导轨27由上向下向工件侧倾斜,达到调整托轮2中心与工件16中心的连线与竖 直线的夹角的目的;使用时,通过调整托轮拖板26在托轮导轨27上的位置实现对不同直径 工件的举托作用,并保证托轮中心与工件中心的连线与竖直线的夹角为30° ,具有较好的 径向定位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轮机构包括导轮驱动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平进给恒压力磨削的无心砂带磨床,包括床身、导轮机构、托轮机构、磨削机构和水平进给机构,所述磨削机构包括驱动接触轮和张紧轮,张紧轮转动配合设置在床身上的支架上,砂带绕于驱动接触轮和张紧轮外圆,所述驱动接触轮与磨削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传动配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恒压力机构,所述恒压力机构包括压力平衡装置和固定于床身的立柱,水平进给机构的压力缸缸体固定设置在立柱上,压力缸的活塞杆以水平往复滑动的方式设置在驱动接触轮与工件径向相对的一侧;压力平衡装置包括顶杆机构和摆杆,所述摆杆一端与驱动接触轮轮轴转动配合,另一端与支架转动配合形成单摆结构,活塞杆端部连接驱动接触轮轮轴并与其转动配合;顶杆机构包括顶杆和顶杆架,所述顶杆架固定设置在立柱上,顶杆旋入顶杆架端部顶在摆杆与活塞杆相对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云马昌林黄智肖贵坚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三磨海达磨床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