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组件组框组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024155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太阳能电池组件组框组角装置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综合使用性能好、结构科学合理、工艺简单、自动化程度高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组框组角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机架,机架的中心设置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侧方分别设置有锁紧调整机构并固定在机架上与活动支座相连,活动支座分别设置有连接上导向板、下导向板的组框横梁,下导向板固定组角油缸的组角底板与组框横梁相连,固定在机架内周角上的组角底板上设置有组角机构;组框横梁的上导向板上设置有通过电机与伸缩管和传动轮组组成的传输机构,传输机构相对应的两侧上设置有定位护栏;传输机构与合框机构相连。(*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组框组角装置及其工艺方法。技术背景 目前,在太阳能电池组件封装生产的企业中,大多采用单机组框、单机组角、半人 工、非连续作业形式。即先由人工将铝型材联接件"角码"用橡皮锤敲入型材联接腔;再 将太阳能电池(层压后的玻璃)装入型材槽口,然后由人工搬运组件,放入组框机进行组框 (规正),组框工序完成后,再由人工抬出组件,转入组角机进行单角铆角工序;此外,近年 来出现的一种装框机,采用气动组框、液动组角联合工艺方式,此工艺方法仍需人工安框, 并由人工搬运已安组好的组件转运至气动组框、液动组角的组合装置中……。随着节能制 造工业的迅速发展,其市场需求量的加大,太阳能电池的现有生产工艺已不适应大规模、标 准化、自动化、功能化的发展需要;其生产受到极大地限制,无论从生产工艺、生产效率、产 品质量、工艺的一致性及产品的美观上均满足不了生产的要求,主要问题是1、组框生产效 率低;2、铆角质量不稳定,设备结构不合理;3、刚性差,不符合组件工艺要求;4、废品率高; 5、人工劳动强度大;6、美观性差。 另外,国外一些生产太阳能电池的组件设备厂家,采用一种用机械手经过多次往 复运动摆入型材框的工艺方法,虽然节省了人工装框,但取框、装框所耗时间与人工不差上 下,而且机械手设备昂贵、维修成本高、占地面积大、能源消耗大。目前,国内推广使用受到 了极大地限制,不适合我国国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综合使用性能好、结构科学合理、工艺简 单、自动化程度高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组框组角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机架,其结构特征在于机架的中心设置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上的托盘通过输出轴与上气缸、下气缸依次相连,上汽缸由导向支板固定,下气缸固定在支撑板和机架之间,托盘上设置有真空吸盘;升降机构侧方分别设置有锁紧调整机构并固定在机架上与活动支座相连,活动支座分别设置有连接上导向板、下导向板的组框横梁,下导向板固定组角油缸的组角底板与组框横梁相连,固定在机架内周角上的组角底板上设置有组角机构,组角机构的上方设置有斜面轮与气缸相连的斜支座;一侧的组框横梁固定在设置有斜支座与组角板侧面相连的活动支座上,组框横梁的上导向板上设置有通过电机与伸縮管和传动轮组组成的传输机构,传输机构相对应的两侧上设置有定位护栏;传输机构与合框机构相连。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1、合框机构实现了初装组框的半自动化,初装组框一次连续完成;即在合框机构上实现初装组框后,不需人工搬运,本工序自动实现转运至太阳能电池组件装置上; 2、太阳能电池组件装置实现自动定位、组件自动顶升、自动下落、自动组框、自动组角整个工艺过程一次性完成;与目前国内外该类单机和机械手摆框成型等的装框机相 比,极大地提高了工作和生产效率,同比提高功效2-3倍以上; 3、由传统的多道工序进行太阳能电池组装的生产过程,改为自动流水线作业一次 成型的太阳能电池组装生产工艺,太阳能电池组件装置做到了自动化生产、无人操作,同比 一次工艺循环节省人工4人次以上,极大地降低了人工的劳动强度; 4、正因为太阳能电池组件装置的组框、组角等全过程中,采用了与其匹配的先进 结构,使太阳能电池组装型材定位基准准确无误,并且无需人工转换,产品整体一致性得到 极大地控制,其产品质量得到空前地提高; 5、本技术在太阳能电池组件装置的一个基准面上,实现组框体六面的共面 性,确保组框体四个90。角的组装装配的控制精度,从初装人工合框后,自动实现组角、组 框的工艺要求,这一系列功能的实现,主要通过合框机构半自动人工初装框、传输机构的输 送、传输机构的退进、传输机构的退出、斜面轮的定位、升降机构的稳定功能,实现自动组 框、自动组角的一次完成与之连续的合框组件的自动输出完成,使完成太阳能电池组件工 艺的封装全过程的自动化生产; 6、本技术锁紧装置的设计是在调整好组框尺寸的状态下,确保各活动支座在 受外力时,保持静止不动,可按组装件的工艺尺寸任意进行调整,如需要调整合框的正确尺 寸时,齿条又可以释放脱离啮合,通过手轮旋转带动螺杆,调整定位齿条与固定齿条啮合的 正确位置;锁紧装置的实现是依靠微调定位螺柄控制的锁紧体实现的,使定位齿条与固定 齿条进入正确的啮合状态,实现正确合框尺寸动作的完成; 7、本技术组角机构在动作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力,仅作用于组角机构自身 上,组框动作过程中丝毫不受其影响;所以整个太阳能电池组件不受组角机构工作时所产 生的作用力变形影响,有效地控制成品件废品的产生; 8、本技术创新设计了太阳能电池组件实现连续性的太阳能电池组件装置,并 配合生产工艺要求,匹配设计了合框机构;填补了国内外同行业的空白,在国内外同领域尚 属首创,创造出巨大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该行业的发展方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组角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图2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图2的左视图;图5是本技术图2中的升降机构分解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图2的组角机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图2的传输机构分解示意图;图8-l、图8-2是本技术图2锁紧调整机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图2斜支座、斜面轮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合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图10的定位装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包括机架l,机架1的中心设置有升降机构25,升降机构25上的托盘 24通过输出轴与上气缸63、下气缸61依次相连,上气缸63由导向支板65固定,下气缸61 固定在支撑板62和机架1之间,托盘24上设置有真空吸盘23 ;升降机构25侧方分别设置 有锁紧调整机构37并固定在机架1上与活动支座9相连,活动支座9分别设置有连接上导 向板53、下导向板52的组框横梁11,下导向板52固定组角油缸26的组角底板31与组框 横梁11相连,固定在机架1内周角上的组角底板31上设置有组角机构30,组角机构30的 上方设置有斜面轮21与气缸20相连的斜支座19 ;一侧的组框横梁11固定在设置有斜支 座19与组角板28侧面相连的活动支座9上,组框横梁11的上导向板53上设置有通过电 机与伸縮管18、主动轮16、从动轮39组成的传输机构32,传输机构32相对应的两侧上设置 有定位护栏15 ;传输机构32与合框机构42相连。 所述升降机构25上的托盘24与通过导套67固定在支撑板62、导向支板65上的 两侧导柱66与机架1相连,托盘24下面的两导柱66中间设置有具有螺纹的调整固定座 64,调整固定座64下端与导向支板65和支撑板62之间设置有上气缸63 ;下气缸61上端 与支撑板62、下端与机架1相连。 所述组角机构30是由组角板28上的组角刀27与固定在组角底板31上的组角油 缸26相连,组角板28上设置有支撑吸盘29。 组角刀27腔体内组角体前端为90。角。 所述传输机构32由支撑架33两侧固定在组框横梁11上导向板53的直线导轨14 和一侧的电机传动轴17带动的伸縮管18组成;直线导轨14上设置有定位护栏15、规正气 缸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太阳能电池组件组框组角装置,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机架(1)的中心设置有升降机构(25),升降机构(25)上的托盘(24)通过输出轴与上气缸(63)、下气缸(61)依次相连,上气缸(63)由导向支板(65)固定,下气缸(61)固定在支撑板(62)和机架(1)之间,托盘(24)上设置有真空吸盘(23);升降机构(25)侧方分别设置有锁紧调整机构(37)并固定在机架(1)上与活动支座(9)相连,活动支座(9)分别设置有连接上导向板(53)、下导向板(52)的组框横梁(11),下导向板(52)固定组角油缸(26)的组角底板(31)与组框横梁(11)相连,固定在机架(1)内周角上的组角底板(31)上设置有组角机构(30),组角机构(30)的上方设置有斜面轮(21)与气缸(20)相连的斜支座(19);一侧的组框横梁(11)固定在设置有斜支座(19)与组角板(28)侧面相连的活动支座(9)上,组框横梁(11)的上导向板(53)上设置有通过电机与伸缩管(18)、主动轮(16)、从动轮(39)组成的传输机构(32),传输机构(32)相对应的两侧上设置有定位护栏(15);传输机构(32)与合框机构(42)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敦信王永
申请(专利权)人:营口金辰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