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发动机的新型皮带张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013156 阅读:2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发动机的新型皮带张紧装置。为了消除或减少皮带打滑等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底座(1)等,其特征是:包括:封盖(7),弹性片(10),非对称阻尼块(6);封盖(7)位于摇臂(5)第一端的圆形腔(13)处;封盖(7)朝向腔体的一面设有突起的推动结构(12);非对称阻尼块(6),其通过弹性片(10)与推动分结构实现弹性连接,其上下端面为平面、其前部为小头、后部为大头,其朝外的侧面为圆弧形、并与圆形壁(13-1)的形状吻合,其朝内的侧面为凹陷的弧形;每一推动分结构朝外侧面为凸出的弧形。有益效果是、反向阻尼不同,可消除或减少以下问题:皮带打滑、抖动,摇臂振动幅度大,发动机振动和噪音等等。(*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的新型皮带张紧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发动机上的传动皮带,在汽车发动机工作时,为了能高效地向后级传递能量, 需要使传动皮带保持良好的张力,即张力始终保持在一定的数值范围内,张力太大或太小 对能量传递、对发动机等均为不利。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现代汽车普遍使用皮带张紧装置。皮带张紧装置中的张紧轮 压迫在传动皮带上,它进行两个方向的调节当皮带出现张力过小的时候,张紧轮会朝下方 向自动下压,以保持张力基本不变;当皮带出现张力过大的时候,张紧轮会朝上方向自动上 抬,以保持张力基本不变。 为了达到良好的技术效果,皮带张紧装置内部不仅设有扭转弹簧、还设有阻尼零 件,即皮带张紧装置在压下或抬起张紧轮、以保持张力保持基本不变的过程中,张紧轮的动 作除了主要受扭转弹簧的主要影响外、还受到阻尼力的影响。 现有技术的产品,采用的是对称阻尼,即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发动机的皮带张紧装 置,其张紧轮在自动保持、调节传动皮带张紧度的过程中,两个方向的阻尼一样大,其存在 的缺陷如下。 1.如果阻尼设置得较大,将会出现的问题是a.在皮带回弹、张紧轮进一步压下 皮带时,阻尼方向因为与弹簧扭矩方向相反,将消耗过多的弹簧扭矩,使得皮带张力不够, 产生打滑的噪音;b.可能导致摇臂及张紧轮不能及时回复,使得皮带和张紧轮脱开,或者 皮带打滑,或者产生皮带与张紧轮拍打的噪音,影响寿命。 2.如果阻尼设置得较小,将会出现的问题是在皮带压向皮带张紧轮时,弹簧扭 矩和阻尼之和较小,会出现轮系皮带抖动和摇臂振动幅度较大等情况,发动机容易产生振 动和噪音。
技术实现思路
现有技术的皮带张紧装置,如果阻尼设置得较大,将会出现的问题是a.在皮带 回弹、张紧轮进一步压下皮带时,阻尼方向因为与弹簧扭矩方向相反,将消耗过多的弹簧扭 矩,使得皮带张力不够,产生打滑的噪音;b.可能导致皮带和摇臂不能及时回复,使得皮带 和张紧轮脱开,或者皮带打滑,或者产生皮带与皮带轮拍打的噪音,影响寿命;如果阻尼设 置得较小,将会出现的问题是在皮带压向皮带张紧轮时,弹簧扭矩和阻尼之和较小,会出 现轮系皮带抖动和摇臂振动幅度较大等情况,发动机容易产生振动和噪音。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以下技术方案。 1. —种汽车发动机的新型皮带张紧装置,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内的扭转弹簧,具 有第一端、第二端的摇臂,中心轴,张紧轮,保持预设扭矩力和限定摇臂转动角度的限位结构; 所述的扭转弹簧为渐开线形状、具有两个端部,其一个端部为内端部、位于中间, 其另一个为外端部、位于外侧;所述的张紧轮与摇臂的第二端转动连接; 扭转弹簧的外端部与底座连接;中心轴,其从下到上依序为与底座固定连接,与 摇臂第一端转动连接,与封盖固定连接;扭转弹簧的内端部与摇臂的第一端连接;张紧轮 与摇臂的第二端转动连接; 包括封盖,四个弹性片,四个非对称阻尼块; 所述的摇臂第一端设有圆形腔,即腔体的底部为圆平面、腔体的四壁为圆形壁;中 心轴穿过腔体的底部、并与摇臂第一端转动连接; 封盖位于摇臂第一端的圆形腔处、并与中心轴的上端固定连接; 封盖朝向腔体的一面设有突起的推动结构,所述的推动结构包括推动分结构;推动分结构的数量为四个、并且其形状结构为旋转对称; 所述的非对称阻尼块由弹性材料制成,其位于圆形壁和推动分结构之间;弹性片, 其前端与非对称阻尼块的后部连接、其后端与推动分结构连接,即非对称阻尼块通过弹性 片与推动分结构实现弹性连接; 每一个非对称阻尼块,其上下端面为平面、其前部为小头、后部为大头,其朝外的 侧面为圆弧形、并与圆形壁的形状吻合,其朝内的侧面为凹陷的弧形;每一推动分结构,与 非对称阻尼块相邻的朝外侧面为凸出的弧形;每一推动分结构均开设安装槽孔、并均设有 突起的靠山结构; 每一个弹性片,其呈折弯的形状,其后下部插在安装槽孔内,其前上部位于靠山结构的前侧、并与非对称阻尼块的后部弹性相抵。 2.所述的中心轴,其轴线处为空心结构。 3.所述的扭转弹簧的外端部与底座连接,其连接是指固定连接、或者是指弯头结 构式连接;所述的弯头结构式连接指扭转弹簧的外端部制造为弯头形、底座上设置可以卡 入弯头的卡入结构,弯头形的外端部套进卡入结构; 所述的扭转弹簧的内端部与摇臂的第一端连接,其连接是指固定连接、或者是指 弯头结构式连接;所述的弯头结构式连接指扭转弹簧的内端部制造为弯头形,摇臂的第一 端设有可以卡入弯头的卡入结构,扭转弹簧弯头形的内端部套进摇臂的卡入结构内。 4.所述的皮带张紧装置包括起间隔和减少磨损作用的层间片,其设置在扭转弹簧 和摇臂之间,并均与扭转弹簧和摇臂转动接触。 5.所述的限位结构是在摇臂上设置第一突起块、在底座上设置第二突起块和第三突起块;三个突起块在同一圆弧线上、并且第一突起块设置在其他两个突起块之间,在张紧轮未受到压力的情况下,第一突起块与第二突起块抵接触,在张紧轮受到正常压力的情况下,第一突起块位于第二突起块和第三突起块的居中位置,在张紧轮受到超大压力的情况下,第一突起块与第二突起块抵接触。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提出了一种非对称阻尼的新型皮带张紧装置,S卩在发动机皮带的张紧度由正常 值趋向增大时或者由正常值变大时,本技术的新型皮带张紧装置以高阻尼状态自动进 行调节、保持张紧度在正常值的范围内;在发动机皮带的张紧度由正常值趋向减少时或者5由正常值变小时,本技术的新型皮带张紧装置以低阻尼状态自动进行调节、保持张紧 度在正常值的范围内。进一步地讲,本技术还具有如下好处 1.在已经张紧了的皮带出现进一步张紧的情况下,摇臂在较高阻尼的状态中仍可 灵活转动、带动张紧轮抬起、降低和恢复张紧度,同时还可消除轮系皮带抖动、摇臂振动幅 度较大等问题,避免或明显降低发动机产生的振动和噪音。 2.在传动皮带的张紧度由正常值趋向减小时或者由正常值变小时,由于处在低阻 尼的状态,张紧轮可以在摇臂的带动下迅速下压、使皮带的张紧度及时得到提高和恢复。 3.张紧轮下压皮带时,由于是在低阻尼的条件下进行,所以弹簧扭矩消耗小,并且 下压动作迅速及时,皮带不产生打滑和噪音等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汽车发动机皮带张紧装置立体示意图,图中作了分离处理; 图2是本技术汽车发动机皮带张紧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图2的右视图; 图4是图2的后视图; 图5是一幅与图2视觉方向相同的主视图、但作了局部的剖视处理; 图6是图2的左视图,图中作了局部的剖视处理; 图7是中心轴、非对称阻尼块、弹性片、推动结构、圆形腔、圆形壁的形状结构及连 接关系的示意图; 图8是封盖的立体示意图,封盖朝向腔体的一面设有突起的推动结构,推动结构包括推动四个旋转对称的分结构; 图9是非对称阻尼块的立体示意图之一 ; 图10是非对称阻尼块的立体示意图之二 ; 图11是弹性片的立体示意图; 图12是摇臂第一端设有圆形腔的示意图,腔体的底部为圆平面、腔体的四壁为圆 形壁; 图13是实施例一中的示意图; 图14是第一突起块、第二突起块和第三突起块的示意图,本图可以与图2对比观察。 图中的标号说明l是底座;l-l是第二突起块;卜2是第三突起块;2是扭转弹簧; 3是中心轴;4是层间片;5是摇臂;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发动机的新型皮带张紧装置,包括底座(1),设置在底座(1)内的扭转弹簧(2),具有第一端、第二端的摇臂(5),中心轴(3),张紧轮(9),保持预设扭矩力和限定摇臂(5)转动角度的限位结构;所述的扭转弹簧(2)为渐开线形状、具有两个端部,其一个端部为内端部、位于中间,其另一个为外端部、位于外侧;所述的张紧轮(9)与摇臂(5)的第二端转动连接;扭转弹簧(2)的外端部与底座(1)连接;中心轴(3),其从下到上依序为:与底座(1)固定连接,与摇臂(5)第一端转动连接,与封盖(7)固定连接;扭转弹簧(2)的内端部与摇臂(5)的第一端连接;张紧轮(9)与摇臂(5)的第二端转动连接;其特征是:包括:封盖(7),四个弹性片(10),四个非对称阻尼块(6);所述的摇臂(5)第一端设有圆形腔(13),即腔体的底部为圆平面、腔体的四壁为圆形壁(13-1);中心轴(3)穿过腔体的底部、并与摇臂(5)第一端转动连接;封盖(7)位于摇臂(5)第一端的圆形腔(13)处、并与中心轴(3)的上端固定连接;封盖(7)朝向腔体的一面设有突起的推动结构(12),所述的推动结构(12)包括推动分结构;推动分结构的数量为四个、并且其形状结构为旋转对称;所述的非对称阻尼块(6)由弹性材料制成,其位于圆形壁(13-1)和推动分结构之间;弹性片(10),其前端与非对称阻尼块(6)的后部连接、其后端与推动分结构连接,即非对称阻尼块(6)通过弹性片(10)与推动分结构实现弹性连接;每一个非对称阻尼块(6),其上下端面为平面、其前部为小头、后部为大头,其朝外的侧面为圆弧形、并与圆形壁(13-1)的形状吻合,其朝内的侧面为凹陷的弧形;每一推动分结构,与非对称阻尼块(6)相邻的朝外侧面为凸出的弧形;每一推动分结构均开设安装槽孔、并均设有突起的靠山结构;每一个弹性片(10),其呈折弯的形状,其后下部插在安装槽孔内,其前上部位于靠山结构的前侧、并与非对称阻尼块(6)的后部弹性相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贝尼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