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平整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24642 阅读:2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移动地面平整车,用于平整起伏的地表,其包括:车体,该车体具有用于移动车体的前和后移位装置。为了进行平整操作,地面平整车包括:至少一个研磨工具,研磨工具被设置并被驱动以便从地面上去除大量材料;和至少一个附加抛光设备,附加抛光设备被设置在沿平整车移动方向在后移位构件后面的位置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平整起伏的地表的移动地面平整车,其包括,其中,根据第一 个权利要求的前序部分,地面平整车包括车体,具有前纵向侧、后纵向侧,以及第一纵向侧和第二纵向侧,用于移动车的移位装置,包括安装到车体的前部的前移位装置,以及安装到车体 的后部的后移位装置;其用于驱动移位装置的移动的车驱动器,至少一个安装到车体的研磨工具,其中至少一个研磨工具包括抛光设备,其沿地 表的平行方向可旋转并与需要被平整的地表接触,并且从地面除去大量的材料以实现希望 的平整度,抛光设备的移动由第二驱动器所驱动。
技术介绍
诸如根据EP-A-1549462所知的车,其公开了一种用于从起伏的地表去除起伏的 移动地面平整车。该车被设计为以如下方式平整地面,即,在不妨碍车在地面上方进行移位 的程度内允许剩余起伏出现。或者换句话说,可留下波长显著长于要在地面之上移位的车 长的起伏。前侧移位装设置在车体中部且优选地采取滑行的滑板的形式。后侧移位装置也 优选采取滑行的滑板的形式且包括第一和第二构件,第一和第二构件位于车的相对纵向侧 且沿车的横向彼此间隔固定距离。朝车的后部移动,设置了大块部分去除装置,其包括多个 平行的圆形锯头,其可旋转地安装到横向延伸旋转轴。锯头可沿与地面垂直的方向转动,它 们沿高度方向处理起伏并去除其上的大块部分,留下具有高粗糙度的表面。朝地面平整车 的车的后部移动,设置了至少一个抛光设备,用于平滑被大块部分去除装置处理过的表面 区域。抛光设备可沿与地表基本平行的方向转动。为了改善平整操作,后侧移位装置被设 置成当车前进时,后侧移位装置在大块部分去除装置和抛光设备处理过的轨迹上移动。EP-A-1549462中公开的车被设置成通常在一个单次操作之后得到所希望的平整 度。其中,大块部分去除装置被设置成使得一次性从地面去掉相当厚的层,这是花费时间 的。除此之外,大块部分去除装置与抛光设备之间的距离沿车的横向是不变的。结果,抛光 设备间的距离不能调整到要被平整的路径宽度。因此,在每次操作前,需要车完全适合需要 被平整的通道宽度。这花费了时间并且致使该方法价格昂贵。存在对更多功能并且更易于适应各种宽度的通道的地面平整车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地面平整车实现了上述需要,该地面平整车示出第一个权利要求的 特征部分的技术特征。此外,本专利技术的车,其特征在于1.前移位装置包括长方形的第一前移位构件和长方形的第二前移位构件,其分别 安装在车体的相对的第一纵向侧和第二纵向侧,其第一前移位构件和第二前移位构件沿车 的纵向延伸并且沿纵向是刚性的,42.后移位装置包括长方形的第一后移位构件和长方形的第二后移位构件,其分别 安装在车体的沿车体的横向的第一纵向侧和第二纵向侧,第一后移位构件和第二后移位构 件沿车的纵向延伸,3.其中第一前移位构件和第一后移位构件安装在车体的第一刚性纵向延伸轴上, 以及第二前移位构件和第二后移位构件安装在车体的第二刚性纵向延伸轴上,4.其中一方面是第一前移位构件和第一后移位构件设置成在相同轨迹上移动,另 一方面第二前移位构件和第二后移位构件设置成在相同轨迹上移动,5.其中设置后移位构件以在由至少一个研磨工具平整过的轨迹上移动,6.其中前和后移位构件沿车的纵向相对于车体是可倾斜的。专利技术人分析了目前带轮的地面平整车出现的问题,其中具有前移位装置的地面平 整车其在纵向不是细长的和/或不是刚性的,但可替代地包括轮子或者2个或更多由铰接 安装的构件,诸如转向轮的例子。通过该移位装置,地表上具有的起伏的至少一部分的幅度 可以被平均化。在带轮子的车的情况下,特别是如下的情况,即,以比在车的前部和车的后 后的轮子之间的距离小得多或大得多的频率出现的那些起伏。但不是以对应于如下的间距 的频率出现的起伏的情况(该间距接近沿车纵向在轮子之间的距离或者该间距是沿纵向 在前或后移位构件之间的距离)这些起伏显然没有被平均化反而更明显了。专利技术人发现 当沿车的纵向具有每一附加对轮或每个附加的铰链接合点时,这些起伏的幅度或高度将通 过平整操作减少,新的起伏将产生。实际上,成对的轮子或铰链接合点的存在将以双倍频 率产生起伏。每一附加对轮或每个附加的铰链接合点之间沿车的纵向的距离常常接近使用 该地表的卡车或车前后轮之间的距离,新产生的起伏以诸如导致卡车摇摆和碰撞的距离出 现。实际上,不仅在前后轮之间出现起伏的数目呈现增长,而且余下的起伏的幅度也妨碍在 平整过的地面上的卡车移位。当分析现有的地面平整车出现的问题时,对于专利技术人来说显然要得到足够平整 的地面不应在铰链接合点或轮子的数目增长上寻求解决办法,而应尝试将出现的起伏幅度 平均到更好的程度并且将起伏的频率减少到所能得到的最小值。显然,取而代之地,应当在 设置具有移位构件的地面平整车上寻求解决办法,移位构件不能区分在彼此的较短的距离 内出现的个别起伏,换言之,起伏出现的距离接近在地面上方移动的车的前后轮之间的距 罔。通过使用两个沿纵向都是细长的和刚性的前和后移位构件,具有比移位构件的长 度更短的波长的个别起伏,将不被移位构件感知。取而代之的是,细长的刚性移位构件的较 低的地面接触表面与地表之间的接触表面区域的球形地面轮廓的组合,以及移位构件上方 的重量分配,将确定移位构件的位置。或者换句话说,沿平整车的纵向细长和刚性的前和后 移位构件的存在,导致车在地面上的移位通过车在其上移动的地面的大比例轮廓而决定, 而不是不通过地面上存在的个别起伏决定。结果,由(以比移位构件长度短的波长所出现 的)起伏所引起的车体向上和向下的移动的频率将被减小,并且研磨工具沿高度方向的移 动将缓和得多地进行,并且将通过细长的刚性移位构件的较低的地面接触表面和地表之间 的接触表面区域所控制。在本专利技术的地面平整车中,前移位装置将在还未被处理的表面或轨迹上移动,或 者在与后移位装置在其上移动的表面相比在更小程度被处理的表面或者轨迹上移动。设置后移位装置以在被研磨工具处理过的轨迹上移动,由此减少了后移位向上和向下移动。接 下来的优点是车和研磨工具向上和向下的全部移动也将减小,这导致了以对应于平整车的 前和后移位构件之间的距离的距离所出现的起伏的平整有所改善。可一次性实现对地面轮廓快速的和可接受的平整化,而不需要预先确定原始的地 面轮廓。但是,根据原始的地面轮廓和从地面上去除的层厚,也可能发生第一次平整操作就 破坏地面轮廓,如图4所例证的。专利技术人现在发现通过简单重复平整操作几次,由此通过在 地表上多次移动地面平整车,随着每次重复可以改善平整度。不考虑重复处理时,在与现有 技术状态相比更短的时间周期内将实现所希望的平整度,而不需要预先确定原始的地面轮 廓。对平整化的这一连续改进归功于如下事实,即当重复平整操作时,每一次前移位构件在 已经平整过的轨迹上移动,并且后移位构件在被又一次平整过的轨迹上移动。结果,与前移 位构件相比,后移位构件向上和向下移动的幅度将减小。通过该方式,进一步改善了平整操 作的平滑度。因为前和后移位构件被安装到刚性的纵向延伸轴上,其形成了车体的一部分或被 安装到车体上,所以可实现该结果。本专利技术的地面平整车提供了如下优点,S卩,虽然大比率的起伏出现在距离超出前 和后移位构件间的距离或者与现有技术相比其倾斜的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平整起伏的地表的移动地面平整车,其包括:车体,具有前纵向侧、后纵向侧,以及第一纵向侧和第二纵向侧,用于移动车的移位装置,包括安装到车体的前部的前移位装置,以及安装到车体的后部的后移位装置;第一车驱动器,其用于驱动移位装置的移动;至少一个研磨工具,其安装到车体,该研磨工具被设置成与需要被平整的地表接触并且从该地面去除一定量的材料以达到希望的平整度,由第二驱动器来驱动该研磨工具的移动,其特征在于:前移位装置包括长方形的第一前移位构件和长方形的第二前移位构件,它们分别安装到车体的相对的第一纵向侧和第二纵向侧,第一前移位构件和第二前移位构件沿车的纵向延伸并且在纵向上是刚性的,后移位装置包括长方形的第一后移位构件和长方形的第二后移位构件,它们分别安装到车体的沿车体的横向的第一纵向侧和第二纵向侧,第一后移位构件和第二后移位构件沿该车体的纵向延伸,其中,第一前移位构件和第一后移位构件安装到车体的第一刚性纵向延伸轴,并且第二前移位构件和第二后移位构件安装到车体的第二刚性纵向延伸轴,其中,一方面设置第一前移位构件和第一后移位构件以便在相同轨迹上移动,并且另一方面设置第二前移位构件和第二后移位构件以便在相同轨迹上移动,其中,设置后移位构件以便在由所述至少一个研磨工具平整过的轨迹上移动,其中,前移位构件和后移位构件沿车的纵向相对于车体是能倾斜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H弗埃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法普兰国际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BE[比利时]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