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块的冷阴极管导接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27032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背光模块的冷阴极管导接散热结构,包括一反射罩及至少一冷阴极管,其中反射罩具有一聚光槽,用以容置冷阴极管,且该聚光槽的至少一侧结合有一导接塑料,导接塑料具有至少一插置孔供冷阴极管插接结合。导接塑料形成有至少一结合结构,且反射罩对应导接塑料的结合结构处开设有至少一镂空槽,镂空槽用以供导接塑料的结合结构结合定位。一铁背板结合于反射罩的一侧,且导接塑料至少一部份接触于铁背板,因此导接塑料所产生的热量,由增加与反射罩的接触面积而散发之外,亦可由铁背板增加散热的功效。(*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导接散热结构的设计,特别是关于一种应用在背光模块的冷阴极管导接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器具有体积薄、重量轻、耗电量少以及无辐射污染等特性,现已广泛应用 于监视器、笔记型计算机、数码相机及投影机等具成长潜力的电子产品上。而液晶本身并不 会发光,因此需要背光模块提供均匀充足的背光源。 随着液晶显示器制造技术的提升,在大尺寸及低价格的趋势下,背光模块在考虑轻量化、薄型化、低耗电、高亮度及降低成本的市场要求。特别的是,现今市场上多家厂商越来越注重于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块的稳定性,而其中影响背光模块稳定性的要素即是散热功能的课题,为保持在未来市场的竞争力,新型背光模块的设计是一重要课题。 公知的侧光式背光模块的冷阴极管的两端是插置在基座上,再利用基座导入电流而发亮,且冷阴极管是容置在反射罩中,以利用反射罩聚光的效果导光至液晶屏幕上,而提供液晶面板足够的亮度。 然而,背光模块主要的多余热量并非由冷阴极管本身产生,因冷阴极管本身并不 会产生过高的热量,而主要产生热量的是用以提供冷阴极管插接导电的基座。因此,配置于 反光罩两侧的基座,在背光模块的两端缘附近会累积热量。若是基座所累积的热量过高,可 能会影响冷阴极管正常的运作,长时间下来,甚至会造成冷阴极管损坏的问题,而使得液晶 显示器的显示质量不稳定。另一方面,虽然各家液晶显示器厂商研发出各种不同型式散热 装置安装在背光模块上,以冷却背光模块所产生的热量,但若在背光模块增设散热装置,则 会造成液晶显示器的体积无法轻量化及薄型化,而使得产品在市场上竞争力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模块的冷阴极管导接散热结构,用以将导接冷 阴极管的基座所产生的热量通过反射罩或铁背板散发其所产生的热量。 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即是提供一种在原有的配置上加以改良,解决散热的问题而不用增设散热装置,以使液晶显示器得以达到轻量化及薄型化的设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利用一反射罩的聚光槽容置至少一冷阴极管,并在聚光槽的至少一侧结合一导接塑料,导接塑料具有至少一插置孔供冷阴极管插接结合。其特征在于导接塑料形成有至少一结合结构,且反射罩对应导接塑料的结合结构处开设有至少一镂空槽,镂空槽用以供导接塑料的结合结构结合定位。 一铁背板结合于反射罩的一侧,且导接塑料至少一部份接触于铁背板,因此导接塑料所产生的热量,由增加与反射罩的接触面积而散发之外,亦可由铁背板增加散热的功效。 本技术对照公知技术的功效 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可以使得导接塑料与反射罩间接触面积增加,而使得导接塑料所产生的热量得以由反射罩散发。更进一步的方式,是利用结合于反射罩又 同时具有较大散热面积的铁背板予以散发热量。因此当冷阴极管运作发光时,背光模块的 导接塑料所产生的热量得以顺利的挥散,而提升背光模块的稳定性以及生产质量,使液晶 显示器产品良率上升,进而达到提升产业利用性的功效。另一方面,由于通过本技术采 用的技术,不需在背光模块上增设散热装置,而不会造成液晶显示器体积增加,迈向液晶显 示器轻量化及薄型化的愿景,使得消费者的购买欲求提升,而增加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价 值。附图说明图1是显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显示图1中的2-2断面示意图; 图3是显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用以显示背光模块的导线 连接关系; 图4是显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用以显示背光模块的导线 连接关系; 图5是显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是显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7是显示本技术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8是显示本技术第六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9是显示本技术第七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0是显示本技术第八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1是显示本技术第九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用以显示背光模块的导 线连接关系。 附图中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la、lb 反射罩 11 聚光槽 12、12a、12b 镂空槽冷阴极管 高压端 低压端 导接塑料 插置孔 结合结构背板结合结构 铁背板背板镂空槽221223、 3a、3b、3c 3132、32a、32b 334、 4a、4b、4c 41 5G H接地端 高压输出端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所采用的具体实施例,将由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图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阅图1所示,其显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本 技术背光模块的冷阴极管导接散热结构,包括一反射罩1及至少一冷阴极管2,其中反 射罩1具有一聚光槽ll,用以容置冷阴极管2,且该聚光槽11的至少一侧结合有一导接塑 料3。该导接塑料3具有至少一插置孔31,以供冷阴极管2插接结合,导接塑料3形成有至 少一结合结构32,且反射罩1对应导接塑料3的结合结构32处还开设有至少一镂空槽12, 镂空槽12供导接塑料3的结合结构32结合定位。 在冷阴极管2容置于反射罩1的聚光槽11中并导电发光时,冷阴极管2本身并不 会产生高热量,而是在用以插置并导入电流至冷阴极管2的导接塑料3产生高热量,因此由 反射罩1的镂空槽12与导接塑料3的结合结构32相互结合的方式,将导接塑料3与反射 罩1的接触面积增加,使得导接塑料3所产生的热量得以由反射罩1予以散发,产生散热的 效果。 于本实施例中,导接塑料3的结合结构32得以如图1所示形成一卡扣结构,以扣 合于该反射罩1的镂空槽12,而增加反射罩1与导接塑料3的接触面积,同时可将导接塑 料3稳定地结合于反射罩1。但导接塑料3的结合结构32除了采用卡扣结构予以结合的方 式,亦可因应实际需求设计为其它不同形式的结合方式。 于本技术中,反射罩1的聚光槽11中可贴附至少一集光贴片(图未示),该集 光贴片用以将冷阴极管2所发出的光集中,以达到更佳的照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集光贴 片可以完全贴附于聚光槽11的内壁,亦可仅对应冷阴极管2处贴附,而使得导接塑料3与 反射罩1间得以直接接触,保持散热的效果。 参阅图2所示,其显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请同时再参阅 图1所示,在导接塑料3产生高热量时,得以由上述将反射罩1与导接塑料3以结合结构32 予以结合,而增加接触面积而提升散热效果。但在更佳的实施方式中,导接散热结构还包括 有一铁背板4,该铁背板4结合于该反射罩1的一侧,同时且通过本技术反射罩1的设 计,使得导接塑料3至少一部份接触于铁背板4。因而在冷阴极管2导电发光时,导接塑料 3所产生的热量除了通过反射罩1散发外,亦可由铁背板4增加散热的功效。 请参阅图3所示,其显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用以显示背 光模块的导线连接关系。如图所示,冷阴极管2具有一高压端21及一低压端22,冷阴极管 2的高压端21电性连接于一高压输出端H,冷阴极管2的低压端22电性连接于一接地端G。 因此该高压端21导入高压电流至冷阴极管2的高压端21,使冷阴极管2得以发光。本实施 例中,冷阴极管2的高压端21是插置于一基座5,由该基座5电性连接于高压输出端H,且 冷阴极管2的低压端22插置于导接塑料3。其特点在于本实施例的反射罩1是采用具有导 电性质的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块的冷阴极管导接散热结构,包括一反射罩及至少一冷阴极管,该反射罩具有一容置该冷阴极管的聚光槽,该聚光槽的至少一侧结合有一导接塑料,该导接塑料具有至少一供该冷阴极管插接结合的插置孔;其特征在于,该导接塑料形成有至少一结合结构,且该反射罩对应该导接塑料的结合结构处开设有至少一供该导接塑料的结合结构结合定位的镂空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文包仁志
申请(专利权)人:坤孚科技福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